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联精神

Search documents
记者手记:探寻七星砬子中的抗战岁月
Xin Hua Wang· 2025-07-09 01:09
这是6月17日拍摄的七星山国家森林公园一角(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谢剑飞摄 位于七星山山脚的集贤县红色抗联体验馆距县城30多公里。"当时敌人严密封锁了周边地区,抗联战士冬天只能在零下四五十摄氏度的密林深处战 斗、生活。"讲解员介绍,在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东北抗联还要建立兵工厂独立生产武器,可以说是难上加难! 记者在抗联体验馆二层的七星山地区抗联展示区看到了机床齿轮、步枪枪管、药瓶、缝纫机头等各类抗联文物,斑驳锈迹诉说着岁月沧桑。 夏日时节,在黑龙江省集贤县、桦南县、双鸭山市岭东区交界处,七星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绿涛起伏,主峰附近的七座石砬子峥嵘峭拔。 七星山别名"七星砬子",七星砬子抗联密营遗址隐于此间的层林之下,是东北抗日联军重要的后方根据地之一。近日,记者深入这片山林,追寻 数十年前那段抗战岁月的印记。 "往那看!"顺着朴永鹤手指的方向,记者在层林掩映间隐约看见两座石碑。走到近处,发现在山脚隐蔽处有两个大坑,坑旁各立着一座石碑,分别 刻着"铸造车间遗址""后方医院遗址"。 "背坡朝阳、近水、隐蔽是建立密营的三大条件,这两个坑就是当年抗联战士工作生活的地窨子。"朴永鹤介绍,他和同伴在这里发掘出了弹壳、 钻床 ...
7月2日《新闻联播》主要内容
Guan Cha Zhe Wang· 2025-07-02 13:59
今日摘要 习近平致信祝贺全国青联十四届全委会、全国学联二十八大召开强调,坚定正确政治方向、深化改革创 新,在党的旗帜下奋进新征程、创造新业绩。蔡奇出席开幕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对广大青年和青年学生提出一系列成长指引。各级 青联和学联组织团结广大青年和青年学生,将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关爱、谆谆教诲转化为投身强国建 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坚定信念,以实际行动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李强将赴巴西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七次会晤,并对埃及进行正式访问。 系列报道【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今天播出:吉林通化传承东北抗联精神,谱写老区振兴发展的新篇 章。 今年8000亿元"两重"建设项目清单已全部下达完毕。 俄罗斯方面称,俄防空系统击落乌方多枚"风暴之影"巡航导弹。乌克兰方面称,乌军在波克罗夫斯克等 方向击退俄军进攻。 内容速览 习近平致信祝贺全国青联十四届全委会全国学联二十八大召开强调 坚定正确政治方向深化改革创新 在 党的旗帜下奋进新征程创造新业绩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四届委员会全体会议、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第二十八次代表大会2日上午在京 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 ...
崇尚英雄志振兴正当时(地名中的抗战记忆)
Ren Min Wang· 2025-06-24 08:10
巍巍张广才岭脚下,黑龙江尚志市静静坐落。密林中,东北抗日联军的足迹不曾磨灭,小城尚志以英雄 为名,让东北抗联精神永久传承。 尚志市烈士陵园,苍松翠柏环绕,珠河抗日游击队纪念碑高高耸立。尚志市委党校教师王伟习惯从这里 开始,向学员们讲述红色教育精品课程"传奇将军赵尚志"。 尚志市,原名珠河县。抗战胜利后,为缅怀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的赵尚志,珠河县改名为 尚志县,后撤县设市。 "这是英雄部队诞生的地方。"王伟介绍,"九一八"事变后,珠河人民在中共满洲省委和珠河中心县委的 领导下,建立了以赵尚志为队长的珠河抗日游击队。队伍发展成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后发展为东 北抗日联军第三军。 赵尚志历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中共北满临 时省委执委会主席等职。1942年2月12日,他在率部对敌作战中身负重伤被俘,誓死不降,牺牲时年仅 34岁。 纪念碑不远处的纪念馆里,王伟在"冰趟子战斗"的油画前娓娓道来:在山沟里,赵尚志率领200余名抗 联战士伏击了800余人的日伪军。在溜滑的冰面上,日伪军行进困难,被击毙200多人,赵尚志所部只牺 牲了7人。 "这是赵尚志率领抗联部队 ...
