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旅

Search documents
老手艺迎来新机遇
Jing Ji Ri Bao· 2025-07-01 22:28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为文旅产业带来新气象,各地非遗旅游项目层出不穷。刷色、铺纸、 印制……在位于北京琉璃厂西街的荣宝斋木版水印工艺坊里,慕名而来的游客们沉浸在这门古老手艺的 魅力中。 9岁小朋友周汉唐一边展示自己的作品,一边告诉记者,希望和朋友们再来体验。"旅游旺季时,我们每 天会接待数十位中外游客,体验活动也带动了文创销售。"荣宝斋木版水印车间高级技师文壮说。 "底蕴深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旅产业的重要资源宝库。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旅的结合不能简单叠 加。要充分发挥不同地区的地方特色优势,从文化空间营造到传统工艺产品创新,都应立足其独特禀 赋。"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表示,"非遗+文旅"需具备"点线面"思维,即突 出特色亮点(点),通过产业链串联当地各类文旅资源(线),最终形成综合效益(面)。 非遗游为何蔚然成风?"需求即潮流。"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副主编高舒表 示,随着文化自信日益增强,大众对文化消费的期待水涨船高,不再满足于观光和美食,更渴望通过特 色非遗获得独特的文化价值和情感体验。融入非遗元素的影视、游戏等作品,也起到了宣传作用。 在天津体验非遗 ...
把“泥娃娃”捏上世界舞台
Ren Min Ri Bao· 2025-06-27 22:12
图为胡新明在制作凤翔泥塑。 高 炳摄 然而,有些年,村民靠泥塑挣不到钱,或进城经商、打工,或留下来侍弄庄稼。大伙儿纷纷转行,凤翔 泥塑产业开始走下坡路。对此,胡新明总结了4个原因:运输易破碎、加工效率低、包装太寒酸、样式 太老旧。 1988年,六营村向新加坡出口几千件泥塑,运到当地开箱一看,全成了碎渣。还有一次,在一个国际性 展会上,有德国客商想订20万件泥塑,要求3个月内交货。"别说3个月,3年都不行。"胡新明的头摇得 像拨浪鼓,"村里泥塑生产,靠的还是十几年前的传统模具。" 困境当前,出路在哪?胡新明开始琢磨。他尝试在泥里加入纸浆、棉花、面糊、糯米汁等,反复试验, 研制出了"摔不烂"的泥塑;改造传统的泥制模具,更新替换为石膏模具,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制作包装 纸盒,取代以往包裹泥塑的麦草秆、旧报纸;创新泥塑造型,让产品推陈出新…… 11岁那年,胡新明在油灯下,开始跟父母学"泥耍活"。转眼半个世纪,年过花甲的胡新明,已成为凤翔 泥塑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在他的见证参与下,乡亲们口中的"泥货"变成了誉满四方的文化瑰宝。 陕西宝鸡凤翔区城东的"泥塑第一村"——六营村,有怎样的故事?凤翔,地处关中西部,古称"雍" ...
看龙舟品粽子 端午假期入境客流创新高 “非遗+文旅”带火中国游
Yang Shi Xin Wen Ke Hu Duan· 2025-06-04 01:00
今年端午假期是实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后的首个端午假期,这也让各地口岸出入境客流再创新高。国家移民管理局的数据显示,端午假期入境外国人 中,适用免签政策入境23.1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59.4%。我国的传统节日体验和深厚文化底蕴正在吸引越来越多外国游客走进中国、感受中国。 多口岸现入境高峰 免签人员同比增近六成 0:00 今年端午假期,北京口岸出入境人员量17.8万人次,较去年端午同期增长14.8%,其中外国人入出境5.4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34.7%,占出入境总人数的 近30.3%。端午假期,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以"悠悠端午情·京彩夏日行"为主题,推出1700余场活动,与入境游客共享初夏好时节。 法国游客:粽子非常美味,有甜的有咸的,两种我都喜欢。我非常期待每年过端午时候跟朋友一起吃粽子。 今年以来,古都西安掀起了国际旅游热潮。以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等唐风沉浸体验长安文化"圈粉"外国友人。据陕西边检总站统计,今年端午假期,共查 验出入境人员1.7万余人次。相关部门在口岸现场推出陕西入境游宣传展示服务等便民利企服务新措施,联手打造西安文旅的国际知名度。 在屈原的故乡湖北,这个端午节也吸引了大批外国游客,便 ...
