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精神

Search documents
抗日战场上,他的军号始终嘹亮(时空对话)
Ren Min Ri Bao· 2025-06-11 00:15
马章锁与志愿者一起包粽子。 以上图片均为本报记者张文摄 站在烈士陵园台阶下,面对一座座烈士墓碑,马章锁昂首挺胸、抬起右手,做出吹号的姿势。此时,耳 畔仿佛又响起那嘹亮的军号声,一幕幕抗战场景浮现眼前。 每次来到烈士陵园,马章锁都会将所有勋章整齐地戴在胸前。那些枪林弹雨的日子,浓缩在一枚枚勋章 上,成为不可磨灭的记忆。 司号员肩负什么责任? "司号员与司令员只是一字之差,身后同样是千军万马" 1924年,马章锁出生在宁夏盐池县一户贫苦农家。1936年,红军解放盐池县,红十五军团在各村宣传抗 战形势,动员群众参军保家卫国。当时才12岁的马章锁以给地主家放羊为生。他看到红军军纪严明、官 兵平等,还教穷人读书识字,便报名参加了红军。 机灵好学的马章锁,很快就在部队里学会了骑马、吹冲锋号、包扎伤口等技能,于是被分到骑兵营做司 号员。 马章锁在学习。 马章锁从此一门心思练本领,想方设法熟悉军号的吹奏。无论寒暑,当战友们还在睡梦中,马章锁已早 早起身爬上山头,迎着曙光练习。他的嘴唇被军号磨破皮、出了血,依然坚持练习。在此后的战斗中, 马章锁的号声始终嘹亮,再没出过一次差错。 第一时间冲锋会害怕吗? "越是危险,我就越要把号 ...
爱国情,端午不变的底色(人文茶座)
Ren Min Ri Bao· 2025-06-01 22:12
Core Viewpoint -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embodies deep-rooted cultural heritage and patriotism, reflecting the enduring spirit of the Chinese people through various traditions and customs [1][2][3]. Group 1: Cultural Significance - The festival's customs, such as hanging mugwort and wearing sachets, symbolize the Chinese people's resilience against natural challenges and their connection to historical narratives [1]. - The story of Qu Yuan, a historical figure associated with the festival, intertwines personal fate with national destiny, inspiring generations to honor their heritage and strive for national progress [1][2]. Group 2: Modern Adaptation -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has evolved with the times, incorporating contemporary elements such as new-style cultural products and activities that resonate with younger generations, showcasing cultural identity [3]. - Traditional sports like dragon boat racing have gained popularity beyond China, attracting participants from over 20 countries, highlighting cultural confidence and global engagement [3].
原核试验基地司令员范如玉,因病逝世
券商中国· 2025-05-18 01:42
澎湃新闻记者从相关方面获悉, 原国防科工委核试验基地(21基地、马兰基地)司令员范如玉 少将,因病于2025年5月1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范如玉,男,1943年出生,江苏丹阳人,196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68年初分配到基地研究 所工作。 范如玉将军 从事核试验技术研究、核试验工程系统管理研究和抗辐射加固技术研究40多年。 范 如 玉 历 任 核 试 验 基 地 研 究 所 项 目 组 长 、 研 究 室 主 任 、 科 技 处 处 长 、 研 究 所 所 长 、 基 地 副 司 令 员、司令员等职,研究员,少将军衔。退休后,范如玉又被聘为原总装备部抗辐射加固技术专业 组组长。 清华大学官网发布有范如玉将军撰写的文章《清华工物系毕业的马兰人》。 公开资料显示,马兰基地是我国最早的核试验基地,被称为共和国核武器的"摇篮"。1964年,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距离马兰300多公里的罗布泊成功爆炸。 新中国的核自卫力量就是在马兰基 地逐渐形成。这里还走出了共和国的八位"两弹"功勋院士和二十九位科技将军。 来源:澎湃新闻 责编:王璐璐 校对:姚远 百万用户都在看 证监会重拳出手!3人,被罚没7.5亿元! 美联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