杨靖宇:奋勇向前、不畏牺牲的冲锋者(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抗日英雄)
Ren Min Ri Bao· 2025-06-21 21:47
杨靖宇像(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当前,关内战争阴云正在向全国蔓延,全国的英雄志士正在等待出征的命令,这正是我东北各武装抗 日志士及各路部队奋起的好时机。各有志者要从速整装部队!游击队各抗日武装!要从速联合起来!" 今年2月,一封杨靖宇信件档案在吉林省档案馆首次公布。信件上的字数不多,却再现了东北抗联部署 战略的历史细节。 的,最后胜利的决心是坚定的。" 1939年,在东南满地区秋冬季反"讨伐"作战中,他与魏拯民等指挥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游击,自己率警 卫旅转战于吉林濛江一带,最后只身与敌周旋5昼夜。1940年2月23日,在濛江三道崴子,杨靖宇壮烈牺 牲,年仅35岁。牺牲时,他的胃里全是枯草、树皮、棉絮,没有一粒粮食。 为纪念他,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通化支队改名为杨靖宇支队,濛江县改名为靖宇县。地名里记录下英 雄的故事,承载着永世难忘的抗战记忆。 在杨靖宇烈士陵园,人们手持鲜花前来祭扫,杨靖宇的孙子马继志也在其间。"我的爷爷牺牲已经八十 五载,他是一位奋勇向前、不畏牺牲的冲锋者,为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马 继志说。 抗战烽火虽已远去,但在这片土地上,杨靖宇的故事和东北抗联精神激励着一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铁血将军杨靖宇:铮铮铁骨铸忠魂
Xin Hua She· 2025-06-19 03:05
东北抗联曾长时间与党中央失去联系,忠诚之心却从未动摇。他遵循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始终把部队 党组织建设工作摆在重要位置。 连遭打击的日伪军加紧对东北抗联的围攻。1940年初,杨靖宇和部队陷入重围,他深知敌人最主要的目 标就是他自己,一次次命令同志们分兵突围。杨靖宇说:"同志们,为了革命,我们要坚持到底,就是 死,也不能向敌人屈服!" 据档案披露,1939年10月下旬到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牺牲前的100多天里,他作战多达47次。 仲夏时节,位于吉林省通化市的杨靖宇干部学院里,一场特殊的党课正在进行。讲台之上,是抗日铁血 将军杨靖宇之孙马继志。讲到动情处,他拿出一块斑驳的桦树皮,声音变得颤抖:"这是我父母从爷爷 的牺牲地带回来的。弹尽粮绝时,爷爷靠吃这种树皮充饥……"现场听众无不为之动容。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1905年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一个农民家庭,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 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因革命需要,他离开家乡,留下妻子和两个年幼 的孩子。这一别,竟成永诀。 杨靖宇先后5次被捕入狱,屡遭酷刑,坚贞不屈。投身抗日斗争前,他刚从监狱被营救出来,还没来得 及疗伤就 ...
行进中国|从档案到血脉的精神传承
Ren Min Wang· 2025-06-14 06:48
人民网"行进中国"吉林调研采访团 当东北抗联第一路军军歌响起,当"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细节再现,当教师与杨靖宇将军展开一 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一汽铸造培训班学员梁路明握紧了拳头。 6月11日,人民网"行进中国"吉林调研采访团走进红色通化,在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感悟东北抗联精神 在新时代的印记。 《百日战斗档案 不朽民族气节》教学课。人民网记者 李洋摄 在红色档案主题教室开展的《百日战斗档案 不朽民族气节》教学课上,档案实物、AI成像与情景演绎 交织成多维课堂。 "当我再次在党旗下宣誓的那一刻,思想上受到了再一次深刻的洗礼,让我对东北抗联精神、杨靖宇精 神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的理解。"梁路明说,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成为触手可 及的精神火炬。 不仅如此,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充分用好通化域内130余处革命遗址、烈士陵园、纪念设施和全省55处 革命历史类纪念馆、陈列馆,带领学员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红色足迹,通过现场感悟、体验融 入、分享交流、互动答疑等多种方式,体会红色精神意蕴,不断加强党性锻炼和政治历练。 情 瞰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人民网记者 李洋摄 作为新时代党性教育重要阵地,吉林杨靖宇干 ...
听!密营深处,战歌未央
Xin Hua She· 2025-06-06 03:21
从吉林省磐石市区出发,一路向西行进约20公里,山势渐高,林木渐密,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悄然 显现。这里就是东北抗日联军(以下简称"东北抗联")诞生与成长的摇篮,也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 创建的第一块抗日游击根据地。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东北抗联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了长达14年 艰苦卓绝的抗争。面对敌人的围剿与封锁,他们转入深山,建立起星罗棋布的密营,进可游击,退可整 训。 "看!这里就是一处密营遗址,东北抗联的战士们曾在这里居住。"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考古队的执 行领队李宁宁指着一处土坑遗址告诉记者,密营之所以为"密",隐蔽性非常重要。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抗联研究专家刘贤陆续采访过300多位抗联老战士和知情人,让她印象最深的, 是这些老人们唱歌时的神情。"他们每个人都会唱歌,而且一旦唱起那些歌曲,眼神就变得格外明亮, 格外坚定……" 伴着嘹亮的歌声,战士们冲锋陷阵,视死如归。 不远处修建了一处供游客参观体验的复原密营。这种地窨子式密营依沟塘与山坡的地势而建,先剥土掘 坑,再用木料支棚、垒壁。木门不足一米五高,成年人只能弯腰入内。营中虽可直身站立,但空间狭 小,湿 ...
