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一号液体可回收复用运载火箭

Search documents
半年融资超10亿,有企业拿下8亿大单!热钱正涌入商业航天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6-12 04:45
2025年的中国商业航天,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加速度,驶入产业化的快车道。一个最直观的信号,是来 自资本市场的"真金白银"。截至发稿,南都湾财社记者不完全统计,仅在今年的前五个月,中国商业航 天领域已公开披露及可估算的融资金额,累计已超过10亿元人民币。 这股资本的"热钱",不乏大手笔。3月,专注于可回收火箭研制的江苏深蓝航天有限公司(下称"深蓝航 天")宣布完成近5亿元新一轮融资;同月,头部民营火箭公司星际荣耀也顺利完成数亿元的D轮融资首 批交割。 在卫星应用端,更有企业拿下8亿卫星星座大单。今年5月,北京微纳星空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微纳星 空")中标"环天卫星星座建设"项目,中标金额高达8.04亿元人民币。 值得注意的是,资本的热情不仅持续灌溉着火箭、卫星等"主战场",也在大量涌入以eVTOL(电动垂直 起降飞行器)为代表的"低空经济"新赛道。 如果说融资数据是衡量市场信心的"温度计",那么一系列系统级订单的落地的动作,则更像是产业从技 术验证迈向规模化、商业化发展的里程碑。在这股由政策、资本与市场需求共同驱动的浪潮下,中国商 业航天正呈现出怎样的全新图景?在"百舸争流"的喧嚣之下,又面临着哪些必须跨越的" ...
中国商业航天万亿赛道“破茧”
Zhong Guo Zheng Quan Bao· 2025-04-27 21:02
多个大规模卫星星座组网稳步推进,一批可回收复用火箭蓄势待发……一场关乎浩瀚星海的产业革命已 按下快进键。然而,安全与创新、治理与发展的"天平"也同样经历博弈的考验,如何促进商业航天安全 有序发展,如何释放这一万亿级产业赛道的价值?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国家航天局正抓紧出台促进商 业航天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计划,加速构建商业航天全链条安全监管体系,营造充满创新活力、守牢安全 底线的商业航天产业生态和发展环境。 当资本链、供应链、需求链同频共振,这场产业突围或将重塑全球"太空竞赛"的格局。 ● 本报记者 杨洁 王婧涵 完善安全监管体系迫在眉睫 专家表示,我国商业航天产业链生态已进入成长期,有望在"十五五"末或"十六五"时期进入产业成熟 期。从产业链来看,卫星制造加速向模块化设计、自动化测试、批量化总装演进,制造产能将迎来规模 释放。在火箭层面,产业正在向可重复、低成本、大运力跃升,可重复使用火箭和液氧甲烷发动机等型 号迭代,从验证阶段逐步迈向工程应用和规模发展。 不过,我国商业航天产业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规范性短板。一位商业航天从业者告诉 记者,"部分企业在追求快速发展过程中对安全工作的投入还不够、安全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