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侨批档案
icon
Search documents
海内外华侨历史遗存保护持续“进行时”
近年来,从中国侨乡到海外华社,对华侨历史遗存的保护工作与活化实践一直持续进行。 2013年,侨批档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作为岭南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侨批 文化成为广东重点打造的文化资源。 海外华社同样积极开展华侨建筑保护实践与文旅开发。今年初,越南穗城会馆天后庙修缮工程竣工,当 地华社联合专业机构对受损木结构、彩绘浮雕进行修复,使这座具有200多年历史的庙宇焕发光彩。西 堤华人文物陈列室创办人杨迪生受访时说,当地华社对华人会馆尤为关注。华社积极筹资修缮会馆建筑 以维系文化记忆,缅怀华人先辈。经多年维护与资源开发,穗城会馆天后庙、平西市场等已成为当地著 名旅游景点。逢元宵、中秋等中华传统节日,华社会在这些承载历史记忆的街区举办游园会、花灯观赏 等民俗活动。 杨迪生说,目前当地对华人历史文化遗迹的开发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华社可与当地相关部门合作,结合 遗迹历史背景发掘名人轶事,组织主题导览和文化体验活动,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深入了解当地的华人 历史与文化习俗。 (据中新社电) 林庆熙介绍,侨批文物馆对侨批档案的保护工作分为三个步骤:收进来、走出去、活起来。档案馆组建 讲师团进入校园,介绍侨批文化 ...
一起守护“记忆里的中国”(评论员观察)
Ren Min Ri Bao· 2025-06-04 21:56
深入挖掘文献遗产独特的文化价值,做好保护和利用的"后半篇文章",使其走近公众、服务社会,做到 以文载道、以文化人,应成为保护利用的重要目标 记忆是时间馈赠的礼物,它是珍贵的,也是脆弱的、易逝的,需要人们以敬畏之心守护,以创新之法传 承。入选"世界记忆"不是终点,而是保护和利用的新起点。深入挖掘文献遗产独特的文化价值,做好保 护和利用的"后半篇文章",使其走近公众、服务社会,做到以文载道、以文化人,应成为保护利用的重 要目标。 比如依托《侨批档案——海外华侨银信》,广东创排了民族歌剧《侨批》,福建摄制了档案文献纪录片 《走近侨批》;为落实"世界记忆"项目推广要求,少林寺充分运用虚拟现实、裸眼3D等技术,为少林 寺碑碣信息打造沉浸式展览。多一些这样的实践探索,把保护和利用工作做得更加扎实,才能让这些文 献遗产真正活在当下、传向未来。 更进一步看,以"世界记忆"为代表的各类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搭建起一个促进文明对话的平台。镌刻于 1409年的布施锡兰山佛寺碑,打开了中国与斯里兰卡两国人民共同的记忆宝库,见证两国源远流长的友 好交往。文化遗产融入"世界记忆",国际社会得以从古老的经卷、斑驳的碑石中,读懂中华文明里的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