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垄断审查

Search documents
长和港口拆分出售,中方意识到该出手了,给李嘉诚下“死命令”
Sou Hu Cai Jing· 2025-05-01 13:31
Core Viewpoint - The transaction between Cheung Kong Holdings and BlackRock regarding port assets has faced significant regulatory scrutiny from China's State Administration for Market Regulation, indicating a strong stance on antitrust enforcement and jurisdiction over offshore transactions [1][3][5]. Group 1: Regulatory Response -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for Market Regulation has issued a clear warning that all parties involved in the transaction must not circumvent regulatory review without approval, or they will face legal consequences [3][5]. - This situation marks the first instance of China's antitrust mechanism exercising extraterritorial jurisdiction over offshore registered companies, signaling a robust regulatory environment [3][5]. Group 2: Transaction Details - Cheung Kong Holdings plans to sell 43 port assets located in 23 countries to BlackRock, with two ports in the Panama Canal being particularly significant due to their strategic importance in Sino-U.S. maritime trade [3][5]. - Chinese merchant vessels account for 21% of the cargo volume in the Panama Canal, highlighting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this transaction on global trade dynamics [3]. Group 3: Strategic Implications - The proposed transaction has raised concerns that it could grant BlackRock control over shipping pricing from the Pacific to the Atlantic, potentially threatening the security of $2.3 trillion in maritime trade [5][10]. - The Chinese regulatory stance reflects a broader strategy to safeguard national interests and supply chain security, emphasizing a "zero tolerance" policy towards transactions that pose risks to these areas [10][12]. Group 4: Market Reactions - The ongoing regulatory scrutiny has led to delays in the approval of BlackRock's 23 investment projects in China, prompting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to reassess their compliance costs in the Chinese market [8][10]. - The situation has also attracted interest from other potential buyers, such as the Italian MSC Group, indicating a shifting landscape in the port asset market [8][10].
市监局一锤定音,李嘉诚港口交易一分为二,金蝉脱壳计划落空
Sou Hu Cai Jing· 2025-05-01 09:00
李嘉诚的港口交易几经波折,李嘉诚依然还在寻找各种出售的办法,市监局一锤定音:"长河港口交易各方不得采取任何方式规避反垄断审查。" 原本李嘉诚这笔交易是单独卖给贝莱德,引发滔天舆论,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如果美国通过与李嘉诚的所谓"港口交易"为契机,进一步掌控全球港口乃 至全球航道,这无疑将极大掣肘中国的航运布局。 李嘉诚此次要卖出的港口分布在亚洲和大洋洲的有21个,分布在欧洲的有13个,其中许多的港口的重要性并不输于巴拿马运河港口。 比如荷兰的鹿特丹港,每年要处理超过1380万集装箱,占了欧洲市场的42%,如果鹿特丹港被美国贝莱德控制,中国对欧出口的汽车、光伏组件等商品都可 能被"卡脖子"。 但是李嘉诚在这么重要的港口交易,涉及全球战略资产,没有全球公开招标,一声不吭卖给美国,招商局组织的财团很早就想从李嘉诚手里把这些港口经营 权买回来,开价也很高,但李嘉诚一直不卖。"425会议"对与美国的贸易关系,对美国发动的关税战和贸易战,有了新说法,即"国际经贸斗争",这也是正 式给李嘉诚与贝莱德之间的港口交易进行了政治定性。 这也是为什么外界批判李嘉诚作为一个商人,没有家国情怀,后来是大公报、港澳办、外交部、商务部等 ...
港口交易要黄!李嘉诚这次真撞铁板了!
