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书院文化
icon
Search documents
传承书院文化 书香浸润乡村(文化中国行·人文观察)
Ren Min Ri Bao· 2025-05-24 21:52
文宇阁书院鸟瞰。 徐 铮摄 "江右书院甲天下",江西的书院文化底蕴深厚、绵延至今,白鹿洞书院、濂溪书院、鹅湖书院、白鹭洲 书院等声名远扬。 如今,在江西宜春市万载县鹅峰乡,有一座藏书300余万册、年服务超10万人次的文宇阁书院。传承书 院文化传统,文宇阁书院广泛搜集散落在民间的古籍、地方文献尤其是新编地方志,全年对外免费开 放,让书香浸润乡村,使学习蔚然成风,推动文化传承发展。 农家子弟,建设图书馆回报家乡 书院兴起于唐、成形于宋、传承至明清,是古代重要的藏书、修书以及文化教育机构,也是思想文化传 承的重要场所。 学生在文宇阁书院阅读。 邓龙华摄 万载县曾有书院49所,书院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 "张岩书院、龙河书院、东洲书院、正谊书院等先后建成。书院文化传承发展至今,龙河书院已发展成 为如今的万载中学,正如清朝道光年间的一副楹联所说——'道法相传清流万古,人文继起秀挺千 山'。"万载县委宣传部部长黄云辉说。 底蕴深厚的书院文化传承不息。"去文宇阁书院!"如今,万载县鹅峰乡建起了一座江西省最大的民办公 益图书馆——文宇阁书院,市民们和乡亲们常常来到这里看书、学习。 文宇阁书院的创始人袁宇是个80后,出生于万载县 ...
平陆运河风物志㉖ | 百年铜鱼化龙时
Guang Xi Ri Bao· 2025-05-10 02:24
铜鱼书院与新教学楼相得益彰。 春夏之交,满目葱茏。午后斜阳如窃读的学童,爬上钦州市小董中学的百年青砖古墙,身影越探越长。 比斜阳更悠长的,是院墙里的琅琅书声。这清越之音已在铜鱼山下、小董江畔萦绕130余载。 记者跟随小董中学办公室主任黄达悦,沿着小路右拐,来到铜鱼路18号——铜鱼书院大门。大门门额及两侧以灰白花岗岩为底,阴刻的"铜鱼书院"四个 大字雄浑遒劲,楹联"铜柱功勋地,鱼龙变化时"仿佛破石欲出。 "此联为清末举人王士宗所书。"黄达悦轻抚楹联,道出典故。"铜柱功勋地",出自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南征立铜柱的事迹,既暗合书院所在地铜鱼山之 名,又寄托了书院是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像马援一样人才的地方;"鱼龙变化时"则引用民间传说,意指这里的学生将会成为国之栋梁。 步入前厅,一面镜式屏风如文化屏障,隔绝尘世喧嚣。 穿过前座,一个小型运动场映入眼帘。"这里原是中座孔圣楼,1988年因年久失修成危房拆除。"黄达悦满是遗憾。 "当年东西包廊各有五个书斋,每斋悬一字,十斋的10个字连起来正好是一副对联: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黄达悦的解说,透着对先贤巧思的叹 服。 采访回程时,夕阳西沉,新校舍与老书斋叠影交织,那些曾在此伏案的 ...
赣江观澜:千年文脉不绝,江西书院文化如何“活”在当下?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4-28 00:40
原标题:赣江观澜:千年文脉不绝,江西书院文化如何"活"在当下? 江西素有"文章节义之邦"之美誉,不论是白鹿洞书院的"正其义不谋其利",还是鹅湖之会的激辩, 千年书院不仅是理学传薪的圣地,更如一座座流动的文化基因库,将"格物致知"的精神密码深嵌于江西 的文脉肌理。在千年后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从古代书院中汲取智慧,又应该如何让传承千年的书院文 化"活"在当下? 文化地标传承千载 滋养后世弦歌不辍 江西书院文化历史悠久,根据江西省地方志办编纂的《江西书院》最新统计,江西有书院近2000 所,占全国书院的四分之一。其中,白鹿洞书院有着"海内书院第一,天下书院之首"的美誉,与鹅湖书 院、豫章书院、白鹭洲书院并称为江西四大书院,成为一座座屹立不倒的文化地标。 2024年10月16日,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20余位海外华文媒体高层及骨干记者、编辑,走进"人文 圣山"江西庐山脚下的白鹿洞书院,感受千年古书院的文化魅力。(资料图) 刘力鑫 摄 在江西师范大学教授方志远看来,"江西书院甲天下"不仅因为江西的书院数量多,更是因为产生了 白鹿洞书院、鹅湖书院、白鹭洲书院、豫章书院、阳明书院等一批享誉天下的书院。而白鹿洞书院等能 够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