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星载高通量路由器
icon
Search documents
科技日报:“三体计算星座”为啥把计算送上天
Ke Ji Ri Bao· 2025-05-18 23:24
5月14日,我国首个整轨互联太空计算卫星星座正式进入组网阶段,这也是中国"三体计算星座"的首次 发射。 首次发射的消息甫一公布便引发热议。人们纷纷讨论:"'三体'名字是源于科幻小说吗?""为啥要把算力 送上天?""'三体计算星座'具体能干啥?"……就公众关心的问题,科技日报记者18日专访了之江实验室 的相关专家。 第一问:为啥叫"三体"? 传统的人造卫星主要分为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卫星三大类。而"三体计算星座"并非上述任何一种 卫星,它属于第四类人造卫星——计算卫星。 早在2023年,浙江省实验室——之江实验室便联合全球合作伙伴,开始构建这一太空计算系统。2024年 11月,团队宣布正式启动"三体计算星座"项目。 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解释,"三体"一词源于牛顿提出的著名的"三体问题",是指当有 三个或更多对象协同工作时,彼此间的相互作用如同天体之间的引力作用,呈现出一种极其复杂的关 系。 "'三体计算星座'就是希望汇聚不同创新主体的力量,共同完成太空计算的宏伟目标。"王坚说。 本次发射的01、02号计算卫星还搭载了广西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制的宇宙X射线偏振探测 器,将对伽马射线暴等各 ...
把人工智能送上天,我国发射首个太空计算星座
Huan Qiu Wang Zi Xun· 2025-05-14 23:01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刘扬】5月14日,太空计算卫星星座搭乘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首个整轨互联的太空计算星座正式进入组网阶段。一箭十二颗计算卫星是之江实 验室主导构建的"三体计算星座"的首次发射,也是国星宇航"星算"计划的首次发射。什么是"三体计算 星座",该星座建成之后可以发挥什么作用?针对相关话题,《环球时报》记者采访了之江实验室的相 关专家。 据介绍,通常卫星需先将数据传回地面,再由地面数据处理中心对其进行解析,这种"天感地算"的模式 受限于地面站资源、带宽等因素,仅有不到1/10的有效卫星数据能传回地面,且存在数据时效差等问 题。解决这一问题正是构建"三体计算星座"的出发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对《环球时报》记者介绍,"三体计算星座"是由之江实验室协同 全球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的千星规模的太空计算基础设施。该设施将通过在轨实时处理数据,解决传统卫 星数据处理效率瓶颈问题,推动人工智能在太空的应用与发展。 "我们不是简单地发卫星,而是要构建太空计算星座,把算力送到太空,实现计算卫星之间的互联互 通,进而把人工智能送上天。"王坚表示。 来源:环球时报 "三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