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文化

Search documents
“东坡行旅”,一条流动的文明长廊
Ren Min Ri Bao· 2025-07-07 22:28
苏东坡一生起落三度,出典八州,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留下了丰富的东坡文化遗产,成为后人宝贵的 精神财富。我们不仅可以在他的诗词书画中与他对话,同时也可追寻他的足迹,在他生活过的不同城市 与不同境遇的他相遇。 "东坡行旅——中国文物主题游径",从三苏祠到超然台,从快哉亭到平山堂,从各地的东坡书院到东坡 故居、纪念馆……来自全国18个东坡遗址遗迹所在地的代表与专家学者,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探讨如何 以文物主题游径为纽带,兼顾历史真实性与体验创新性,让"东坡"这个文化IP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鲜活 载体。 苏东坡出生于眉山,20多岁名动京师,宦游于凤翔、密州等地,40多岁被贬黄州,50多岁疏湖筑堤,近 60岁被贬谪至惠州、儋州,终于常州,归葬于郏县。在他行走过的每一处地方,都有大量的诗词产生, 也都有大量的古迹存在。如何打破空间屏障,把东坡相关文物古迹串点成线,这是很大的挑战。我们通 过对东坡生平行迹和思想转折的梳理,将东坡人生划分为6个阶段,形成以时间为轴的主线脉络,再以 时间线串联地域空间,以东坡一生中行经城市为基本单元,以东坡在不同城市的人生行迹为核心,分别 确定城市的主题定位,有侧重、差异性地呈现不同的主题内容。 ...
全省首部东坡文化专题法规施行
Hai Nan Ri Bao· 2025-06-28 01:33
全省首部东坡文化专题法规施行 作为《规定》的主要实施单位,儋州市旅文局负责人表示,将依据《规定》编制《东坡文化保护利 用专项规划》,细化措施,有序推进,同时将建立常态化监督检查机制,对东坡文化资源保护责任落实 情况开展定期巡查,依法查处履职不力、破坏资源等违法行为,保障《规定》有效执行。 在东坡文化资源保护措施方面,《规定》构建起"规划—名录—安全"三重防线。旅游文化主管部门 将联合多部门编制保护利用规划,广泛征求社会意见并经专家论证,确保规划科学性;编制市级保护名 录,对已确认资源分类施策,对潜在资源预先保护;同时组织各保护单位制定安全事故防范与应急预 案,压实安全主体责任,为东坡文化资源筑牢 "安全网"。 为推动东坡文化传承,《规定》提出诸多创新举措。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立多元投入机制;推动 东坡文化与儋州调声等本土文化融合,打造特色文旅品牌,开发文创产品,培育文旅产业集群;搭建数 字展示系统与共享平台,实现文化资源数字化呈现;支持非遗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推动东坡文化进校 园、进课堂,开展研学实践,让东坡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推动传承弘扬东坡文化 海南日报那大6月27日电(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心怡) ...
廉洁文化中国行丨城湖江岭 文韵悠悠
Zhong Yang Ji Wei Guo Jia Jian Wei Wang Zhan· 2025-06-27 00:30
客家围屋碧滟楼。惠州市纪委监委供图 广东惠州,古称循州、祯州,惠州老城三面临水,以"半城山色半城湖"著称,城湖江岭融合的城市景观背 后,沉淀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侯颗 惠州西湖风光。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惠州市主要廉洁教育场所分布示意图。惠州市纪委监委供图 当地青少年在东坡祠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杨慧华 摄 谈起惠州,不少人会想到苏东坡的那句:"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东坡文化早已深深融入城市的气 质。此外,惠州还是客家文化、广府文化和潮汕文化的交汇之地,作为东江地区革命斗争的发源地之一,这 里更蕴藏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多种文化交融、兼收并蓄,成就了这座地灵人杰、山水兼备、风物相宜的 历史文化名城。 千载风流仰大苏 走过合江楼,穿越喧闹的水东街和惠新西街,白鹤峰上,东坡祠内一片幽静。 宋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谪居惠州,两年后,在白鹤峰筑居以作终老之所。新居落成并入住三个月后, 苏轼再度被贬海南,由其长子苏迈携带家眷在此居住四年,至朝廷大赦才随苏轼北上。苏家离惠后,"惠人以 先生之眷眷此邦,即其居建祠祀焉",白鹤峰东坡故居遂改为祠。此后,这里成为官宦名流、文人墨客竞相瞻 仰之所 ...
