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北防护林工程

Search documents
41年,80万棵树——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静县种树老人付志周
Zhong Guo Huan Jing Bao· 2025-06-17 00:04
"活人不能被沙子欺负死" 生于平原之地——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的付志周,却与茫茫沙漠结下了不解之缘,自踏入沙漠那天起,他就开始了与风沙缠斗的大半生。 1965年,22岁的付志周响应国家支援新疆的号召,和爱人陈爱兰在哈尔莫墩村落了脚。 "大风卷起来的时候,只能看见两三米的地方。"付巧荣的记忆里,一片白茫茫的沙漠,构成这座荒凉村庄单调而恒定的底色。 曾经,付志周被漫天飞沙迷了眼,人被风裹挟着前行。待风散去,视野重归于清晰时,他发现自己迷失了方向,躲避在他人屋檐下。 3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哈尔莫墩镇哈尔莫墩村,一望无际的蓝天下,一排排白杨参天耸立,欲吐新绿。 但树下,一位老人徘徊的身影不在了。 老人叫付志周。在哈尔莫墩村,这片蒙古语意为"榆树林"的地方,付志周耗费了半辈子,倾尽41年岁月,在沙漠里种下80万棵树。 2024年2月3日,付志周因病离开人世,享年81岁。他走后,留下千亩生机盎然的绿。 图为付志周生前在沙包地忙碌。 付志周家属供图 3月7日,付志周的二女儿付巧荣登上纵深20多米的大沙包,站在高处俯瞰。 夕阳余晖下,一眼望不到头的白杨林绵延至远方。 "看着这片树林,我常常想到父亲。种树 ...
我国防御沙尘暴的主防线,现在怎样了?
Xin Hua Wang· 2025-06-13 00:40
北疆铸绿盾:内蒙古"三北"攻坚书写中国生态传奇 在祖国北疆,一场跨越半个世纪的绿色接力仍在激昂上演。 内蒙古横跨东北、华北、西北,以占全国12%的广袤疆域,肩负着抵御风沙南侵、涵养水源北流的"国 之大者"。这里既是乌兰布和、浑善达克等著名沙漠、沙地的"盘踞之地",也是京津冀乃至全国生态安 全的重要防线。当"三北"工程攻坚战将黄河"几字弯"、科尔沁与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等"两个半"标志性 战役锚定于此,这片土地以"战沙如战敌"的决心,展开了一场人类改写自然版图的壮丽实践。 记者穿行于内蒙古沙漠、草原、灌区之间,目睹"黄沙变绿洲"的奇迹在天地间铺展——沙漠边缘,网格 沙障与光伏板交织成 "固沙矩阵";草原深处,牧民赶着马群在"休养生息"的草场上漫步;盐碱灌区, 智能滴灌让千年荒滩结出"金色硕果"…… 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从"单一治沙"到"生态富民",内 蒙古正以系统治理的智慧、愚公移山的韧性,在北疆铸起一道绵延万里的绿色长城,为美丽中国写下最 磅礴的注脚。 1 2012年,面对"沙进人退"的困局,作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乌兰哈少嘎查党员的任二换,牵头成立治 沙小队,带着乡亲们用柠条、沙枣等乡土树种"啃"下 ...
赵刚主持召开省政府第十九次常务会议
Shan Xi Ri Bao· 2025-06-09 22:36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记者 孙鹏) 会议强调,要按照"三北"工程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现场推进会部署要求,准确把握目标任务,紧盯 关键时间节点,有效整合各类力量资源,高质量推进"三北"防护林工程六期建设,分类做好工程核心攻 坚区、协同推进区、巩固拓展区各项重点工作,全力打好荒漠化综合防治和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为筑 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作出陕西贡献。要坚持因地制宜、科学精准,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 和系统治理,严格落实"四水四定"和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沙则沙、宜荒则荒等原则要求,合理配置 各类资源、科学选择恢复模式,持续加强防风治沙固土基础科学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全面提升荒漠生 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要充分发挥省级协调机制作用,强化省际和区域联防联治,健全责任落实、投入 保障、监督考核等体制机制,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参与,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工程建设不断取得新 成效。 会议强调,要结合省委关于打好问题整改硬仗的工作部署,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做好政府系统牵头 负责的中央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工作,进一步完善责任体系和整改工作机制,坚持实事求是、依法依规、 标本兼治、系统施策,加大协调推进力度,动真碰硬破解难题, ...
新疆“当代愚公”:沙海中41载“凿”34公里“绿色长城”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4-27 15:00
中新网新疆和静4月27日电 (史玉江 杨梦晴)从空中俯瞰,广袤沙海一侧竖立着绵延34公里的白杨林, 俨如一座"绿色长城",守护着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缘的新疆和静县哈尔莫敦村。 这条拦截沙海的绿色林带,是哈尔莫敦村村民付志周用41年光阴、80万棵树苗写下的"生命答卷"。付志 周是全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40周年"绿色长城奖章"获得者,被誉为染绿沙海的"当代愚公"。 付志周带着妻子从捡树枝插栽开始,与风沙"死磕"。(资料图)和静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付志周依然带着妻子从捡树枝插栽开始,一步一俯身、一苗一瓢水,与风沙"死磕"。 "父亲还动员全家一起种树。"付国喜回忆,"一刮大风,别家孩子往屋里跑,我们要逆着风在沙丘里挖 坑扶树。" "从拓荒造田到修渠引水,从防风固沙到生态致富,父亲用一生参与新疆建设。"26日,二儿子付国喜站 在已故父亲付志周栽下的第一片树林前说,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作为农民,这片林 带是我父亲最赤诚的献礼。" 与风抗争 沙中植树 付志周1965年从河南到新疆支边。当时迎接这位22岁年轻人的是漫天沙尘和几间孤零零的土房。长年的 风沙很难种活作物。 1983年,一场狂风裹挟沙粒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