Sou Hu Cai Jing· 2025-04-29 21:07
这回,李嘉诚是真的栽了。 市监总局直接放狠话:交易各方不得规避审查,未经批准,集中交易一律暂停,谁敢乱来,依法办!什 么意思?很简单:李嘉诚也好,贝莱德也罢,地中海航运集团也好——一个都别想玩垄断! 李嘉诚想一次性甩卖全球43个海外港口,换一大笔现金走人,彻底跑路?想得美! 市监总局这个动作,直接把李嘉诚最后一点侥幸心理敲碎了。因为李嘉诚这边,还在不停地暗搓搓搞小 动作,想搞"金蝉脱壳"——把旗下的长和集团拆成小块,企图蒙混过关。 怎么个拆法?把长子李泽钜名下的电讯盈科等产业,一分为二,直接打包送去英国伦敦上市。 一边做拆分,一边转资产。拆出来的公司名字一换,股权一分,反垄断的帽子就想摘掉。反正,留在李 嘉诚名下的是"合法"的,搬到李泽钜名下的,又是"独立"的——想得太美了! 更绝的是,李泽钜本身还不是中国国籍,弄走的大多是海外资产。尤其是欧洲的电信资产,比如英国最 大的电信公司,都被李家收割到手。一操作下来,大量财富可以偷偷转移,反垄断审查直接被架空。 但很遗憾,国家早看穿了。 北美、拉美、欧洲、中东、东南亚、澳洲……只要是重要节点,几乎都有他的码头。 李嘉诚的盘子有多大? 一是房地产,遍地开花,从内地到香 ...
好家伙!李嘉诚,反转了!
商业洞察· 2025-04-28 09:34
以下文章来源于牲产队 ,作者牲产队长 牲产队 . 挣工分,磨洋工,舒服一会儿是一会儿 作者:牲产队长 来源:牲产队(ID:gh 9adbf3261554) 这一次,李嘉诚的港口交易真要黄了。 市监总局直接要求,交易各方不得采取任何方式规避审查,未获批准前,不得实施集中,否则将 承担法律责任。啥意思呢?这就是打明牌了。李嘉诚也好,贝莱德也罢,还是新引入的地中海航 运集团,都不得垄断全球航运权。李嘉诚想一次性甩卖 43 个海外港口,套现跑路,是彻底搞不 成了。 这时候,为什么市监总局要发出这个信号?主要就在于,李嘉诚不甘心,始终还是想卖。而且, 长和集团在想办法,对抗反垄断审查,想玩一招 " 金蝉脱壳 " 之计。就在市监总局对长和集团 发起反垄断调查后,长和集团就宣布,要对旗下资产进行拆分。怎么拆分呢?把长子李泽钜旗下 的电讯盈科等产业,独立拆分,远赴英国伦敦上市。 为什么要拆分?一个是,规避反垄断调查。你说它垄断了,它马上拆分,变成一个个小公司。家 族产业一部分留在李嘉诚旗下,另一部分就转移给长子李泽钜。而李泽钜呢?既不是中国人,带 走的也不是中国资产,而是长和旗下的海外资产。尤其是电信产业,主要都位于欧洲。像 ...
监管部门再度对“李嘉诚卖港口”表态!
Sou Hu Cai Jing· 2025-04-28 02:29
昨天,当我们"调休"五一假期而周日加班"摸鱼"的时候,相关监管部门却一点都没闲着!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就长和集团出售海外港口交易连续发声,明确要求交易各方不得采取任何方式规避反垄断审查,否则将承 担法律责任。 上述相关部门官网于当天(4月27日)下午17时整,公布了有关"李嘉诚卖港口"的最新消息。 针对"李嘉诚卖港口",市场监管总局第二次表态! 下面,我们可以从全国唯一一份以"中国"冠名的资产管理行业专业媒体(中国基金报),在昨天发布的相关报道(10W+)中,援引了外 媒的上述相关报道。 记者援引外媒从知情人士称处获悉的消息:控制地中海航运的意大利阿庞特家族,考虑将与贝莱德合作,从43个港口中剥离出其中的巴 拿马港口,分别为巴尔博亚和克里斯托瓦尔2个港口。 值得一提的是,这已经是该相关部门近期第二次就此交易表态。 就在1个月之前(3月28日),上述相关部门反垄断二司负责人在回复港媒(大公文汇全媒体)记者关于"长和拟售巴拿马港口"的提问 时,就明确表示将依法审查,以"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据上述信息显示:在日前的一次答记者问环节,有记者提到了外媒(华尔街日报)于早前(4月16日)关于" ...
刚刚!李嘉诚 大消息!