省政协委员杨坤扎根海南投资兴业,助力文化事业建设
Hai Nan Ri Bao· 2025-06-06 01:09
省政协委员杨坤扎根海南投资兴业,助力文化事业建设 让更多人感受海南文化独特魅力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黎鹏 细腻线条与淡雅色彩相伴,勾勒出美丽画面,山水、花鸟、人物等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今 年1月,"畅神·大千气象"全国中国画名家邀请展(澄迈站)在海南大鹏美术馆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54位 中国画名家的150幅精品佳作精彩呈现,这些风格各异、形式多样的作品,吸引大批观众到场参观。 作为海南大鹏美术馆创始人,省政协委员、海南大鹏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坤表示,多年 来,美术馆一直致力于搭建海南与外界的文化交流平台,通过举办大量跨区域的特色展览活动,吸引更 多高水平文化艺术作品到海南参展,丰富海南本地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杨坤在提案中建议,采用多元化扶持方式重点支持东坡文化产业重点领域发展、重大项目建设和应 用示范,加大研究机构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加大相关投入;整合各类东坡文化资源,推动实 现其数字化合作与转化利用,探索"活化"路径,打造东坡文化相关旅游线路;打造东坡文化IP专题文化 工程,形成延续性、示范性和品牌性的文化交流、展览等活动,提炼东坡文化IP核心元素赋能产业多样 性融合发展;搭建多层次的 ...
澄迈通潮阁遗址发现“飞阁俯长桥”残碑
Hai Nan Ri Bao· 2025-05-16 02:20
澄迈通潮阁遗址发现"飞阁俯长桥"残碑 刻立时间或为康熙年间 "飞阁俯长桥"残碑。 该碑底部残存榫头状结构,无碑座,残高66厘米,宽63厘米,厚约7.7厘米,由火山石单面阴刻楷书而 成,虽上半部分缺失,但93字的清晰碑文仍透露出重要信息。碑文不仅提及"前澄江,后迈岭"的澄迈自然环 境,还引用东坡"飞阁俯长桥"诗句。 据了解,通潮阁是苏东坡南渡北归途中的重要一站。1100年6月,苏东坡渡海赴廉州前夕,曾在澄迈通潮 阁停留,并写下《澄迈驿通潮阁二首》,其中"倦客愁闻归路遥,眼明飞阁俯长桥。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 林没晚潮",描绘了北宋时通潮阁"飞阁俯长桥"的景致。 从南宋至明清,通潮阁不断出现在文人墨客的诗词碑刻中,但其建筑历经沧桑,明代正德年间已然倾 塌,晚清随着澄迈县治迁移,老城逐渐没落,通潮阁原址更是难觅踪迹。 经考证,这块残碑宽度与道光十六年《通潮飞阁碑》一致,而碑文中"吴邑侯"成为破解立碑年代的关 键。通过查阅光绪三十四年《澄迈县志》等史料,考古人员推断"吴邑侯"极有可能是康熙二十二年至二十六 年(1683—1687年)任澄迈知县的吴世焜。吴世焜上任后积极修缮文庙、城隍庙等,根据史料记载其忧心邑中 破败、 ...
苏东坡在惠州留下19处史迹,如何激活这座千年古城?
Di Yi Cai Jing· 2025-04-29 11:58
惠州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优美的自然环境,而具有现代感的城市符号是需要尽快补上的,要在自然和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去创造今天的价值。 寓居惠州的两年八个月里,大文豪苏轼写下诗词文赋500多篇,留下近20处遗迹,使惠州成为"苏迹"最多的城市。如何更好地激活东坡文化IP、打造 城市影响力,成为惠州新一轮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4月25日,惠州古城更新计划发布及资源对接会在惠州举行,对惠州老城区的未来发展和12处老建筑的更新共商对策。该计划由何镜堂、崔愷、孟建 民、吴志强4位院士领衔设计,百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业人士共同参与。 近年来,惠州持续加强古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努力活化利用古城历史文化。今年初,惠州市政府提出抓好"十大工程",包括"西湖及周边区域优化 工程",聚焦以西湖及其周边老城区为代表的城市核心区域。西湖荟客厅、水东街历史文化街区提升改造、府城片区保护提升等重点项目被纳入该工 程。下一步,惠州将尝试寻找若干路径,依托山水景观资源和慢生活特色,打造能激活老城区的一批文化消费空间和流量爆点。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在"惠州古城更新计划"发布会上表示,惠州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优美的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