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载智能计算机

Search documents
计算机行业重大事项点评:太空计算星座全球首发,我国开启天算时代
Huachuang Securities· 2025-05-19 12:41
证 券 研 究 报 告 发射计算机行业重大事项点评 事项: 太空计算星座全球首发,我国开启天算时代 华创证券研究所 证券分析师:吴鸣远 邮箱:wumingyuan@hcyjs.com 执业编号:S0360523040001 2025 年 5 月 14 日,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太空计算卫星星座首批一轨 12 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评论: 重点公司盈利预测及估值情况 | 公司 | 市值 | | EPS | PE | | PS | | | --- | --- | --- | --- | --- | --- | --- | --- | | | (亿元) | 2024A | 2025E | 2024A | 2025E | 2024A | 2025E | | 软通动力 | 553.6 | 0.2 | 0.4 | 306.9 | 140.3 | 1.8 | 1.6 | | 光迅科技 | 346.5 | 0.8 | 1.4 | 52.4 | 32.1 | 4.2 | 3.1 | | 中国卫星 | 312.1 | 0.0 | 0.0 | 1117.9 | 591.3 | 6.1 | 5.6 | | 中 ...
科技日报:“三体计算星座”为啥把计算送上天
Ke Ji Ri Bao· 2025-05-18 23:24
5月14日,我国首个整轨互联太空计算卫星星座正式进入组网阶段,这也是中国"三体计算星座"的首次 发射。 首次发射的消息甫一公布便引发热议。人们纷纷讨论:"'三体'名字是源于科幻小说吗?""为啥要把算力 送上天?""'三体计算星座'具体能干啥?"……就公众关心的问题,科技日报记者18日专访了之江实验室 的相关专家。 第一问:为啥叫"三体"? 传统的人造卫星主要分为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卫星三大类。而"三体计算星座"并非上述任何一种 卫星,它属于第四类人造卫星——计算卫星。 早在2023年,浙江省实验室——之江实验室便联合全球合作伙伴,开始构建这一太空计算系统。2024年 11月,团队宣布正式启动"三体计算星座"项目。 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解释,"三体"一词源于牛顿提出的著名的"三体问题",是指当有 三个或更多对象协同工作时,彼此间的相互作用如同天体之间的引力作用,呈现出一种极其复杂的关 系。 "'三体计算星座'就是希望汇聚不同创新主体的力量,共同完成太空计算的宏伟目标。"王坚说。 本次发射的01、02号计算卫星还搭载了广西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制的宇宙X射线偏振探测 器,将对伽马射线暴等各 ...
“四川造”十二星将算力送上天 全球首个太空计算星座发射入轨
Si Chuan Ri Bao· 2025-05-15 00:23
◎"星算"计划由国星宇航与合作伙伴共同发起,将在太空实现2800颗算力卫星组网,并与地面超 100个算力中心互联互通,从而构成天地一体化算力网络,打造太空智算基础设施 ◎这是国星宇航"星算"计划的首次发射,也是之江实验室主导构建的"三体计算星座"的首次发射 ◎国星宇航承担了首次发射的智能网联卫星平台研发和整星研制工作,之江实验室承担了星载智能 计算机等太空计算软硬件和天基模型的研制工作 在轨计算力 ●本次发射的一箭12星,最高单星算力达744TOPS(每秒744万亿次计算),整体具备5POPS(每秒 5千万亿次计算)在轨计算能力和30TB存储容量 ●"三体计算星座"是由之江实验室协同全球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的千星规模的太空计算基础设施,建 成后总算力可达1000POPS(每秒百亿亿次计算) 天地一体化 ●本次首发入轨的12颗计算卫星均搭载了星载智算系统、星间通信系统,能够实现整轨卫星互联, 具备太空在轨计算能力,将构建天地一体化网络 ●卫星同时搭载了80亿参数的天基模型,可对L0-L4级卫星数据进行在轨处理,将执行异轨卫星激 光接入、天文科学观测等在轨试验任务 将算力及人工智能送上太空,赋能卫星在轨实时处理对地观 ...
把人工智能送上天,我国发射首个太空计算星座
Huan Qiu Wang Zi Xun· 2025-05-14 23:01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刘扬】5月14日,太空计算卫星星座搭乘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首个整轨互联的太空计算星座正式进入组网阶段。一箭十二颗计算卫星是之江实 验室主导构建的"三体计算星座"的首次发射,也是国星宇航"星算"计划的首次发射。什么是"三体计算 星座",该星座建成之后可以发挥什么作用?针对相关话题,《环球时报》记者采访了之江实验室的相 关专家。 据介绍,通常卫星需先将数据传回地面,再由地面数据处理中心对其进行解析,这种"天感地算"的模式 受限于地面站资源、带宽等因素,仅有不到1/10的有效卫星数据能传回地面,且存在数据时效差等问 题。解决这一问题正是构建"三体计算星座"的出发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对《环球时报》记者介绍,"三体计算星座"是由之江实验室协同 全球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的千星规模的太空计算基础设施。该设施将通过在轨实时处理数据,解决传统卫 星数据处理效率瓶颈问题,推动人工智能在太空的应用与发展。 "我们不是简单地发卫星,而是要构建太空计算星座,把算力送到太空,实现计算卫星之间的互联互 通,进而把人工智能送上天。"王坚表示。 来源:环球时报 "三体 ...
数据中心不必建在地球!中国企业已经把算力设施送到了太空
量子位· 2025-05-14 08:55
12时12分,12颗太空计算卫星,搭乘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 这12颗计算卫星,每一颗都具备太空计算和太空互联的能力,将组成全球首个太空计算星座。 它们的背后,是商业航天企业国星宇航牵头发起的 "星算"计划 。 克雷西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AI算力,卷到天上了! "星算"计划首发星座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将开启全球"太空计算时代"新篇章 。 未来,他们还计划发射更多卫星,织起一张由2800颗卫星组成的太空计算大网。 "星算"计划首批卫星正式启航 "星算"计划由国星宇航牵头,与首批54家高校、科研院所、上市公司、投资机构等共同发起并投入建设。 本次太空计算星座021任务是国星宇航发起的"星算"计划首发星座,也是之江实验室"三体计算星座"的首发星座,星座是不同主体投资、由国 星宇航研制的一轨12颗计算卫星组成。 其目标是 将算力服务器发射入轨形成天基智能计算基础设施 ,其中本次发射任务是将首批十二颗计算卫星入轨组网,每颗卫星均具备太空计 算、太空互联的能力。 这批卫星除配套了国星宇航自研的AI载荷外,还搭载了之江实验室承担研制的星载智能计算机等太空计算软硬件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