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联精神

Search documents
东北抗联精神在新时代课堂焕发新生 青春之声激荡红色讲台
Zhong Guo Qing Nian Bao· 2025-05-18 01:09
"游击队是灯芯,群众是灯油,灯芯离开油还能亮吗?磐石是我们的根,要在根据地依靠群众开展斗 争。"面对雕塑,来自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以下简称"靖宇学院")的青年教师沙丽娜给学员讲述了"灯 芯理论"的故事。 1932年11月,面对士气低迷、濒临解散的队伍,杨靖宇将军在深夜会议上以油灯为喻,说明游击队和群 众的关系。后来,该理论不但推动了在吉林磐石市建立东北首个抗日游击根据地,还成为东北抗联扎根 群众、坚持斗争的核心指导原则,至今仍被赋予新时代内涵。 在长达14年的抗战过程中,以杨靖宇将军为代表的东北抗联将士在白山黑水之间,经历生与死、血与火 的磨砺,用生命和鲜血孕育形成了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 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灯芯理论"是靖宇学院民族英雄杨靖宇雕塑园的16座雕塑的主题故事之一。3年来,已有9万名学员来此 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今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诞辰120周 年、殉国85周年。在建院不到4年的靖宇学院里,有一群平均年龄33岁的青年教师,他们切实贯彻"把红 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指导 ...
英雄的故事,还在白山黑水间传颂(文化中国行·走进抗战专题博物馆(纪念馆))
Ren Min Ri Bao· 2025-05-10 21:30
孙晓亮摄 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外观。 图为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提供 文物"消息树"。 图为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提供 《百日战斗档案 不朽民族气节》授课教师与杨靖宇AI形 象隔空对话。 吉林通化,浑江东岸。 20年前,在杨靖宇烈士诞辰100周年、殉国65周年之际,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如今,每 年有将近50万人次到馆参观,共同走进东北抗联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聆听身处绝境仍不屈不挠的英雄 故事——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在白山黑水间奋起抵抗,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同时揭开了世界反法 西斯战争的序幕。 14年,这是一场漫长而艰苦的抵抗。在这片黑土地上,英雄将士们用生命和信念,完成了超越人类极限 的顽强抗争,书写了中国抗日史上的壮烈篇章,铸就了东北抗联精神。今天,英雄故事、英雄精神被后 人不断传承发扬,成为激励人们继续前行的强大力量。 黑土地上的抗日烽火 让更多年轻人知道,英雄是有血有肉的丰碑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蓄意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随后向中国军队驻地北大 营和沈阳城发起进攻。国民党政府电告东北军"绝对抱不抵抗主义",这份命令,让白山黑水间的安宁被 打破。 中国东北,站在了 ...
铭记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上的中国人
Ren Min Ri Bao· 2025-05-08 22:10
图①:刘义权(右)与家人合影。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委宣传部供图 图②:胡济邦在伏尔加河河畔。 资料照片 图③:湖南省益阳市以何凤山名字命名的凤山小学。 黄 云摄 无为市洪巷镇政府供图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那场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 自由与奴役的殊死战斗中,中国与50多个国家的人民同仇敌忾、英勇战斗,并肩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法西 斯势力。在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上,中国人民与正义力量一起,勠力同心、反抗邪恶、命运与共。5月9日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到来之际,本版推出特别报道,重温英雄的感人故事,呈现他们身上闪耀的人 性之光、和平之光。 参加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东北抗联老战士刘义权—— 少年报国战顽敌 图④:何凤山照片。 何曼礼供图 图⑤:江苏省宜兴市博物馆现代名人馆钱秀玲展区。 宜兴市博物馆供图 图⑥:位于安徽省无为市洪巷镇练溪社区风和村的戴安澜故居。 本报记者 方 圆 13岁,是刘义权参加东北抗日联军的年龄。 刘义权,原名刘大喜,俄文名字诺尔斯夫维奇,1943年4月加入东北抗日联军。当时,他是东北抗日联 军七军11人侦察小分队中最年轻的一名侦察员。战友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大喜 ...
山河念英魂 浩气共长存(地名中的抗战记忆)
Ren Min Ri Bao· 2025-05-06 21:59
杨靖宇像。 靖宇县委宣传部供图 "我们是东北抗日联合军,创造出联合军的第一路军;乒乓的冲锋杀敌缴械声,那就是革命胜利的铁 证……"《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又一次在吉林省靖宇县杨靖宇小学校园内回响。 "学校里每个孩子都会唱这首歌,这是我们的'入校第一课'。"杨靖宇小学德育副校长杨双慈语带自豪。 靖宇县原名濛江县,位于长白山西麓、松花江上游,曾经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的主战场,是杨靖宇 浴血奋战、壮烈牺牲的地方。 抗日战争时期,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杨靖宇领导抗日武装冒着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同数倍于己的敌 人浴血奋战。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在濛江县保安村三道崴子壮烈牺牲。牺牲时,他的胃里全是枯 草、树皮、棉絮,没有一粒粮食。 白山黑水,忠魂永驻。1946年,为纪念杨靖宇将军,濛江县易名为靖宇县。从此,地名里记录下英雄的 故事,承载着永世难忘的抗战记忆。 烽火岁月虽已远去,但在这片土地上,杨靖宇的故事和东北抗联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07日 11 版)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 漫步在靖宇县街头巷尾、田垄地头,处处都是"靖宇"的印记:靖宇大街、靖宇镇、杨靖宇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