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少林寺碑碣
icon
Search documents
一起守护“记忆里的中国”(评论员观察)
Ren Min Ri Bao· 2025-06-04 21:56
深入挖掘文献遗产独特的文化价值,做好保护和利用的"后半篇文章",使其走近公众、服务社会,做到 以文载道、以文化人,应成为保护利用的重要目标 记忆是时间馈赠的礼物,它是珍贵的,也是脆弱的、易逝的,需要人们以敬畏之心守护,以创新之法传 承。入选"世界记忆"不是终点,而是保护和利用的新起点。深入挖掘文献遗产独特的文化价值,做好保 护和利用的"后半篇文章",使其走近公众、服务社会,做到以文载道、以文化人,应成为保护利用的重 要目标。 比如依托《侨批档案——海外华侨银信》,广东创排了民族歌剧《侨批》,福建摄制了档案文献纪录片 《走近侨批》;为落实"世界记忆"项目推广要求,少林寺充分运用虚拟现实、裸眼3D等技术,为少林 寺碑碣信息打造沉浸式展览。多一些这样的实践探索,把保护和利用工作做得更加扎实,才能让这些文 献遗产真正活在当下、传向未来。 更进一步看,以"世界记忆"为代表的各类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搭建起一个促进文明对话的平台。镌刻于 1409年的布施锡兰山佛寺碑,打开了中国与斯里兰卡两国人民共同的记忆宝库,见证两国源远流长的友 好交往。文化遗产融入"世界记忆",国际社会得以从古老的经卷、斑驳的碑石中,读懂中华文明里的包 ...
探寻少林寺碑碣的申忆密码
He Nan Ri Bao· 2025-05-04 23:15
在龙门石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太极拳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之后,前不久,《少林寺碑 碣(566—1990)》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国际名录》,至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三大名录"均闪耀着"河南 元素"。 此次入选的少林寺碑碣始于北齐天统二年(公元566年),终于1990年,形成了全球罕见的"无断代"石 刻文献序列。碑碣文字包括汉文、蒙文、梵文、八思巴文等多种语言,还刻有日本、印度、蒙古等外国 僧侣的题记。无论是数量还是保存完整程度都十分罕见,更是全景式地反映了少林寺宗教文化、对外交 流的发展过程。 "少林寺碑碣犹如'石化'的书、凝固的诗、立体的画、贴地的音符,具有无可比拟的历史、文化和艺术 价值,对展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人类记忆的连续性具有重要意义。"曾德亚说。 为什么入选记忆名录 或许有人会疑惑,《少林寺碑碣(566—1990)》不是文物吗?何以入选《世界记忆国际名录》? "文物和档案都是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少林寺碑碣具有文物和档案双重属性。"中国嵩山少林寺档案馆 馆长杨红瑞介绍。 少林寺碑碣为什么能入选?近日,在国家档案局组织召开的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入选《世界记忆国际名 录》总结座谈会上, ...
焦点访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它们背后是哪些中国历史文化?
Yang Shi Wang· 2025-04-28 15:38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4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新闻公报,中国组织申报的《随州曾侯乙编钟》和《少林寺碑碣(566—1990)》,以及中 国与斯里兰卡联合申报的郑和遗存《布施锡兰山佛寺碑》项目正式列入世界记忆国际名录。至此,中国共有18项文献遗产列入世界记忆国际名录。世界记忆 项目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2年设立,旨在促进对具有世界意义的文献遗产的保护、利用和传播。它与世界遗产名录、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并 立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三大遗产类旗舰项目。《随州曾侯乙编钟》和《少林寺碑碣(566—1990)》为什么能入选世界记忆国际名录?我们先去湖北省博物 馆听听来自2400年前的编钟绝响。 最新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国际名录的随州曾侯乙编钟共65件,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州曾侯乙墓,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考古发现数量最多、保存 最好的青铜乐器。 曾侯乙编钟作为国宝文物能够入选世界记忆国际名录,最主要的原因是曾侯乙编钟及钟架上刻有3755个铭文,所以它不仅仅是国宝级物质遗产,也是珍 贵的文献遗产。 国家档案局世界记忆项目负责人王红敏:"3755个铭文记录了当时我们祖先在公元前5世纪对音乐的认知,而且是声 ...
文明的刻度,让世界记住(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Ren Min Ri Bao· 2025-04-27 22:11
《布施锡兰山佛寺碑》局部。 图为新华社记者伍岳摄 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将74项文献遗产新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其中包括中国申报的《随州曾 侯乙编钟》《少林寺碑碣(566—1990)》以及中国与斯里兰卡联合申报的郑和遗存《布施锡兰山佛寺 碑(1409年2月15日)》。至此,中国共有18项文献遗产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世界记忆名录》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2年发起的,旨在实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法中规定的保护 世界文化遗产的任务,促进文化遗产利用,提高人们对文献遗产重要性的认识。其所指文献遗产不仅包 括纸莎草纸、羊皮纸、棕榈树叶、木片、石片、纸张等传统载体,还包括录音、电视电影作品和数字媒 体等新型媒体。新入选的3项中国文献遗产凝聚了哪些珍贵记忆?让我们一同走进人类共同的记忆财 富,感受文化瑰宝的魅力。 游客在少林寺数字档案展厅参观。 苗雨浩摄 湖北省博物馆的随州曾侯乙编钟。 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摄 斯里兰卡国家博物馆的《布施锡兰山佛寺碑》。 图为新华社记者伍岳摄 出土以来,曾侯乙编钟的复制件已去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曾侯乙编钟是一张文化交流名片,通 过音乐,人们拉近了彼此的距离。编钟传递的礼乐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