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效应

Search documents
金价跳水背后的博弈,从“损失厌恶”到“赌徒心理”的集体暴露
Sou Hu Cai Jing· 2025-04-26 19:25
这种认知偏差在深圳金展珠宝市场形成荒诞对比:主营首饰的店铺门可罗雀,而投资金条柜台前挤满排队两小时的抢购者。商家被迫将1公斤金条的保证金 从2万提至5万元,只因有消费者为规避3万元亏损直接放弃定金。这种将黄金饰品强行赋予投资属性的行为,就像给婚纱标上"未来可转租"的标签般违背逻 辑。 "刚买的金镯子还没戴热乎,金价就跌了30元/克!"北京西单周大福柜台前,一位顾客愤怒地要求退货被拒的场景,揭开了这场黄金狂欢背后的荒诞剧。当 国际金价从3420美元/盎司高位跳水至3319美元,创下近两年最大单日跌幅时,社交媒体上#金价跌了还能买吗#的话题瞬间涌出129万条讨论。这场看似寻常 的价格波动,实则是人性弱点的集中汇演——从将首饰当投资品的认知错位,到用AI信号甚至抓阄决定买卖的魔幻现实,每个数字跳动的背后,都藏着比 黄金更值得剖析的心理密码。 周大福退货风波:当消费遇上投资的心理错位 27岁的杭州程序员王磊至今想不通,为什么跟着短视频博主推荐的"AI买入信号"操作,5万元金条刚到手就亏损1500元。这种"刚买就跌"的集体焦虑,在行 为经济学中被称为损失厌恶效应——人们对损失的痛苦感是同等收益愉悦感的2.5倍。更吊诡的 ...
“行为经济学之父”丹尼尔·卡尼曼,人生最后一个秘密决定……
聪明投资者· 2025-03-27 04:38
2024年3月27日,也就是一年前的今天,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被誉为"行为经济学之父"的丹尼尔·卡尼曼 (Daniel Kahneman)与世长辞。 2002年,卡尼曼与挚友兼同事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发现的"锚定效应""损失厌恶"等现象, 让 经济学第一次承认了人性的不完美,挑战了传统经济学中"理性人"的假设。 这些成果让丹尼尔·卡尼曼以心理学家的身份摘下诺贝尔经济学奖,成为行为经济学的开山鼻祖。 他随后的作品《思考,快与慢》,将这场革命推向大众视野: 人脑存在两个决策系统——快速、直觉的系 统1和缓慢、理性的系统2,即直觉的本能反应与缜密的理性思考。 它们的博弈解释了为何人们常为促销心动,却在重大投资中犹豫。 《思考,快与慢》的影响力不仅仅体现在心理学与经济学领域。 除却众多知名人士对他的尊敬与推崇,在人工智能领域,他的理论为思维链、大模型训练和微调等关键技 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OpenAI创始成员Karpathy曾明确指出, 卡尼曼的双系统理论,正是思维链技术背后所依据的核心原理。 国内AI巨头Kimi创始人杨植麟也在一次分享中用丹尼尔·卡尼曼的话做结尾: "很多时候你愿意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