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临终关怀
icon
Search documents
21书评︱安宁疗护:让临终者决定最后的尊严
编者按:临终时的"尊严"一直是安宁疗护理念所追求的个体重要目标。不过,在实践中,尤其是在制度仍不完善且缺乏动力的 宏观环境中,我国安宁疗护中的临终尊严通常只能够在"妥协"与非正式的"调和"中展露出不完全的状态,临终者们仍然身处尊 严与哀痛的中间地带。人口学和老龄学专家陆杰华等人的新著《直面临终时刻:医院安宁疗护中的妥协与调和》以社会学的方 法展开了深入医院安宁疗护科室与病房的田野调查与研究分析,发现现阶段我国医院安宁疗护的实践面临着战略、政策、机 构、资源、团队、观念等一系列问题。相信能让读者真切体会到临终者的个体生命体验的同时,也能给完善相关制度提供启 发。 陆杰华、戚政烨 / 文 当前,中国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长寿时代,老龄化速度加快、高龄人口比例增大与平均预期寿命持续延长是其显著特征。衰老 在某种意义上是个体不断接近和到达死亡的过程,死亡是人类老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根源。无论是身体机能退化、心理恐慌还 是社会歧视,都来源于最直击人心的死亡话题,因此临终阶段的照护和服务几乎是老龄社会面临的最大挑战。 根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2018年我国居民平均预期寿命为77岁,但平均健康预期寿命仅有68.7岁,意味着平均 ...
清华教授公开喊话90、00后:这件事,要早做准备
3 6 Ke· 2025-08-13 00:22
景军,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在过去15年间,他和团队走访了全国的多家医院、临终关怀机构和养老院,研究中国人如何养老和面对死亡;他也尝试与 更多人公开讨论这个"禁忌的话题"——给本科生上死亡社会学的课,举办以"死亡"为主题的展览,把抽象的学术成果融入进艺术作品。 7月下旬,一条在北京见到了景军。他与我们谈到90后、00后可能面临的养老送终危机,提醒年轻人应该提前为此作准备;谈到临终关怀的多种模式与反 向关怀,个人的尊严死,以及多元生死观。 在聊天接近尾声时,他说:"我们不知道到最后是什么样子,只能给我们自己和我们的社会提出一个最低的要求,就是提升中国人的死亡质量。最起码 的,不要让我那么疼。" 国人如何谈死亡? 2019年,景军在清华大学开了一场讲座,主题为"我们将如何老去" 67岁的景军是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的教授,也曾在清华大学医学院做过10年的公共健康研究中心主任。 从2010年开始,他与研究团队开始关注"中国人如何养老",并逐渐延伸到对国人临终关怀模式、死亡质量等问题的研究。 2019年底,景军在清华大学开了一场主题为"我们将如何老去"的讲座,吸引了全国将近200多万人线上观看。他后来反思,这次讲座之所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