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丝绸之路文化
icon
Search documents
300余件西周至隋唐固原文物精品亮相上博东馆 反映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繁荣
Jie Fang Ri Bao· 2025-07-09 01:28
记者 钟菡 "在中国的城市里,固原是一个特别有样板性的地方。它几乎有各个文明最经典的表达,像历史文 化的切片,让我们生动、直接地看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面貌。"昨天,"华彩六盘:宁夏固原文物 精品展"正式在上博东馆揭开面纱。展览策展人,上海博物馆青铜研究部副主任、研究馆员王樾这样介 绍。 展览甄选了323件来自宁夏固原地区西周至隋唐时期的文物精品,汇集重要考古新发现和精美馆藏 文物,"几乎搬空常设展厅",不乏难得一见的"镇馆之宝",以丰富的文物类型实证了中华文明具有的强 大吸引力和突出的包容性。固原市也借此次展览开幕举行农文旅宣传推介活动,并在上博东馆广场同步 举办"六盘山下固原礼·物"大集,向观众展示当代固原之美。 此次展览通过"铸礼大原""胡汉共舞""原州风华"三个部分展示古代固原地区多元文化交融的壮阔图 景,其中一级文物61件、彭阳姚河塬西周遗址最新考古出土未定级文物25件。 此次展览是固原文物首次以大规模、成体系的方式亮相上海,宁夏固原文旅企业围绕明星展品、固 原传统非遗技艺以及"红色、绿色、古色、特色"四色固原等主题,推出近200款文创产品,涵盖冰箱 贴、毛绒玩具、布包、书签、挂件配饰、首饰、装饰 ...
浓浓敦煌情 编织新故事(我在中国·行耕记)
游客在甘肃莫高窟景区观光游览。 王斌银摄(人民视觉) 史瀚文在讲座中分享自己对敦煌壁画的研究心得。 受访者供图 作为中华文化的一张独特"名片",敦煌艺术吸引着不少国际友人。其中,美国汉学家史瀚文和俄罗斯教 师奥莉娅就是典型代表。多年来,他们扎根甘肃,学习、研究和传播敦煌艺术,让世界领略千年敦煌的 魅力,书写了新时代中外友好交流的佳话。 敦煌研究院美籍特聘研究员史瀚文: 学术为翼 穿越千年敦煌 本报记者 银 燕 敦煌壁画和达·芬奇有什么关系?不久前,在一场主题讲座中,敦煌研究院美籍特聘研究员史瀚文分享 了自己的发现:绘于940年左右的敦煌壁画中的悉他那天女形象,和达·芬奇500年后绘制的油画《救世 主》中的耶稣像,竟有着类似的手势和姿态。这些相似的文化符号,生动诠释了欧亚大陆和丝绸之路间 潜在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奥莉娅(后排中)在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州的一所中学内 授课,向外国青年讲述敦煌文化。 受访者供图 "作为一名外籍学者,我深知这份信任意义非凡,它不仅体现了对学术研究的重视,更是一种共识:敦 煌的遗产跨越国界、穿越时代,向全世界发声。"史瀚文说。 在敦煌的工作既是学术的,也是私人的。有时,史瀚文独自走进洞窟 ...
中国打造可视可感的丝路图景 活态展现文化魅力
Xin Hua Wang· 2025-05-02 02:48
新华社兰州5月2日电题:中国打造可视可感的丝路图景 活态展现文化魅力 新华社记者何问、张瑜 沿着G3011柳格高速疾驰,现代车流与两千年前的丝路驼队仿佛并肩而行。行至位于甘肃省敦煌市甜水井停车区,出现一片古色古香的夯土建 筑。 这里房屋、马厩、仓库整齐排列。街巷边的"悬泉膳堂"敞开大门,为旅人提供食宿。 "我有点恍惚!丝路商旅在这片戈壁中乍然遇见一个古代驿舍的心情,我好像体会到了。"来自山西的"90后"郑帅说。 实际上,这是按照世界文化遗产悬泉置遗址1:1复原的"古驿站"景区。遗址原址在距此6.5公里外的戈壁之上,可通过景区接驳车通往参观。遗址处 修建了木栈道和围栏,勾勒遗址结构布局的同时,保证遗址安全。 悬泉置遗址是中国目前唯一一处经考古发掘的丝路驿站遗址,出土了大量2000多年前中西交流交往的简牍文书实证,2014年6月作为"丝绸之路: 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一处遗址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古邮驿机构文化能实现现代化解读和展示,离不开持续30余年的保护努力和研究积淀。"敦煌市悬泉置遗址保护所所长武进文说。 近年来,中国持续推动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与传承利用,越来越多丝路遗迹在实现保护的基础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