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佛教文化
icon
Search documents
幽燕深山藏古寺
Bei Jing Wan Bao· 2025-07-06 07:01
▌谭烈飞 著 作为北方的军事重镇,幽燕大地上历经了无数的战争,而战争的硝烟只能从文献记载中去寻觅,我们今 天所能看到的是安宁的古寺和与之伴生的苍松古柏。有些朋友也许不明白战争与宗教寺院的关系,作为 战争的受害者,普通百姓需要寄托精神上的无奈;而作为战争的主导者,统治阶级也希望用精神上的寄 托来转移现实中人民的苦难和悲愤,宗教寺院便油然而生。 开凿石窟、刻写佛经,是让佛教得以长期流传的途径之一,这些重要遗存也让当今世人能够体会到当年 佛教的兴盛。北京隋唐佛教文化遗存中最为著名的,要数房山云居寺及所在的石经山。 隋唐至辽,云居寺所在地为幽州、涿郡、范阳所辖,准确创建年代已经无考。云居寺因经而寺,寺以经 贵,寺名以寺周围常有云雾缭绕而得名。追溯寺庙的历史,要到隋大业年间(605年至618年),幽州智 泉寺(位于今北京西城法源寺附近)寺僧静琬云游到白带山(后改称石经山),被这里的环境所吸引, 就此停留下来,又发现这里盛产可以镌刻佛经的青石板和大理石,便心生镌刻之念,利用这里的石材, 把能够搜集到的佛经刊刻保存。一代代僧人不停地传刻,并将这些刻好后的佛经藏在白带山的山洞中。 (3) 对于寺院的起源,也有专家提出质疑,认 ...
西千佛洞和莫高窟:千佛万相俱入禅观丨从长安到敦煌(6)
Jing Ji Guan Cha Bao· 2025-06-28 23:59
(原标题:西千佛洞和莫高窟:千佛万相俱入禅观丨从长安到敦煌(6)) 作者 黄君度 诸君可知,司马迁如何写出"通古今之变"的不朽名篇《史记》?据他自己说,年少时遍游 大江南北,调查古代遗迹和传说故事——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实地考察,才能有对历史洞彻的了解。 2024年10月,我参加了单位组织的西北考察之行。虽非司马迁式的周游历览,但在短短8天的行程里, 乘火车穿过沙漠,坐飞机翻越雪山,漫步于汉代长城下,到访西安、宝鸡、兰州、敦煌、武威这五个丝 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寻觅伟大的历史遗迹,在周秦汉唐的漫长时空里看见文明。"西北行记"系列是记 录,也是一次邀请,欢迎诸君携诗酒书剑,随我开启这场穿越古今的壮游! 1900年5月26日,定居莫高窟的道士王圆箓正在监督工人清理洞前的积沙,雇来帮忙抄写经文的老杨急 匆匆赶来叫他。老杨平时在南区洞窟北端"三层楼"下层第16窟工作,他有个无聊的习惯,就是将点烟的 芨芨草随手插入墙壁裂缝中。这天他顺手将一根芨芨草插进甬道的墙缝,结果却发现这裂缝似乎深不见 底。好奇的老杨敲了敲墙壁,只听到咚咚的响声,看来里面是空的!他赶紧叫来王道士,一起击破第16 窟甬道壁,在清除了封塞泥块后,他们发现 ...
两千年的报恩圣地:南京大报恩寺|访古
Jing Ji Guan Cha Bao· 2025-06-21 00:45
(原标题:两千年的报恩圣地:南京大报恩寺|访古) 作者 翟德芳 看完朱然家族墓地,我就算完成了马鞍山地区的考察,之后从长江南岸沿江而下,直到南 京。我计划在南京访问南京博物院、六朝考古博物馆和大报恩寺遗址。到南京之前,我就知道南京博物 院需要很早就预约,但因为行程难以确定,所以到合肥时才开始预约,但始终不成功。到达南京后,我 直奔南京博物院,希望能有奇迹,使我侥幸可以入馆,但事实是绝无可能,我只好转而先去看六朝考古 博物馆,之后再去看大报恩寺,把南京博物院放到最后,再想办法。 六朝考古博物馆展厅设计凸显园林风貌,移步换景,叠出新意。展厅内几乎没有实墙,而是用竹子、荷 叶等植物置景进行隔断,再运用光影效果,使得馆内视觉极为通透,小桥流水,竹石相伴,颇具六朝飘 逸之风。但我的访古需要一个考古遗址的支点,所以尽管这家博物馆的陈列品很丰富,我无法找到一个 主题,也不能去概述一个朝代的考古发现,只好割爱,而去大报恩寺考察。大报恩寺的遗迹遗物倒是足 够丰富,可以使我完成这一篇访古文章。 隋唐时期长干寺持续繁荣,成为江南地区重要的佛教中心。北宋太宗端拱元年(988),印度僧人僧可 政得到玄奘大师的顶骨舍利,供藏在长干寺塔楼 ...
东西问丨王龙:拜寺口双塔如何见证辽宋夏金时期各民族文化交融?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4-30 14:31
中新社记者 李佩珊 中新社银川4月30日电 题:拜寺口双塔如何见证辽宋夏金时期各民族文化交融? ——专访宁夏大学民族与历史学院教授王龙 此外,双塔及周边遗迹为研究西夏历史、宗教、建筑、艺术提供了丰富实物资料。1991年拜寺沟方塔废 墟出土的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和本续》,作为已发现的世界最早木活字版印本实物,将木活字发明 和使用提前至西夏,对中国印刷史和古代活字印刷技艺研究意义重大。 寺口双塔。 银川市文旅局供图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拜 中新社记者:拜寺口双塔具有什么样的历史文化价值? 王龙:拜寺口双塔是西夏佛教文化的重要象征,其采用平面八角形密檐式砖塔的形式,彰显出西夏对佛 教的推崇和佛教在西夏社会的重要地位。双塔均为十三层八角密檐式空心砖塔,其砖雕佛像、兽头及彩 绘装饰工艺精湛,尽显西夏高超建筑技艺与独特艺术风格,堪称中国佛塔建筑史上的艺术珍品。 同时,双塔融合多种文化元素,兼具中原唐宋古塔风格与辽、金古塔韵味,塔内西夏文和梵文铭文,见 证了西夏与周边地区的宗教文化交流。 辽宋夏金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又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尊崇佛教的西夏王朝,在其存续的近两个世纪时 间里,曾大规模修建寺庙,并在西北地区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