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正极材料磷酸铁锂
icon
Search documents
长园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 续上表 单位:人民币万元 ■ 注1:公司主要向广州思林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采购电源模块、测试仪、线路板等,与该供应商信用政 策为月结90天内,2023年采购金额为5,510万元,2023年资金付款金额为14,755万元,2022年12月31日应 付账款余额为14,496万元,故导致2023年付款金额较大。 6、2022年公司主要供应商 ■ 续上表 单位:人民币万元 ■ 会计师回复 已执行的核查程序 (1)向公司管理层了解各业务板块的销售模式、定价方式,获取各业务板块近三年主要产品成本结构 及变化情况,向公司管理层了解各业务板块毛利率下滑的原因; (2)获取各业务板块涉及主要子公司经营情况,包括各子公司设立或收购时间、公司持股比例、业务 内容,获取主要子公司近三年营业收入明细、毛利率、净利润及变动情况,向管理层了解变动超过20% 的原因; (3)获取主要子公司近三年前十大客户及供应商情况,包括名称、成立时间、注册资本、主要股东及 实控人、与公司关联关系,交易内容、交易金额、各期资金收付情况,期末应收或预付资金余额,并通 过公开网站信息核实主要相关工商信息; ( ...
对话天赐材料:以优秀洞察穿越周期,加快探索确定性增长空间
Di Yi Cai Jing· 2025-07-03 01:27
新能源汽车的繁荣将锂电池及相关材料产业迅速带入了行业景气高峰,而中国企业凭借技术优势和规模 优势,在诸多细分领域实现弯道超车,抢占了锂电关键材料的大部分市场份额,成为近几年来行业增长 的主要受益者和推动者。 "中国的电动车从无到有实现全球领先,新车的渗透率超过50%,如果回到2010年,很难想象这一切能 有这么快的发展,"天赐材料董事会秘书韩恒表示,在这个波澜壮阔的产业发展时期,天赐材料凭借对 市场趋势的深度洞察并不断适配客户需求,逐渐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市场机遇。"对于产业准确的洞察能 力是天赐材料在过去十几年逐渐发展壮大的关键所在,"他说。 当前随着行业竞争加剧以及技术快速迭代,锂电材料领域正迎来洗牌,未来产业将有怎样的市场前景和 格局,又有哪些机遇将给行业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汇正财经研究员徐炳炎认为,随着国产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国内锂电产业无论是在技术创新还是应 用创新方面,仍将引领全球,未来更有可能实现行业标准的对外输出,带动国内锂电材料行业实现新一 轮发展。 波澜壮阔15年 天赐材料主营业务涉及日化用品和锂电池材料等领域,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普及,公司凭借锂离子 电池电解液和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等核心材 ...
四川遂宁10万吨磷酸铁项目落地!
鑫椤锂电· 2025-06-30 07:59
关注公众号,点击公众号主页右上角" ··· ",设置星标 "⭐" ,关注 鑫椤锂电 资讯~ 2025(第三届)中国固态电池 技 术 发 展 与 市 场 展 望 高 峰 论 坛 END 近日,蓬溪生态环境局对 四川省盈达锂电新材料有限公司10万吨/年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前驱体 技改项目 进行环评公示。 项目位于四川蓬溪经济开发区,投资3000万元在现有厂区内进行技术改造, 最终形成年产10万吨锂离子 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前驱体的生产能力。 建设单位充分考虑工业路线的优化及产能整合,投资3000万元在现有厂区内进行技术改造,本次评价内容 包括:将原有4万吨钠法磷酸铁及6万吨铵法磷酸铁产能优化调整为10万吨铵法磷酸铁,按三期分别建设在 一、二车间内,改建后一车间为一期(1生产线,2.5万吨/年产能,已验收)、二期(2、3生产线,5万 吨/年产能),共7.5万吨规模,二车间为三期(4生产线),2.5万吨规模,同步实现副产品体系的结构性 调整;采用氨水与稀磷酸反应工艺替代外购磷酸一铵原料,增强原料供应的自主可控性;同时对干燥工段 进行节能型工艺升级,同时新增废气治理系统等环保设施。技改完成后最终形成年产10万吨锂 ...
四川年产10万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前驱体项目环评公示
鑫椤锂电· 2025-06-26 07:22
关注公众号,点击公众号主页右上角" ··· ",设置星标 "⭐" ,关注 鑫椤锂电 资讯~ -广告- 本文来源: 蓬溪生态环境局 6月25日,四川 蓬溪县人民政府网站发布《 四川省盈达锂电新材料有限公司10万吨/年锂离子电池正极材 料磷酸铁锂前驱体技改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征求意见稿公示》。 建设单位充分考虑工业路线的优化及产能整合,投资3000万元在现有厂区内进行技术改造,本次评价内容 包括:将原有4万吨钠法磷酸铁及6万吨铵法磷酸铁产能优化调整为10万吨铵法磷酸铁,按三期分别建设在 一、二车间内,改建后一车间为一期(1生产线,2.5万吨/年产能,已验收)、二期(2、3生产线,5万 吨/年产能),共7.5万吨规模,二车间为三期(4生产线),2.5万吨规模,同步实现副产品体系的结构性 调整;采用氨水与稀磷酸反应工艺替代外购磷酸一铵原料,增强原料供应的自主可控性;同时对干燥工段 进行节能型工艺升级,同时新增废气治理系统等环保设施。技改完成后最终形成年产10万吨锂离子电池正 极材料磷酸铁锂前驱体的生产能力,主要生产设施均依托现有项目。 END 2025(第三届)中国固态电池 技 术 发 展 与 市 场 展 望 高 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