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画

Search documents
福建德化:陶瓷产业展韧性
Xin Hua Wang· 2025-06-20 11:39
"2024年产值达2亿元,近年来年均增长20%。"同鑫陶瓷副总经理曾两旺告诉记者,同鑫目前正在抓紧 研发更多"陶瓷+"产品,目前其陶瓷工艺花盆、智能花盆及节日家居用品已销往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 区。 "尽管面临复杂严峻的国际经贸形势挑战,订单受到影响,但我们仍旧充满信心,积极应对变化。"顺美 集团总经理郑鹏飞介绍说,今年将会积极开拓新兴市场,降低对原有市场的依赖,主动参加国内外各类 展会活动,挖掘新需求。 德化陶瓷企业何以能"逆风奔跑"?答案在于主动求变与苦练内功:不再只拼价格,而是拼设计、拼品 牌、拼效率。 敦煌壁画主题茶具是福建省德化县唐丰陶瓷有限公司的一款创新产品,是以讲故事、挖内涵的方式提升 附加值的一次尝试。"融入文化元素的茶具更能赢得消费者青睐,产品价值也获得提升。"公司总经理李 建阳说,当前陶瓷产业竞争激烈,普通产品优势不再,需在挖掘文化内涵上下功夫。 在德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像唐丰陶瓷一样,将目光投向价值链高端。顺美集团与迪士尼、环球影城、星 巴克等国际知名品牌长期合作,以这些品牌IP形象为蓝本创作的陶瓷产品广受市场欢迎。 每年一到6月,福建德化陶瓷产业的海外客户会提前下订单,为下半年的圣诞节等 ...
敦煌缘何成为创新土壤(艺坛走笔)
Ren Min Ri Bao· 2025-05-24 21:52
文化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创造。1000多年前,敦煌的艺术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南亚、中 亚、西亚等地传来的艺术样式,创造出独具中国特色的彩塑、壁画等,成就中华文化艺术阆苑中的一朵 奇葩。今天,敦煌已然成为代表中国的标志性文化符号,敦煌主题的作品、展览不断在海内外亮 相,"敦煌热"持续升温,引发人们思考:敦煌艺术为何能在传承中不断实现创新发展? 在北京展览馆,另一处令观众惊喜的亮点是常书鸿的女儿常沙娜为该馆原电影厅设计的敦煌风格天顶彩 画。常沙娜自幼跟随父亲在敦煌临摹壁画,深受敦煌艺术的熏陶和启发,并成功把敦煌元素运用在人民 大会堂、民族文化宫等建筑的装饰中,成为时代经典。今天,敦煌艺术的研究与应用已从涓涓细流变为 滔滔洪流,大量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不仅涉及绘画、雕塑和装饰领域,也体现在服饰设计、音乐、舞蹈 等方面。曾任北京服装学院院长的刘元风先生,作为常沙娜教授的高足,退休后仍带领团队与敦煌研究 院合作,致力于挖掘、提炼敦煌服饰美学精髓,设计出兼具传统韵味与现代风尚的优秀作品。最近在中 国工艺美术馆举办的"云衣霓裳——2025敦煌服饰文化研究暨创新设计展"便展示了刘元风及团队取得的 诸多成果:一大批敦煌壁 ...
浓浓敦煌情 编织新故事(我在中国·行耕记)
Ren Min Ri Bao Hai Wai Ban· 2025-05-02 22:01
游客在甘肃莫高窟景区观光游览。 王斌银摄(人民视觉) 史瀚文在讲座中分享自己对敦煌壁画的研究心得。 受访者供图 作为中华文化的一张独特"名片",敦煌艺术吸引着不少国际友人。其中,美国汉学家史瀚文和俄罗斯教 师奥莉娅就是典型代表。多年来,他们扎根甘肃,学习、研究和传播敦煌艺术,让世界领略千年敦煌的 魅力,书写了新时代中外友好交流的佳话。 敦煌研究院美籍特聘研究员史瀚文: 学术为翼 穿越千年敦煌 本报记者 银 燕 敦煌壁画和达·芬奇有什么关系?不久前,在一场主题讲座中,敦煌研究院美籍特聘研究员史瀚文分享 了自己的发现:绘于940年左右的敦煌壁画中的悉他那天女形象,和达·芬奇500年后绘制的油画《救世 主》中的耶稣像,竟有着类似的手势和姿态。这些相似的文化符号,生动诠释了欧亚大陆和丝绸之路间 潜在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奥莉娅(后排中)在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州的一所中学内 授课,向外国青年讲述敦煌文化。 受访者供图 "作为一名外籍学者,我深知这份信任意义非凡,它不仅体现了对学术研究的重视,更是一种共识:敦 煌的遗产跨越国界、穿越时代,向全世界发声。"史瀚文说。 在敦煌的工作既是学术的,也是私人的。有时,史瀚文独自走进洞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