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洞见不一样的女性》
icon
Search documents
人生建议:尽早用无人兜底的态度过一生
洞见· 2025-10-09 12:35
洞见 ( DJ00123987 ) —— 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 3000 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 蓝字 " 洞见 " 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洞见主播韩丹 朗读音频 01 这些年,因为写作需要,我翻阅了很多以前的新闻,其中一例让我印象很深。 2009年,一个23岁的健康青年,在自己家中被活活饿死。 他就是当时震惊全国的"河南第一懒人"杨锁。 他从小就聪明,却从不学习,理由是"我爸妈会养我一辈子"。 后来干脆不去学校,整天躺在家里,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十几岁时连做饭洗衣都不会。 作者: 洞见Moon 直到父母相继去世,失去依靠的他,依然沉溺于被喂养的惯性,最终在无人兜底的现实面前, 走向了生命的终点。 杨锁的例子,很极端,但在生活中幻想别人兜底而遭受挫折的人,不在少数。 人这一生,所有的依赖,都暗中标好了代价。 我有一个发小,从小家里条件就很好,父母经营着一家大酒店。 以当时的眼光来看,小县城里的一个酒店足以保证两代人衣食无忧。 所以他经常逃课上网,还说:那么拼命学习干嘛,大不了我以后就继承家里的饭店。 谁知几年之间,家境破落,他不得不只身南下,在 ...
庄子《秋水》:一个人的认知,就是他的生活
洞见· 2025-10-09 12:35
洞见 ( DJ00123987 ) —— 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 3000 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 " 洞见 " 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 延伸阅读。 作者:不有趣灵魂 来源:至书 (ID: Gosoul421) 鸟要挣脱出壳,蛋就是全世界。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洞见主播素年锦时 朗读音频 人这一生,都活在自己的认知里。 在我们认知之外的东西,即便放在我们面前,我们也无法真正理解,在乌鸦的世界里,整个世界都是黑的。 一个人的认知,就是他的生活。 上学的时候,读庄子的 《秋水》,读的是河伯见大海而"望洋兴叹"的故事,后来读《秋水》,读的是认知的故事。 你的认知,决定了你的生活,反过来,你的生活,也会反向塑造你的认知。 那个坐在井里的青蛙,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实在不是青蛙的问题,而是因为它从来就没离开过深井,没有见过井外面的世界。 在《秋水》里,庄子讲的第一个故事,就是一个人突破自己的认知后,才发现原来的自己是多么无知。 河伯是传说中的河神,掌管黄河。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黄河水位暴涨,声势巨大,两岸之间, 牛马不辨 。 眼见自己掌管的黄河如此雄浑壮阔,河伯非常高兴,感觉这 ...
成长最快的方式:先自毁三观
洞见· 2025-10-07 14:06
洞见 ( DJ00123987 ) —— 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 3000 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 蓝字 " 洞见 " 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作者:洞见pumpkin 沿着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洞见主播一凡 朗读音频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 在某一时刻,发现自己曾经深信不疑的观念或认知被彻底颠覆,那种感觉如同三观崩塌,整个 世界都变得陌生而新鲜。 老话说: 不破不立,大破大立。 这三观崩塌和重塑的交替,往往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契机。 01 刷新世界观 看过两个"毁三观"的小故事。 有个好事的心理学家找到几个生活在亚马逊密林中的原始人,将他们带到美国大草原上飙车。 亚马逊人目瞪口呆,直呼世界观崩塌了。 观众们看到崩溃的亚马逊人,也深感不解。 原来,一直生活在密林之中,亚马逊人没有远距离视物的经验,看到物体的大小不会由于距离 产生那么大的变化。 看到甲虫般大小的东西瞬间变成一个庞然大物,这超出了他们的理解范畴。 而观众无法理解亚马逊人的崩溃,是因为他们理所当然地以为这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 有一个满腹经纶的书生路过麦田,发现有头没有犄角的牛。 便问旁边的 ...
《洞见不一样的女性》:为什么女人一旦开窍,性格就变了
洞见· 2025-10-06 12:33
洞见 ( DJ00123987 ) —— 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 3000 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 " 洞 见 " 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作者:洞见·竹西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洞见主播佳音朗读音频 很多女性都有类似的苦恼: 家庭里,努力平衡妻子、妈妈、女儿的角色,生怕家人觉得自己"不称职"; 工作中,明明自己要事缠身,却还大包大揽,为别人的事情操碎了心; 生活中,屡屡被伤害、被辜负,却敢怒不敢言,生怕伤了彼此的感情…… 我们好像总是习惯性委屈自己,为家人让步,为同事妥协,为关系迁就。 可越这样,心里越憋屈,能量也在日复一日的负面情绪积压下,逐渐耗竭。 如果你想摆脱当下的困境,不妨读读 《洞见不一样的女性》 。 成为自己人生的大女主。 在这本书中,洞见君深度剖析了女性成长中最常见的困境,带你看清自己内耗的根源。 它是一本写给当代女性的" 觉醒手册 ",帮助你跳出局限,走向开悟。 读懂书中这5个人生心法,你便能驱散内心的阴霾,活得更加松弛自在。 点击下方卡片,立即抢购 01 有句很扎心的话: "很多女人过不好的根源,就是太过负责了,把不属于自己的事揽在肩上,当然会走 ...
