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万知
icon
Search documents
从“六小龙”到“四小强”,零一和百川做错了什么?
3 6 Ke· 2025-06-17 12:27
曾几何时,大模型创业圈风光无限,"AI六小龙",曾被视作中国AI冲击国际舞台的先锋队。 在一轮轮融资和模型发布中,热钱涌动,创业者与投资人高歌猛进。数据显示,2023年这六家公司累计融资超过60亿元人民币,几乎占据国产大模型早期 融资总额的一半以上。 然而,到了2024年底,行业进入"冷静期"。创企的烧钱模式和盲目追求技术参数的时代逐渐退场,新的竞争法则悄然兴起,商业化的道路变得更加艰难。 大模型研发成本高昂,而应用场景落地的速度则远低于预期,行业的高光时刻随之消逝。 如今,在这场"优胜劣汰"的竞争中,智谱、MiniMax、月之暗面和阶跃星辰这四家公司成为了少数"幸存者"。它们并非单纯依靠烧钱和技术参数来争夺市 场份额,而是选择了各自细分赛道,继续深耕。 而剩下掉队的两家零一万物和百川智能的转变尤为引人注目。零一万物凭借其大规模的技术参数曾经一度吸引关注,但缺乏清晰的产品路线和业务落地路 径,使其迅速陷入困境;百川智能则因频繁的战略调整和管理层更迭,逐步从行业头部位置滑落,最终淡出队伍。 二、零一与百川做错了什么? 进入2025年,AI大模型行业开始经历第一次"理性回调"。市场不再只看"参数量""榜单名次", ...
零一万物联创、预训练和C端产品负责人谷雪梅离职创业|智能涌现独家
3 6 Ke· 2025-05-19 05:54
文|周鑫雨 编辑|苏建勋 《智能涌现》从多名独立信源处获悉,零一万物联合创始人谷雪梅在近期离职。在零一万物期间,她主要负责模型预训练和C端产品。据了解,谷雪梅近期 正在筹备创业。 就上述信息,零一万物回复《智能涌现》:作为模型预训练负责人,谷雪梅因个人选择已经于数月前离职。公司尊重她的选择,也感谢她过去一年的贡献。 放弃通用大模型基座的预训练后,对于零一万物而言,如今存活是业务布局的前提。 2025年以来,零一万物的业务重心,从原有的AI ToC应用和模型API,转向了数字人、模型的定制和部署等商业化更为成熟的B端场景。 相对地,经过2024年的频繁试错和调整,目前难以造血的C端产品,已经淡出零一万物的业务版图。 作为最早被李开复划入AI创业名单的联合创始人之一,谷雪梅与李开复相识于1999年,在职业上的交集,则始于谷歌。 后来,当李开复在2023年投身AI创业的浪潮,谷雪梅也成了他组建团队的首要人选。 用李开复的话来说,谷雪梅,连同马杰、祁瑞峰、Anita(黄蕙雯)等几名联创,和他的关系是"愿意相信我,我也很信任他们"。 可以说,这几名联创,也构成了零一万物自成立起,业务版图最重要的四角:谷雪梅负责模型训练 ...
对话李开复:这次大模型创业,我十年都不会变现
晚点LatePost· 2024-05-13 06:03
"大模型公司迟早要面临投行拷问。" 文丨程曼祺 编辑丨宋玮 作为多年的科技与商业精英,李开复的一面是精确与秩序。 他出现在办公室时比约好的时间刚好早 1 分钟,同事说他常常如此准点。 他仿佛刚从 20 年前的畅销书封面中走出来:步态从容,一身藏蓝色西服套装,三七分的发型一丝不乱,手里提着一个深棕色皮质公文包,是讲述美 国 1960 年代商业精英的电视剧《广告狂人》里会出现的款式。 不过翻开这张精致的封面,李开复又一直身处一个模糊、混乱、难以预测的商业世界。 曾经每天用程序自动发几十条微博的李开复没有在公开场合做回应。他忙于用他的理性与经验,在复杂、混乱的大模型市场里找出一条最正确的生 存之路。 在创业一年后,李开复第一次接受深度采访,完整阐述零一万物怎么想、怎么做。 李开复有一套环环相扣的精密逻辑。他以工程师的方式定义了一个新概念:TC-PMF,在 PMF(Product Market Fit)寻找产品与市场匹配点的基础 上,加上了技术(technology)和成本(cost)。 过去 1 年,这种混乱到了一个高峰,他在去年 5 月创立大模型公司零一万物并担任 CEO,已经 62 岁的李开复把自己拉入了一场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