青铜文化

Search documents
山西商周时期青铜艺术“走进”匈牙利 展现中国古代青铜发展历程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6-19 01:50
匈牙利美术大学副校长奥罗什·乔鲍表示,中国青铜艺术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展览为 匈牙利美术大学的师生提供了难得的学习和欣赏中国青铜器的机会,有助于加深匈牙利民众对中国文化 的认识和喜爱。 中国驻匈牙利大使馆参赞孙杰在致辞中提到,匈牙利美术大学的学者们以欧洲艺术教育的视角,与中国 同行共同解读这些跨越千年的文明密码,让古老的青铜器在当代语境下焕发新生。 山西博物院副院长梁育军表示,"此次展览不仅能让匈牙利民众感受到中华青铜文化的独特魅力,更能 搭建起中匈文明对话的桥梁,青铜器上的纹饰与铭文,承载着东方'和合共生'的哲学思想。" 此次展览由山西博物院和匈牙利美术大学联合主办,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7月31日。(记者 胡健) 记者18日从山西博物院获悉,"黄河青铜之美——公元前16世纪至前3世纪中国山西的青铜艺术"展览于 当地时间17日在匈牙利美术大学开展,展览以"数媒+仿制品+图片"的形式,向匈牙利民众呈现中国青 铜艺术。 山西被誉为"中国古代青铜艺术宝库",本次展览循青铜器的诞生、发展、演变历程,聚焦商周时期山西 青铜艺术,从造型之美、纹饰之韵、铭文之意及工艺之巧四个方面,展现中国古代青铜铸造技术和 ...
陇山北望:宁夏固原青铜器里的文明交汇|观展
Jing Ji Guan Cha Bao· 2025-06-12 01:34
(原标题:陇山北望:宁夏固原青铜器里的文明交汇|观展) 作者 张宇航 黄土高原的西北边缘,六盘山脉横亘如脊,一条古道沿清水河向北延伸,串联起中原的农 耕城邑与北方草原的游牧营地。这里是宁夏固原——战国秦汉史籍中的"高平""萧关",历代王朝经略西 北的咽喉。 商周时期,周人将此地称为"大原",《诗经》中"薄伐猃狁,至于大原"的征伐,秦穆公"益国十二,开 地千里"的霸业,皆以此地为舞台。当青铜时代的烽烟散去,深埋地下的车马器、短剑与牌饰,成为重 构这段历史的关键要素。 安徽宿州市博物馆举办的"北方青铜文化特展",汇集固原地区春秋战国墓葬出土的400余件青铜器,涵 盖兵器、车马器、动物饰品等多累器皿。作为连接中原与西域、草原的枢纽,固原的青铜器群呈现出多 元文化杂糅的特质:既有中原兵器的形制借鉴,又有欧亚草原的艺术共鸣,更包含本土族群的技术改 良。这些展品没有中原青铜礼器的繁缛纹饰,却以实用至上的设计,诠释着草原民族的生存法则。它们 或是控马征战的工具,或是信仰崇拜的载体,或是身份等级的标识,共同勾勒出一条"青铜之路"——这 里不仅是金属技术的传播通道,更是不同文明对话的无声见证。 01 墓葬遗址:黄土下的游牧社会 ...
文博日历丨@老广们,这张广州的“出生证明”信息量满满!
Yang Shi Xin Wen Ke Hu Duan· 2025-06-03 23:30
两句铭文,信息量拉满 让它化身为广州的"出生证明" @老广们 猜到这件文物是什么了吗? 三个看点带你认识 "蕃禺"汉式铜鼎 01 广州的"出生证明" 曾用名:蕃禺,年龄:至少2200岁 腹部圆润饱满 三足矮胖敦实 环钮圆圆溜溜 这件青铜鼎 看似憨态可掬、平平无奇 但鼎上的铭文 "蕃禺"曾是西汉南越国都所在 由此可推测 秦定岭南后 中原文化传播至岭南地区 "蕃禺"铜鼎是按照汉式鼎的形制 在西汉南越国都城"蕃禺"铸造 并铭刻上相关信息 却让它化身为广州的"出生证明" 盖上刻有铭文: "蕃禺,少内" 腹部外壁刻有铭文: "蕃禺,少内,容二斗二升" 注释:公元前214年,秦始皇设南海郡,郡治蕃禺,至南越国时期(公元前203-前111年)为南越国都城。 也是今日广州的古称! 因此 这件"蕃禺"汉式铜鼎 不仅印证了诸多历史文献中 关于蕃禺的记载 更以实物的形式证明了 广州建城至少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 腹部外壁刻的铭文: "蕃禺,少内,容二斗二升" "少内"是 02 铭文信息量满满 从中窥见岭南历史变迁 不只"蕃禺"二字历史价值高 其余铭文更是信息量满满! 秦汉时期管理宫廷府库的官职 "容二斗二升"则体现了 南越国对中原 ...
180余件夏商周时期一级文物将亮相“安徽文明史陈列”展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4-30 01:31
原标题:180余件夏商周时期一级文物将亮相"安徽文明史陈列"展 中华文明进入了以中原王朝为中心的新阶段,青铜文化高度发达是其社会发展的时代标志。安徽地 域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在中国青铜时代的文明发展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次展览策展人、安徽博物院副研究馆员程露说,夏商周时期,禹会诸侯于涂山后,夏朝建立,开 启了中国王朝时代。安徽江淮地区既是夏王朝的兴国之地,也极可能是夏王族的谢幕之区。商朝时期, 安徽淮河流域成为商王朝东南锁钥,经济文化影响力延伸到了长江以南。西周时期,安徽地域社会发展 加速,淮夷族群崛起,夷夏为控制铜矿资源而开展的博弈,极大地促进了地域文明一体化进程。 记者29日在安徽博物院采访了解到,"安徽文明史陈列——夏商周时期的安徽"展览将于5月1日开始 在安徽博物院蜀山馆(新馆)对公众预开展。 春秋时期,安徽地域方国林立,淮夷文化、吴文化、越文化、楚文化、中原文化在这里激荡碰撞, 呈现出多彩瑰丽的文化面貌,至战国时期逐渐融汇于楚文化。战国末期,楚国迁都寿春,辉煌灿烂的楚 文化为中华文明的承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华章。(记者 张强) 预开展期间,安徽博物院将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对展览进行进一步优化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