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莫洛龙

Search documents
杜氏肌营养不良患者依然面临多方困境,专家共探诊疗、康复新路径
Bei Ke Cai Jing· 2025-09-07 15:49
每年的9月7日是世界杜氏肌营养不良知晓日,今年的主题是"家庭:照护的核心"。 戴毅教授表示,DMD是一种致残致死性疾病,严重威胁着儿童健康。在治疗方面,建议从3岁以后就进 行积极的激素治疗。 但是,DMD患者激素治疗规范率仅23%,DMD专业医疗资源稀缺,使众多患者无法得到规范治疗和有 效管理。长期使用传统激素导致生长发育落后、骨质疏松、肥胖、多毛、易怒等副作用,也严重影响着 患儿的身心健康。"患者及家庭期待有更好的、更新的、副作用更小的药物,或者是能够治愈疾病的药 物研发上市,给予他们希望。"吴丽文教授说道。 为提高人们对杜氏肌营养不良(DMD)的认识,促进疾病教育、宣传倡导和社会融入,9月6日,蔻德 罕见病中心等机构联合在北京举办2025第一届DMD年度峰会及DMD专家型患者赋能培训会,汇聚医学 专家、公益机构、企业、患者群体等多方力量,从DMD疾病管理、家庭照护、临床研究及新药研发等 方面展开讨论。 从出生开始,他们的生命已进入倒计时 DMD是一种由X染色体隐性遗传导致的严重肌肉退化疾病,主要影响男性。其病因是DMD基因突变导 致抗肌萎缩蛋白缺失,引发进行性肌肉萎缩和无力,常伴心脏与呼吸系统并发症。每5 ...
7万杜氏肌营养不良症患者待救治:规范激素治疗可延命超10年,首款新药拟入医保谈判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9-07 11:47
每经记者|林姿辰 每经编辑|张海妮 2025年9月7日是第十二个世界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知晓日。这种让男童逐渐失去行走能力、累及心肺的遗传病,正困扰着中国约7万名患者——平均 来说,中国每5000名新生男婴中,就有1名患病。 目前,皮质类固醇药物是DMD的标准治疗方案,可以将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延长超过10年,但国内专家提供的数据显示,近半数中国患者从未用过激素药 物,国内激素治疗规范率仅23%。 不过,随着国内首款DMD创新激素药物——伐莫洛龙(Vamorolone)于去年获批,患者依赖地夫可特(Deflazacort)"临时进口"救命的历史告一段落。随着 伐莫洛龙口服混悬液(商品名:安迦利)通过基本目录形式审查,该药物有望参与今年的国家医保谈判。 中国约有7万名患者,接受标准治疗寿命可延长超过10年 与大部分罕见病一样,杜氏肌营养不良症是一种由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性疾病。具体来说,其病因是DMD基因突变导致抗肌萎缩蛋白缺失,引发进行性肌 肉萎缩和无力,常伴心脏与呼吸系统并发症。 杜氏肌营养不良症是一种X连锁遗传病,即由X染色体上的异常基因引起。男性只有一个X染色体,无法像女性携带者可能还有一个正常X染色体 ...
新药获批,全国首张伐莫洛龙处方在京开出
Xin Jing Bao· 2025-07-22 11:13
新京报讯(记者戴轩)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治疗领域迎来进展。今日(7月22日),创新治疗药物伐莫洛 龙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实现临床应用,这是该药物自获批进入中国市场后,在全 国医疗机构内开出的首张处方。 患儿悠悠在4岁时确诊DMD,之后通过服用泼尼松、地夫可特等糖皮质激素药物,开展运动康复进行治 疗。熊晖介绍,DMD患儿要长期服用激素,面临骨质疏松、不长个儿等副作用。伐莫洛龙拥有抗炎作 用,但副作用比糖皮质激素小,可以降低对于儿童生长发育方面的负面影响。 伐莫洛龙口服混悬于2024年12月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四岁及以上的DMD患者。 DMD在男性中完全外显,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对称性肌无力,近端重于远端。患儿通常表现为走路 晚,易摔倒,走路慢,到3岁左右步态异常开始变得明显;开始时运动发育仍不断进步,但逐渐表现出 爬楼、跑、跳和起立等行动的困难,并逐渐出现腰前凸、双侧腓肠肌假性肥大等体征,4-5岁过了平台 期之后,运动能力开始倒退,10-12岁丧失独立行走能力,需借助轮椅行动,往往在30岁前因呼吸系统 并发症或心力衰竭而死亡。 今年9岁的悠悠在5年前确诊DMD,之后一直通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