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字孪生智慧管理平台
icon
Search documents
AI顶级拼图:兵马俑碎片实现高效智能拼接
在文物风险防控方面,敦煌研究院利用物联网、GIS+BIM、人工智能、数字孪生、云计算和大数据等 技术研发了文物安全监管平台,建立起集"信息综合、科学研判、协同管理、主动预防"于一体的"平安 石窟"安全管理模式。 在考古与文物研究领域,"锦秀"丝绸世界互动地图汇集全球99个国家共12915条丝绸相关数据,并研发 了多语种互动地图时空管理平台,实现数据全球开放共享。 2025年6月24日,国家文物局科技教育司副司长彭馨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人工智能 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兵马俑修复工作。"兵马俑中很多都是被压碎成大量碎片,通过扫描这些碎片,再借 助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拼接,不仅实现了高效拼接,还大幅减少了对文物本体的扰动。" 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应用,得益于国家文物局对数字技术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国家文物局先后印发了 《"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关于加强文物科技创新的意见》《"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 (2024—2026年)》等文件,对国家文物资源大数据建设,推动文物资源数字化、智慧博物馆建设以及 大遗址展示等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作出了系统部署,大幅提升了文物保护利用水平。 目前,数字技术已经推动 ...
首个文物保护领域科学数据中心建成!数据量达到3.8TB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6-24 04:12
南都讯 记者黄莉玲 6月24日,国家数据局举办第二场"数据要素×"系列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文物局 科技教育司副司长彭馨介绍近年来国家文物局推进"数据要素×"行动中的举措和进展。 建成文物保护领域首个科学数据中心,数据量达到3.8TB 在智慧化管理方面,故宫博物院的数字孪生智慧管理平台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 技术,构建了智能监测与预警系统、管线管理、能耗管理等管理系统,真实再现了故宫的物理状态及动 态变化。 在文物价值利用方面,构建书画、简牍、青铜器、玉器等重要文物类型的高质量知识库,同时,加强公 共文化数字资源建设,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截至目前,全国7046家博物馆累计推出线上展览13 万余个,举办线上教育活动4.7万余场,博物馆网站访问量超20亿人次,有效激发文物博物馆单位创新 动能。 与此同时,国家文物局的数据质量标准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研究文物数字化标准体系,构建数据采 集、加工、存储、传输、交换等全流程架构,提升数据质量和规范化水平;发布《可移动文物二维数字 化采集与加工》《可移动文物三维数字化采集与加工》《石窟寺二维数字化采集与加工》《石窟寺三维 数字化采集与加工》4项行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