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
Search documents
徐寄遥:编织“观天巨网”,守望日地空间
Ke Ji Ri Bao· 2025-10-22 06:19
图为子午工程二期大型监测设备之行星际闪烁监测望远镜。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供图 【总师对话】 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怀柔园区子午楼内,运控中心的大屏幕上,282台设备实时传回的 数据正不停滚动。这些来自子午工程的"数据流",如同无数条丝线,共同编织出一张覆盖日地空间全圈 层的"观天巨网"。 布网观天 受访者供图 田晶娟制图 记者:子午工程名字的由来是什么?它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工程? 徐寄遥:子午工程的全称是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工程名字之所以 叫"子午",是因为空间天气事件的扰动大多是从极区高纬向中低纬沿南北方向传播,即子午线方向传 播,工程的重点监测方向正是子午线方向。 日地空间即太阳与地球之间的空间区域,是受太阳活动直接影响、与地球空间环境紧密关联的特殊 空间。它并非空无一物,而是充满了等离子体、磁场、高能粒子和电磁辐射等,是人类探索宇宙、开展 空间探测和空间活动的主要区域。 子午工程的核心目标,是通过高时空分辨率设备监测日地空间环境变化,摸清其变化规律,为空间 天气实时预报提供支撑,最终提升我国空间天气应用服务与保障能力。 记者:空间天气监测有天基、地基两种方式,子午工 ...
电磁波,看见宇宙的“眼睛”
Huan Qiu Wang Zi Xun· 2025-07-10 02:03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子午工程——丽江台玉龙站光谱成像日冕仪 子午工程——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 子午工程——威海台荣成站米波太阳射电频谱仪12米口径天线。 当我们仰望星空,究竟是如何"看到"宇宙的?当我们俯视大地,又是如何"读懂"世间万物的?人类对世 界的感知始于光,但光只是电磁波中的一种。从自然界的动物视觉进化,到人类高科技观测设备,我 们"看"世界的视角,已经由可见光波段拓展到电磁波全波段。 人类为什么能"看" 人类能看到世界,就是因为电磁波。 在地球生命进化史上,眼睛的出现是一次划时代的事件,意味着动物开始利用可见电磁波(光波)来感 受、理解世界。通俗地说,我们"感受"电磁波的波长来"理解"颜色,"感受"电磁波的振幅来"理解"明 暗。 视网膜接收外部光源照射物体反射的光,激活我们拥有的三种视锥细胞,它们分别对波长564、534和 420纳米的电磁波最为敏感,可以粗略简化为红、绿、蓝三种颜色。当我们接收到一种任意波长的光 波,三种视锥细胞以不同程度"响应"该波长,这就实现了类似"编码"的效果,供大脑后期"解码"并成 像。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颜色"是一种"错觉",是我们对不同波长电磁波的主观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