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碳普惠
icon
Search documents
低碳有“价” 释放节能降碳新活力
◎记者 荆淮侨 以"节能增效,焕'新'引领"为主题的2025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定于6月23日至29日举行。随着碳普惠机制 广泛落地,"举手之劳"的绿色行为已从可量化发展为可"变现"。与此同时,资源环境要素的市场化不断 深入,也推动"环境有价"理念加速照进现实,一场从社会细微处到产业大动脉的绿色变革,也悄然重塑 着企业发展的底色。 "举手之劳"产生更多"摸得着"的价值 6月25日是全国低碳日,当日上海碳普惠平台正式上线运营。市民通过"随申办"进入"碳普惠专区",即 可开通个人碳账户,平台智能记录授权场景的绿色足迹——无论是乘坐公交地铁、骑行共享单车,还是 驾驶纯电动车,每一次低碳出行都被自动转化为碳积分。 "碳普惠的核心价值在于架起了国家战略与市民生活之间的桥梁,让'双碳'目标转化为可感知、可量 化、可参与、可获益的日常生活实践,期待更多人拿起手机'动一动'手指,参与其中。"上海市生态环 境局有关负责人说。 据悉,目前碳普惠平台已普遍覆盖绿色出行、绿色消费、再生资源回收等场景,各地也在积极探索与试 点碳市场对接路径,并与ESG、绿色金融、公共治理融合成为新方向。 "环境有价"助资源环境要素"变现" 当公众在积累碳 ...
碳普惠重在可持续
Jing Ji Ri Bao· 2025-06-02 22:01
武汉的实践并非孤例。深圳"低碳星球"小程序将用户减排量转化为虚拟星球成长值,北京"MaaS出行绿 动全城"平台用积分兑换共享单车月卡……当环保政策精准对接民生需求,便能实现社会效益与个人利 益、企业利益的三赢,为全国碳市场建设提供"自下而上"的补充路径。 展望未来,期待进一步丰富碳减排场景,逐步制定和建立覆盖衣、食、住、行、用等个人生活领域的碳 减排评价规范和场景,完善核算标准,加强与更多行业的合作,拓展碳减排量的应用范围。同时,推动 碳普惠纳入全国碳市场体系,让个人减排量真正成为可交易资产,使绿色生活从"小众选择"变为"大众 习惯"。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近日,全国首个个人碳普惠减排量用于抵扣银行贷款利息的创新举措在武汉落地。一位市民凭借日常积 累的4.5万克碳减排量,成功抵扣了当月90元的贷款利息。 碳普惠,简而言之,就是一种面向大众、以"碳"为媒的激励机制,对资源占用少或作出低碳贡献的人给 予奖励。例如,乘地铁或公交出行、节约用电、自备环保袋……这些不起眼的绿色行为,都能积攒个人 碳减排量,最终直接抵扣银行贷款利息。 在各地对碳普惠的探索实践中,可持续性一直是主要短板。作为碳普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