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居预付卡

Search documents
选择旅居养老产品须谨慎
Jing Ji Ri Bao· 2025-07-02 22:07
最高人民检察院日前发布一批检察机关打击非法集资犯罪典型案例,揭示非法集资的犯罪手段和风险危 害,引导社会公众增强防范意识。其中一起案例显示,不法分子打着"养老金融"旗号,以提供养老公 寓、旅居基地为噱头进行非法集资,金额超50亿元,应引起消费者警觉。 随着银发经济蓬勃发展,旅居养老作为一种养老新方式,满足了"诗和远方"的养老需求,为老年消费者 提供了田园生活、社区联动、文化体验、乡村旅居等多种选择。养老方式变多了,产品更丰富,体验也 应更上一层楼。但是,如果市场上充斥着各种浑水摸鱼的伪产品、肆意圈钱的假项目,不仅使消费者权 益受侵害,更扰乱市场秩序,影响行业发展生态。 选择旅居养老产品须谨慎。对于商家包装的产品,不能看画的饼有多大,低价旅游甚至免费旅游往往只 是花式营销的套路。结合案例进一步剖析,不法分子让众多消费者舍得投资的"大招",就是推出依托旅 游基地的"旅居预付卡"。针对这一关键环节,检察机关提前介入研判,认为该类预付卡可能属于具有存 款特征的理财产品。公安机关最终查明,该类预付卡具有还本付息特征,应认定为非法募集资金。 其实,对所有"预付卡"性质的理财产品,消费者尤其老年消费者,都应先打个问号,多方 ...
别上当!守好自己的钱袋子(法治聚焦) ——从三起案件揭秘非法集资犯罪骗术
Ren Min Ri Bao· 2025-06-11 22:08
今年6月是"守住钱袋子·护好幸福家"防范非法金融活动宣传月。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检察机关打 击非法集资犯罪典型案例。通过这些典型案例,揭示非法集资犯罪的惯用手段和风险危害,引导社会公 众增强防范意识,更好保护自身财产安全。 高息理财套路 以合法网络借贷为幌子行非法集资之实,通过变相承诺保本、高息利诱等方式吸引投资人关注、投资 【典型案例】张某锋、刘某、王某等人是某投资中心股东,以该投资中心名义先后出资设立某信息公 司、某投资顾问有限公司。2013年至2021年间,张某锋等人通过某信息公司和某公司运营一个网贷平 台,以网站宣传、口口相传等方式向不特定社会公众宣传"金财""聚有财"等债权类理财产品,并承诺给 付6%至12.5%年化收益率的高额回报,非法吸收资金2.69亿余元,造成集资参与人损失1.05亿余元。 【典型案例】沈某峰(红通在逃人员)组织招募周某标、李某等人设立某集团公司,未经国家金融管理 部门许可,在上海、江苏、安徽、云南等地开设养老旅游基地、酒店、度假别墅等项目,并招揽业务团 队,通过旅游宣讲会、口口相传等方式向社会公众推销养老、旅居类等理财产品,承诺保证本金并获取 固定收益,非法吸收公众资金。 ...
打着“养老金融”旗号非法集资超50亿元,企业多名高管获刑
Xin Lang Cai Jing· 2025-06-10 02:52
2021年12月2日,上海市公安局静安分局对裔某集团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立案侦查。应公安机关 邀请,检察机关提前介入,发现裔某集团部分产品为依托旅游基地的"旅居预付卡"。经研判,确定该类 预付卡可能属于具有存款特征的理财产品,但是否具备承诺还本付息的特征还需要客观证据予以支持, 建议公安机关有针对性地开展侦查取证。公安机关询问30余名投资人,调取裔某集团运营系统及旅居基 地消费账册,核实相关预付卡合同内容及实际使用情况,最终查明所销售的该类预付卡行为具有还本付 息特征,应认定为非法募集资金。 2022年3月21日至23日,上海市公安局静安分局以周某标等人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提请检察机关批 准逮捕。检察机关全面审查案件事实和证据,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进一步查明裔某集团组织架构、 人员任职情况与参与程度,厘清各参与人员的具体非法集资金额,于同年3月28日对周某标等人作出批 准逮捕决定。2022年7月29日,检察机关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对已出逃境外的沈某 峰作出批准逮捕决定。2024年9月30日,国际刑警组织对沈某峰发布红色通报。 智通财经记者 | 翟瑞民 2025年6月10日,最高人民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