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之门(Stargate)

Search documents
OpenAI反挖四位特斯拉、xAI、Meta高级工程师,目标星际之门
机器之心· 2025-07-09 04:23
机器之心报道 机器之心编辑部 反击从这里开始? 最近 Meta 挖 AI 人才成了科技圈最大的瓜。有人找到了山姆・奥特曼,问他有关扎克伯格和 Meta 挖人的看 法。奥特曼说:还行吧。 实际上表面的尴尬之下,激烈的斗争早已开始。 本周二《连线》杂志获悉,OpenAI 从竞争对手公司挖来了 四位 备受瞩目的工程师加入其扩展团队,其中 包括特斯拉前软件工程副总裁 David Lau。 这一消息来自 OpenAI 联合创始人 Greg Brockman 本周二在内部 Slack 上的通知,他也是扩展团队的负责 人。 加入 OpenAI 的还包括: xAI 和 X 公司的前基础设施工程负责人 Uday Ruddarraju; xAI 的基础设施工程师 Mike Dalton Meta 的 AI 研究员 Angela Fan。 Dalton 和 Ruddarraju 此前还在 Robinhood 共事过。在 xAI 期间,Ruddarraju 和 Dalton 曾共同参与构建 Colossus —— 一台由超过 20 万块 GPU 组成的大型超级计算机。 OpenAI 发言人 Hannah Wong 表示:「我们非常高 ...
李峥:“星际之门”困局需合作才能解
Huan Qiu Wang Zi Xun· 2025-05-16 22:58
再次,美方滥施关税引发的逆全球化风浪破坏这类项目的预期收益。与二战时期美国的"曼哈顿计划"不 同,"星际之门"需要通过市场变现,产生持续性收益。以投资规模来看,该项目不仅着眼于美国国内市 场,还希望争取海外市场,构建全球产业生态。然而,这一战略目标现在面临经济以及科技全球化 的"逆风"。关税摩擦引发的连锁反应很可能让其他国家将美国科技产业、数字服务业作为"反制报复对 象",美国人工智能产业则将首当其冲。 三是国际合作仍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大趋势。"星际之门"项目遵循"主权人工智能"逻辑,一些人认 为,人工智能可以成为科技产业中"特别的存在",即每个国家都可以建立"独立而完整"的产业链,并以 此为基础开展国际竞争。但这一愿景似乎与现实越来越远。从"星际之门"的现状看,全球分工和产业链 合作仍是解决这类大型项目成本预算等难题的最佳路径。"星际之门"同样需要全球范围内的人才流动、 生态建设和市场推广等。事实上,该项目的参与方之一OpenAI公司已经开始计划将"星际之门"项目拓 展到美国之外,提出通过国际合作共建算力中心、开发算法应用等。相关调整虽然依然带有强烈的意识 形态色彩,比如声称要促进"民主人工智能"的发展, ...
英媒:转型受挫,OpenAI向全球推销“星际之门”项目
Huan Qiu Shi Bao· 2025-05-08 22:38
尽管OpenAI正积极推动其数据中心项目的全球化布局,但公司自身的战略转型却接连遭遇挑战。就在 公布"星际之门"海外拓展计划的数日前,OpenAI发布公告称,将放弃原定的全面营利性转型计划,继 续由非营利组织主控。这一转变标志着该公司在面对外界压力和内部矛盾时作出的重大调整。 OpenAI表示,公司将与美国政府协调推动"星际之门"的海外签约,目前在考虑中的10个海外项目点均 位于美国传统盟友国家境内,未来将根据各地项目具体情况确定资金合作方。勒汉还透露,OpenAI正 在同美国政府沟通,试图将一些即将面临美国AI芯片出口限制的所谓"二级国家"调整为"一级国家",从 而使这些国家能获得最先进的美国AI芯片。目前这些"二级国家"包括印度、以色列、阿联酋、沙特和瑞 士等。 但推动该计划也面临一些现实阻碍。行业观察人士表示,国际合作可能加速美国人工智能技术的全球化 应用,但海外数据中心的运营必须严格遵守东道国的法规、出口管制等。更为关键的是,还有一个数据 主权难题:谁拥有和控制流经这些中心的数据? 据了解,"星际之门"是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第二天,在白宫宣布的人工智能(AI)项目,由美国甲骨文 公司、OpenAI和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