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陕北说书
icon
Search documents
第六届“玉琮杯”清廉微电影微视频大赛圆满落幕
日前,"光影@廉映于心"第六届"玉琮杯"清廉微电影微视频大赛颁奖活动在杭州良渚举行。 本届颁奖活动采用"玉琮放映厅"形式,融合颁奖仪式、对话访谈、创作研讨和廉洁教育。活动现场, 118部获奖作品一一揭晓。本届获奖作品中涌现了许多扎根现实生活、构思新颖、叙事生动的优秀作 品。其中,微电影《角色》《铃》,微视频《手》《名字》获奖。 自2019年起,"玉琮杯"大赛已连续成功举办六届,累计收到参赛作品8900余部,其中本届大赛共收到参 赛作品2493部,微电影、微视频作品数量均较上届大幅增长,题材更加广泛,传播形式更为丰富,已经 逐步成长为颇具辨识度的廉洁文化品牌。下一步,"玉琮杯"大赛将继续聚焦清廉主题,贯彻节俭办赛要 求,积极探索赛事成果转化运用,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继续贡献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颁奖活动突破传统模式,依托裸眼3D技术,虚拟数字人"小玉琮"灵动跃出,与主 持人联袂搭档,为活动注入鲜活科技感与盎然生趣。三大篇章,廉韵纷呈,多维度展现廉洁文化的时代 价值。除了颁奖环节,活动现场还邀请了众多影视专家、高校学者、创作团队代表等围绕"AI赋能影视 创作""小成本创新创作"等话题展开研讨,观众现场点映金奖 ...
《黑神话:悟空》里这项绝活,在直播间“重生”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5-27 07:12
游戏《黑神话:悟空》里,戈壁滩上枯枝孤树,满目苍凉。陕北说书的调子陡然响起,三弦一拨,甩板 一打,"无头僧"将故事缓缓道来,这一幕深深刻在玩家们的心中, 这门诞生在黄土高原的非遗,如今正借助短视频与直播等形式,焕发新生。 "黄风岭,八百里,曾是关外富饶地……" 上头 5月底的延安夏夜,白天的暑热渐渐褪去,在金延安景区的户外舞台,一部"大剧"正热火朝天地上演。 和话剧、电视剧不同,眼前这部剧,由陕北说书艺人高小青一人分饰几角而成。他和同伴连说带唱,用 独特的"九腔十八调"讲着一出"包公案",围坐在台下的观众们聚精会神地听着,时而神情紧张、时而开 心地大笑。 作为黄土高原上的口传艺术,陕北说书在延安、榆林等地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没有提词器,说书人往那 一坐,手上一把三弦(或琵琶)、腿上一副甩板,一讲就是几个小时,千年之外的历史演义、公案传奇, 隔壁邻居家的儿女情长娓娓道来,一个人就集"千军万马于一身"。 说书人靠一副嗓子包揽男女老少各种形象,一个角色是好人还是坏人、他从哪来、沿途走过了哪些地 方、他的穿戴是什么样、说话时的表情什么样……必须用大量的细节填补,让这个人物在观众心中立 住。 除了故事讲得细,更要语言接地 ...
陕西非遗闪耀文博会
Shan Xi Ri Bao· 2025-05-25 22:31
说话间,嘹亮的子长唢呐声在场馆里响起,高亢激昂的曲调频频收获现场观众的掌声。 "老腰鼓打起来,热腾腾的羊肉端上来,欢迎全国各地朋友们到我们横山来……"5月25日一早,随 着陕北说书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高正锋的三弦声响起,第二十一届深圳文博会陕西馆热闹起来。展馆门前 站满了举着手机拍照的观众,还有许多孩子席地而坐欣赏表演。 展馆中央,旬邑彩贴剪纸的展台前,十几个挂着"小记者证"的孩子正在听旬邑彩贴剪纸非遗代表性 传承人吴巧玲讲解剪纸技艺的发展演变。"中国剪纸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旬邑彩贴剪 纸则是在传统的单色剪纸基础上创新发展而来的。创造这种剪纸方式的,是一位被称为'剪花娘子'的老 奶奶——库淑兰……"吴巧玲说。 在吴巧玲的指导下,一张张彩纸在孩子们的手中变成了色彩鲜艳且极具想象力的图案——蝴蝶、花 朵、飞机…… "这好像就是游戏《黑神话:悟空》里的那种说书吧?""老师,您手里是什么乐器?腿上那个 呢?"表演刚一结束,许多观众便围住高正锋提问。面对大家的好奇,高正锋耐心地一一解答。 看着孩子们的作品,吴巧玲笑着说:"非遗要传承发展,一定要创新,表现内容应该与时俱进。" "陕北说书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