Zhong Guo Ji Jin Bao· 2025-04-27 09:47
李嘉诚卖港口一事,有新消息。 市场监管总局:长和港口交易各方不得采取任何方式规避反垄断审查 最初的交易方案是,阿庞特家族现有的港口运营商Terminal Investment Limited(TiL)获得全球港口资产51%的股份,贝莱德旗下的一家实体获得 49%的股份。那部分占了该交易中涉及的大部分资产,包括位于荷兰、德国、马来西亚和其他地方的集装箱码头。 对于这两个巴拿马港口,所有权结构正好相反:TiL获得49%的股份,贝莱德最近收购的基础设施投资机构Global Infrastructure Partners获得51%的 股份。 3月4日深夜,李嘉诚旗下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在港交所公告,宣布与贝莱德牵头的财团达成原则性协议,出售其全球港口业务核心资产。 标的资产覆盖亚欧美洲23个国家的43个港口,涵盖199个泊位及配套的智能码头管理系统、全球物流网络等核心资源。其中涉及巴拿马港口公司 90%股权。 如此一来,该公司运营的巴拿马巴尔博亚和克里斯托瓦尔两个港口将被美国企业控制。 4月27日消息,日前,市场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就长和港口交易事回答了记者提问。有记者问:据《华尔街日报》4月16日报道,长和出售海外港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长和港口交易各方不得采取任何方式规避反垄断审查
news flash· 2025-04-27 09:03
日前,市场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就长和港口交易事回答了记者提问。有记者问:据《华尔街日报》4月 16日报道, 长和出售海外港口将分拆为两个交易继续进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此有何评论? 答:我们高度关注有关交易,将依法进行审查。交易各方不得采取任何方式规避审查,未获批准前,不 得实施集中,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 ...
港媒:李嘉诚卖港口交易暂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28 13:35
此前报道: 李嘉诚卖港口,李家超、梁振英发声 问:据悉,4月2日长和将与贝莱德签署巴拿马港口的交易协议,请问该交易是否要经过中国 的反垄断审查批准?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垄断二司负责人: 我们注意到此交易,将依法进行审查,保护市场 公平竞争,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显示,反垄断执法二司,负责依法对经营者集中行为进行反垄断 审查。负责查处违法实施的经营者集中案件,查处未达申报标准但可能排除、限制竞争的经 营者集中案件。开展数字经济领域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监督执行经营者集中附加限制性 条件。指导企业在国外的反垄断应诉和合规工作。 据《观察者网》援引《星岛头条》3月2 8日报道,接近长和高层消息人士透露,长和下星期不 会签订任何关于出售巴拿马港口的协议。此前消息称,长和原定4月2日前签订最终协议。 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3月2 8日, 大公文汇全媒体记者就"长和拟售巴拿马港口"一 事,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提问,获该局回应。 以下是问答全文。 来源:南方日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 本期编辑 江佩佩 房地产重磅!四大一线城市,集体实施! 特朗普,签了!永久加税!全球巨震 SFC 21 ...
百亿美元公司动向丨快手电商将调整仅退款;特斯拉称缩短对供应商付款周期
晚点LatePost· 2024-11-29 12:04
马斯克去年曾说会给帮他收购 Twitter 的投资人 "回馈" xAI 公司 25% 股份。随着 xAI 预计在本周最 新融资后飙升至 500 亿美元估值,那些因为帮马斯克收购 Twitter 而浮亏的投资人,可以通过 xAI 的股份得到 "补偿"。一个投资人还说,"永远不要与埃隆对赌。" 快手电商调整仅退款,依据各现有售后服务场景提供退款服务。 快手电商将从 12 月 2 日起,终止向商家提供 "退款不退货服务"。商家也可以提前解约。届时到期 未解约商家平台会自动终止合约。对于存量订单,系统仍会按原有配置内容执行。国内电商仅退款 始于拼多多,早期是为了尽量减少消费者买到次品的担心(买到货不对版的商品可以直接退)。如 今,各电商平台有各自的资源禀赋,单纯效仿并不能真正解决增长焦虑。之前阿里也松绑了仅退款 政策。 特斯拉称其对供应商应付款账期缩短至 90 天。 数据是特斯拉对外事务副总裁陶琳在微博说的,"2024 年我们对供应链公司的付款周期比去年又缩 短了,现在只需要 90 天左右 "。陶琳说这话的时候,市场正热议中国汽车公司将降本压力大幅转 移给上游供应商的这一行为。 星巴克降本,削减年终奖。 据报道,多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