东北抗联精神在新时代课堂焕发新生 青春之声激荡红色讲台
Zhong Guo Qing Nian Bao· 2025-05-18 01:09
"游击队是灯芯,群众是灯油,灯芯离开油还能亮吗?磐石是我们的根,要在根据地依靠群众开展斗 争。"面对雕塑,来自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以下简称"靖宇学院")的青年教师沙丽娜给学员讲述了"灯 芯理论"的故事。 1932年11月,面对士气低迷、濒临解散的队伍,杨靖宇将军在深夜会议上以油灯为喻,说明游击队和群 众的关系。后来,该理论不但推动了在吉林磐石市建立东北首个抗日游击根据地,还成为东北抗联扎根 群众、坚持斗争的核心指导原则,至今仍被赋予新时代内涵。 在长达14年的抗战过程中,以杨靖宇将军为代表的东北抗联将士在白山黑水之间,经历生与死、血与火 的磨砺,用生命和鲜血孕育形成了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 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灯芯理论"是靖宇学院民族英雄杨靖宇雕塑园的16座雕塑的主题故事之一。3年来,已有9万名学员来此 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今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诞辰120周 年、殉国85周年。在建院不到4年的靖宇学院里,有一群平均年龄33岁的青年教师,他们切实贯彻"把红 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指导 ...
英雄的故事,还在白山黑水间传颂(文化中国行·走进抗战专题博物馆(纪念馆))
Ren Min Ri Bao· 2025-05-10 21:30
孙晓亮摄 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外观。 图为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提供 文物"消息树"。 图为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提供 《百日战斗档案 不朽民族气节》授课教师与杨靖宇AI形 象隔空对话。 吉林通化,浑江东岸。 20年前,在杨靖宇烈士诞辰100周年、殉国65周年之际,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如今,每 年有将近50万人次到馆参观,共同走进东北抗联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聆听身处绝境仍不屈不挠的英雄 故事——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在白山黑水间奋起抵抗,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同时揭开了世界反法 西斯战争的序幕。 14年,这是一场漫长而艰苦的抵抗。在这片黑土地上,英雄将士们用生命和信念,完成了超越人类极限 的顽强抗争,书写了中国抗日史上的壮烈篇章,铸就了东北抗联精神。今天,英雄故事、英雄精神被后 人不断传承发扬,成为激励人们继续前行的强大力量。 黑土地上的抗日烽火 让更多年轻人知道,英雄是有血有肉的丰碑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蓄意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随后向中国军队驻地北大 营和沈阳城发起进攻。国民党政府电告东北军"绝对抱不抵抗主义",这份命令,让白山黑水间的安宁被 打破。 中国东北,站在了 ...
山河念英魂 浩气共长存(地名中的抗战记忆)
Ren Min Ri Bao· 2025-05-06 21:59
杨靖宇像。 靖宇县委宣传部供图 "我们是东北抗日联合军,创造出联合军的第一路军;乒乓的冲锋杀敌缴械声,那就是革命胜利的铁 证……"《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又一次在吉林省靖宇县杨靖宇小学校园内回响。 "学校里每个孩子都会唱这首歌,这是我们的'入校第一课'。"杨靖宇小学德育副校长杨双慈语带自豪。 靖宇县原名濛江县,位于长白山西麓、松花江上游,曾经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的主战场,是杨靖宇 浴血奋战、壮烈牺牲的地方。 抗日战争时期,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杨靖宇领导抗日武装冒着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同数倍于己的敌 人浴血奋战。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在濛江县保安村三道崴子壮烈牺牲。牺牲时,他的胃里全是枯 草、树皮、棉絮,没有一粒粮食。 白山黑水,忠魂永驻。1946年,为纪念杨靖宇将军,濛江县易名为靖宇县。从此,地名里记录下英雄的 故事,承载着永世难忘的抗战记忆。 烽火岁月虽已远去,但在这片土地上,杨靖宇的故事和东北抗联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07日 11 版)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 漫步在靖宇县街头巷尾、田垄地头,处处都是"靖宇"的印记:靖宇大街、靖宇镇、杨靖宇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