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
icon
Search documents
老手艺迎来新机遇
Jing Ji Ri Bao· 2025-07-01 22:28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为文旅产业带来新气象,各地非遗旅游项目层出不穷。刷色、铺纸、 印制……在位于北京琉璃厂西街的荣宝斋木版水印工艺坊里,慕名而来的游客们沉浸在这门古老手艺的 魅力中。 9岁小朋友周汉唐一边展示自己的作品,一边告诉记者,希望和朋友们再来体验。"旅游旺季时,我们每 天会接待数十位中外游客,体验活动也带动了文创销售。"荣宝斋木版水印车间高级技师文壮说。 "底蕴深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旅产业的重要资源宝库。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旅的结合不能简单叠 加。要充分发挥不同地区的地方特色优势,从文化空间营造到传统工艺产品创新,都应立足其独特禀 赋。"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表示,"非遗+文旅"需具备"点线面"思维,即突 出特色亮点(点),通过产业链串联当地各类文旅资源(线),最终形成综合效益(面)。 非遗游为何蔚然成风?"需求即潮流。"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副主编高舒表 示,随着文化自信日益增强,大众对文化消费的期待水涨船高,不再满足于观光和美食,更渴望通过特 色非遗获得独特的文化价值和情感体验。融入非遗元素的影视、游戏等作品,也起到了宣传作用。 在天津体验非遗 ...
焦点访谈丨从“活起来”到“火起来” 非遗如何成为各地文旅新名片
Yang Shi Wang· 2025-06-14 16:41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6月14日是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我国拥有丰富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越来越得到大众的喜 爱,去泉州簪一个头花,到大理试一下扎染,去敦煌学学壁画,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成为了一些城市吸引大家来游玩的新标签,跟着"非遗"去旅 游,更是成为了现今文旅市场的一个新潮流。那么,这股潮流里,各个地方如何利用自己的传统文化特色,在吸引流量的同时,又托举非遗的传承呢?我们 先到陕西去看一看。 从今年3月开始,在陕西紫阳县,热闹的场景每个周末晚上都要上演一番。当地17个乡镇的居民们自己创意、自己编排,期待得到观众的喜爱。不论节目背 景、选曲如何,表演中必须包含一个重要的元素:紫阳民歌。 "90后"黄杰从小听民歌长大,十几岁时他在家乡的民歌赛获奖后,成了当地最年轻的民歌手,这次活动前,他几乎很少碰到和他差不多年纪的人同台共唱民 歌。 紫阳县盛产茶叶,今年的春茶采摘季,来到茶山,游客们会经常看到山歌表演,他们中既有像黄杰这样的年轻人,也有年近古稀的民歌传承人。在茶山听山 歌,让游客们也禁不住加入其中。 发源于田间地头,紫阳民歌大多是陕南人民在劳作、休闲时的歌唱,既描绘劳动场景, ...
非遗打开文旅融合新空间
Jing Ji Ri Bao· 2025-04-25 22:31
近年来,我国"非遗+文旅"取得不俗的成绩。数据显示,全国已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 系,认定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各地累计建设非遗工坊6700余家。例如,山东省潍坊市依 托"世界风筝之都"城市IP,建成十笏园非遗空间、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等体验基地,推动潍坊风筝、 杨家埠木版年画等相关产业快速壮大。又如,云南省普洱市创新融合"非遗+节庆",打造"傣族泼水节 +茶山探秘、古法制茶"等特色旅游场景,吸引各地游客纷至沓来。还有的地区将非遗技艺与生态研学 深度游等巧妙融合,擦亮当地的非遗印记品牌。2023年出台的《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 合发展的通知》明确提出,支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冰雪旅游、康养旅游、体育 旅游等结合,举办"非遗购物节""非遗美食节"等活动,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 不过,在"非遗+文旅"发展过程中,还有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比如,区域发展不均衡,中西部非遗资 源整体开发率较低;产品同质化严重,不易形成持久吸引力;传承人老龄化问题突出,非遗技艺面临失 传风险等。接下来,要从政策、产业、企业等层面入手,让非遗与文旅实现深度融合。 即将到来的"五一"小长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