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权质押贷款

Search documents
国网天津电力第二届“惠企共赢”供应链金融服务交流活动举办
Zhong Guo Jin Rong Xin Xi Wang· 2025-06-30 09:35
此次活动邀请国网数科控股公司、国网征信公司、在津英大金融单位、农业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 行、浦发银行、浙商银行等多家优质金融机构参加,推出"碳排放权质押贷款"等新型绿色金融产品,提 供丰富的金融方案。"我们不仅要做资金'传送带',更要当产业升级'助推器',让普惠金融精准触达产业 链末梢。今年以来,仅保证金保险替代一项,我们帮助民营企业释放资金占压3.76亿元。"国网天津物 资公司合同管理部负责人史嫣说。 国网天津电力将持续优化供应链营商环境,深入开展供应链金融上门服务、主题沙龙、定点推介等活 动,畅通电力公司、民营企业、金融机构间的资金融通渠道,探索绿色金融新产品,帮助"链"上企业获 得更加普惠、绿色、多元的金融服务,带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推动供应链金融向"全场景、 绿色化"延伸,赋能民营经济发展。(张梦瑶,刘玥) 编辑:赵鼎 转自:新华财经 "凭订单数据就能拿到无抵押贷款,1000万元资金迅速到账,缓解了我们应收账款压力。"6月26日,在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第二届"惠企共赢"供应链金融服务交流活动现场,天津开发区先特网络系统有限公 司电力事业部总经理王旭利说。王旭利表示,作为国网天津电力供应商,先 ...
低碳有“价” 释放节能降碳新活力
Shang Hai Zheng Quan Bao· 2025-06-25 18:46
◎记者 荆淮侨 以"节能增效,焕'新'引领"为主题的2025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定于6月23日至29日举行。随着碳普惠机制 广泛落地,"举手之劳"的绿色行为已从可量化发展为可"变现"。与此同时,资源环境要素的市场化不断 深入,也推动"环境有价"理念加速照进现实,一场从社会细微处到产业大动脉的绿色变革,也悄然重塑 着企业发展的底色。 "举手之劳"产生更多"摸得着"的价值 6月25日是全国低碳日,当日上海碳普惠平台正式上线运营。市民通过"随申办"进入"碳普惠专区",即 可开通个人碳账户,平台智能记录授权场景的绿色足迹——无论是乘坐公交地铁、骑行共享单车,还是 驾驶纯电动车,每一次低碳出行都被自动转化为碳积分。 "碳普惠的核心价值在于架起了国家战略与市民生活之间的桥梁,让'双碳'目标转化为可感知、可量 化、可参与、可获益的日常生活实践,期待更多人拿起手机'动一动'手指,参与其中。"上海市生态环 境局有关负责人说。 据悉,目前碳普惠平台已普遍覆盖绿色出行、绿色消费、再生资源回收等场景,各地也在积极探索与试 点碳市场对接路径,并与ESG、绿色金融、公共治理融合成为新方向。 "环境有价"助资源环境要素"变现" 当公众在积累碳 ...
江苏银行:锚定“自然金融”新赛道 共绘美丽江苏新蓝图
He Xun Wang· 2025-06-25 08:22
该行持续强化区域和要素市场服务,深化与北京绿交所、上海环交所等战略合作,创新推出"碳排放权 质押""CCER质押""生态产品价值(GEP)质押"贷款等特色产品,创新性地以"GEP质押"融资模式,支 持世界自然遗产条子泥湿地修复项目建设,为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提供了良好栖息地环境。 6月25日,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十周年年会上,江苏银行(600919)与亚投行合 作签署《自然金融倡议合作意向书》,双方将围绕"自然与生物多样性"主题,共同探索开发自然友好型 金融产品,助力美丽中国、美丽江苏建设走深走实。 当前,全球大约一半的GDP产出和超过46亿人的生计都直接或间接依赖于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丧失 可能引发的物理和转型风险,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据联合国开发署预测,全球每年生物多 样性保护资金缺口高达近万亿美元,迫切需要加快构建自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金融体系。作为亚投行 《自然金融倡议》创新合作方,江苏银行将率先与其开展非主权转贷合作,这一非主权项下的创新合作 模式,既顺应国际绿色金融发展大势,又紧扣美丽中国建设重点任务;既为美丽江苏建设引资,更为生 物多样性融资育智。 战略引领:锚定 ...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行长林建华:充分发挥全国碳市场注册登记结算平台作用
证券时报· 2025-03-10 04:03
湖北是生态大省,绿色低碳已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2021年,全国碳市场注册登记 结算平台("中碳登")落户武汉,为湖北加快发展碳金融创造了良好条件。 证券时报记者:如何有效解决碳排放权质押权益保护的问题,保障金融机构在碳排放权质押贷款中的权 益? 林建华: 建议充分发挥中碳登在碳排放权质押权益保护方面的重要作用。出台国家层面碳配额登记、质 押、处置管理办法与操作细则,启用中碳登质押碳排放权冻结功能,防范碳排放权质押期间,可能出现的 碳排放权被重复质押、先质后卖等风险。 证券时报记者:目前,金融机构不能直接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这给碳金融发展带来了哪些限制? 林建华: 金融机构不能直接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如遇碳排放权质押贷款违约,金融机构只能被动依靠 第三方处置押品,可能导致金融资产受损,甚至对碳价造成不必要的负面冲击。 为助力加快发展碳金融,建议允许金融机构参与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逐步完善全国碳市场参与 主体准入条件,引入金融机构增强市场流动性,金融机构应在中碳登完成注册登记,确保其交易资格和配 额权属的合法性。同时,依赖中碳登的结算系统实现资金划转和配额交割,保障交易的效率和安全性。 证券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