情绪不好,是能量不足
洞见· 2025-10-03 12:35
洞见 ( DJ00123987 ) —— 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 3000 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 蓝字 " 洞见 " 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人内在的感受,永远与自身的能量息息相关。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洞见主播亚楠朗读音频 作者: 洞见·瑾山月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把"心理能量"称为"力比多"。 "力比多"是推动正常生活的根本动能。 很多时候,情绪不稳,并非脾气坏,而只是能量不足。 01 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 从早到晚各种忙,累了一天后,一点事就令你心烦意乱; 碰上烂人烂事,很难释怀,总是习惯性地内耗生闷气; 倘若再碰上搞不定的麻烦,就更容易负面情绪爆棚。 如果经常情绪不稳,那你很可能就是大伙常说的那种"身弱之人"。 自身能量不足,没有足够的力量来平衡自己的状态。 身体能量 哥伦比亚作家 玛格丽塔•帕索斯 ,曾患有严重的焦虑症。 经过多年治疗,她终于摆脱了焦虑,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但遗憾的是,正常了没几年,她就又旧病复发,情绪一度失控。 她一会儿担心丈夫出意外,一会儿害怕工作有麻烦,满脑子都是不祥的预感。 她坐立不安,喋喋不休,搞得一家人都关系紧绷,而自己也愈发难过和 ...
女到中年第一课:对所有关系绝望
洞见· 2025-10-01 12:34
直到受过最亲密的人射来的冷箭,看过关系破裂时的翻脸,方知人情薄如宣纸,风一吹就皱, 雨一淋就湿。 到了一定年纪,你终会在痛苦中顿悟:真心不一定能换回真心,但价值一定能换来地位。 女到中年的第一课,是对任何人都别指望、别盼望,对任何关系都别强求、别纠缠。 洞见 ( DJ00123987 ) —— 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 3000 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 蓝字 " 洞见 " 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绝望,是中年女性的成人礼。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 洞见主播一凡朗读音频 听过一句很清醒的话:你的寄托可以是任何东西或事情,但唯独不可以是人。 年轻时我们天真纯粹,以为真心能换真心,深情会回应深情。 作者: 洞见·安娜贝苏 01 伯希·雪莱和玛丽·葛德文曾被英国文学界誉为"最有才华的一对夫妇"。 然而很长一段时间里,玛丽甘愿做雪莱背后的女人,一心在家操持家务。 她每日翻阅雪莱给自己的情诗,觉得只要有对方在便是自己最大的幸福。 直到有一天,她偶然发现雪莱新写的情诗,收件人竟不是她。 她把对方视作自己的生命,宁愿束缚自己给对方自由,换来的却是无情的背叛。 很多女人曾经都是翻版的玛丽, ...
圈层的力量(深度好文)
洞见· 2025-09-25 12:34
和优秀的人合作,你会成为一棵树,不断向上生长; 而跟酒肉朋友在一起久了,你却会变得像树根一样,一直向底层扎根。 法国心理学家勒庞说过: 洞见 ( DJ00123987 ) —— 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 3000 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 " 洞见 " 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 伸阅读。 作者: 姜榆木 来源 : 每晚一卷书 (ID: JYXZ89896) 素丝无常,唯所染之。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洞见主播云湾 朗读音频 看过这样一组漫画。 "在群体中,个人会获得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感,这种感觉使他屈从于某些本能。" 每个圈层,都有其内在的力量。 你汲取怎样的力量,就会拥有怎样的人生。 前段时间,有事回了趟老家。 刚到镇上,远远望见高中同学老杨正蹲在路边抽烟。 老友见面,免不了一阵问候,然而挥手告别后,心里却不由一阵唏嘘。 想当年,老杨还考上了个不错的大学,结果一毕业就回了老家。 用他自己的话说,大学文凭在城里不值钱,在老家却是价值连城。 谁知这些年过去,他这个大学生在老家并没闯出什么名堂。 反而跟村里人一样习惯了闲散生活,早已没了当年的劲头。 我想起网上有个很流行的说法:回老家 ...
《金刚经》最封神的一句话,几乎能解决你所有的问题
洞见· 2025-09-24 12:36
Core Viewpoint - The article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achieving a state of relaxation and contentment in daily life, suggesting that true relaxation comes from within and does not depend on external conditions [4][9][34]. Group 1: Levels of Relaxation - The article categorizes relaxation into three levels: forced relaxation, immersive relaxation, and inner joy relaxation, with the latter being the most desirable and sustainable [4][9]. - Inner joy relaxation is described as a state that can be achieved without the need for travel or expensive courses, focusing instead on being present and appreciating the moment [4][9]. Group 2: Mindfulness and Presence - The concept of "returning to the present" is highlighted as a key to overcoming anxiety and finding joy in everyday activities [6][9]. - The article references the teachings of the "Diamond Sutra," which encourages letting go of attachments and focusing on the present moment [6][34]. Group 3: Broadening Perspective -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cultivating a broad mind to avoid feelings of inferiority or superiority when comparing oneself to others [18][22]. - It suggests that by observing the vastness of life and the universe, individuals can develop a sense of humility and appreciation for their own existence [22]. Group 4: Generosity and Positivity -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idea of "generosity of spirit," which involves giving without expecting anything in return, thus fostering a positive mindset [26][31]. - It mentions the concept of "positive ratio," where maintaining a higher ratio of positive to negative emotions can lead to greater happiness and reduced anxiety [28][30]. Group 5: Practical Applications - The article provides examples of individuals finding joy and quality in life through simple, everyday activities, emphasizing that quality of life does not solely depend on financial status [10][13]. - It encourages readers to engage in activities that bring them joy and fulfillment, regardless of their material circumstances [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