梅州丰顺:一个粤北县城的文旅产业密码
2 1 Shi Ji Jing Ji Bao Dao· 2025-06-03 05:43
这一刻,大自然的神奇与魅力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里就是被各大平台不断传播的粤东第二高峰鸿图嶂。站在鸿图嶂之巅,丰顺、五华和揭西一览无余, 尽收眼底。 鸿图嶂位于莲花山脉南侧,是丰顺、五华两县的分界山。鸿图嶂下,位于八乡山镇的东江革命根据地史 料陈列馆里,讲解员正在给前来研学的同学们讲述东江游击战与八乡山的故事。"八乡山具有极其丰富 的红色资源,是一个充满绿色诗意和红色记忆的小镇。" 莲花山脉南麓,埔寨镇正在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合作实行埔寨火龙文化产业项目规划,大力推广埔寨火 龙、纸花、走马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惟妙惟肖的纸制火龙,以火龙为设计元素的冰箱贴、钥匙扣、帆 布袋、抱枕等火龙IP文创产品卖遍大街小巷。 丰顺县地处梅州市南端,是梅州市境域内唯一有原住少数民族畲族客家民系和潮汕民系杂居的县。客家 民俗与畲族潮汕风俗在这里交相融合,孕育了典型的半山客文化,通行客家话和潮州话。独特的文化滋 养了丰顺多姿多彩的文旅底蕴。 随着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的深入实施,丰顺县锚定文旅产业这一关键引擎,紧扣"客潮风情、康养丰 顺"全域旅游发展定位,构建多元化旅游发展格局。全县深度融合"景区+温泉+住宿+餐饮+非遗"等多元 业态, ...
从乡土手艺到国际订单:凤翔泥塑的产业化破局与年轻化突围
Zhong Guo Jing Ji Wang· 2025-05-27 05:16
"泥娃娃"撬动千万产值 在六营村,凤翔泥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胡新明的"新明泥塑工坊"是众多泥塑加工 作坊的佼佼者和引领者。从艺以来,胡新明曾代表中国传统民间艺人出国展示凤翔泥塑的魅力,作品三 次登上生肖邮票,在2017年元宵晚会上,胡新明带着泥塑"凤尾鸡"向全国观众推介陕西凤翔泥塑。 六营村坐落于宝鸡市凤翔区,这里被誉为"中国泥塑第一村"。 还未进村,远远就能看到村口摆放着一尊20多米高的巨型"泥塑坐虎"。进入村里,泥塑村一条街串联起 家家户户的泥塑加工作坊。这些年,六营村泥塑产业实现抱团,发展势头喜人。如今,全村200多户、 上千人从事泥塑产业,泥塑产业年产值超4000万元,泥塑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村里还建了泥塑传习 所、体验园,"非遗+文旅"的路子正越走越宽。 凤翔泥塑始于先秦西周时期,当地人称"泥耍货",采用蝌蚪纹、蛙纹,鸟纹、蝠纹、蝶纹、锯齿纹、云 纹、兰草纹、艾草纹等八种传统纹样勾勒描绘,又以白、青、黑、赤、黄对应金、木、水、火、土五 行,其色彩艳丽喜庆,造型夸张,历史底蕴浓厚。 2006年,凤翔泥塑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凤翔泥塑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以及 较 ...
非遗打开文旅融合新空间
Jing Ji Ri Bao· 2025-04-25 22:31
近年来,我国"非遗+文旅"取得不俗的成绩。数据显示,全国已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 系,认定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各地累计建设非遗工坊6700余家。例如,山东省潍坊市依 托"世界风筝之都"城市IP,建成十笏园非遗空间、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等体验基地,推动潍坊风筝、 杨家埠木版年画等相关产业快速壮大。又如,云南省普洱市创新融合"非遗+节庆",打造"傣族泼水节 +茶山探秘、古法制茶"等特色旅游场景,吸引各地游客纷至沓来。还有的地区将非遗技艺与生态研学 深度游等巧妙融合,擦亮当地的非遗印记品牌。2023年出台的《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 合发展的通知》明确提出,支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冰雪旅游、康养旅游、体育 旅游等结合,举办"非遗购物节""非遗美食节"等活动,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 不过,在"非遗+文旅"发展过程中,还有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比如,区域发展不均衡,中西部非遗资 源整体开发率较低;产品同质化严重,不易形成持久吸引力;传承人老龄化问题突出,非遗技艺面临失 传风险等。接下来,要从政策、产业、企业等层面入手,让非遗与文旅实现深度融合。 即将到来的"五一"小长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