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

Search documents
永定门城楼下半年启动修缮,丰富展陈助力文化传播
Xin Jing Bao· 2025-07-10 12:46
去年7月,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一年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将北京中轴线作为体味北京独特文化魅力 的旅游目的地。随着今年暑期的到来,中轴线上多个点位客流明显增加。 近日,记者走访了北京中轴线北端的钟鼓楼、中部的正阳门和南端的永定门。据悉,永定门城楼将于今 年下半年启动修缮,完工后会进一步丰富展陈,助力中轴线文化传播工程建设。 永定门城楼推动文物活化和文化宣传 7月9日一早,记者来到中轴线南端的永定门。站在复建的城楼之下,阳光在深沉的青灰色城砖上跳跃。 从永定门公园北口进入,行走在中轴线上,道路两侧便是永定门御道遗存,这条由花岗岩条石砌成的道 路,是北京一条重要的古代高等级道路设施遗存,它的独特之处在于,需俯身才能近距离观赏。 永定门的"永定"二字,寄托着对江山永固、国泰民安的深切祈愿。北京中轴线申遗,让这个中轴线南端 古老坐标的意义远超其物理空间的定位。它从一座防御性的城门,升华为一个象征文化连续性与民族认 同的精神地标。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后,永定门城楼前的小广场比往日更添了几分热度。护城河畔的健步道上,晨练的 人们步伐轻快;几名摄影爱好者架起"长枪短炮",耐心等待光影在城楼飞檐上绘就完美瞬间;游客们也 纷纷驻足 ...
西千佛洞和莫高窟:千佛万相俱入禅观丨从长安到敦煌(6)
Jing Ji Guan Cha Bao· 2025-06-28 23:59
(原标题:西千佛洞和莫高窟:千佛万相俱入禅观丨从长安到敦煌(6)) 作者 黄君度 诸君可知,司马迁如何写出"通古今之变"的不朽名篇《史记》?据他自己说,年少时遍游 大江南北,调查古代遗迹和传说故事——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实地考察,才能有对历史洞彻的了解。 2024年10月,我参加了单位组织的西北考察之行。虽非司马迁式的周游历览,但在短短8天的行程里, 乘火车穿过沙漠,坐飞机翻越雪山,漫步于汉代长城下,到访西安、宝鸡、兰州、敦煌、武威这五个丝 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寻觅伟大的历史遗迹,在周秦汉唐的漫长时空里看见文明。"西北行记"系列是记 录,也是一次邀请,欢迎诸君携诗酒书剑,随我开启这场穿越古今的壮游! 1900年5月26日,定居莫高窟的道士王圆箓正在监督工人清理洞前的积沙,雇来帮忙抄写经文的老杨急 匆匆赶来叫他。老杨平时在南区洞窟北端"三层楼"下层第16窟工作,他有个无聊的习惯,就是将点烟的 芨芨草随手插入墙壁裂缝中。这天他顺手将一根芨芨草插进甬道的墙缝,结果却发现这裂缝似乎深不见 底。好奇的老杨敲了敲墙壁,只听到咚咚的响声,看来里面是空的!他赶紧叫来王道士,一起击破第16 窟甬道壁,在清除了封塞泥块后,他们发现 ...
甘肃: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建设方案出炉
news flash· 2025-06-11 00:12
日前,甘肃多部门共同制定《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分 阶段提出2025年、2030年底、2035年底的主要目标。2025年,以石窟寺、长城、古城址、古建筑、张掖 彩丘等代表性文化和自然遗产为重点,启动遗产保护和利用、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业布局、国际交流 合作等项目,加快构建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一带贯通、六市联动、多点支撑"的总体布局,河西走廊 国家遗产线路建设初见成效。到2030年底,全面建成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自 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民族民俗非遗保护传承展示、国际旅游带、国际文化交流合作"五大样板",形成 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国家遗产线路建设制度体系、标准规范和实践经验。到2035年底,把河西走 廊建成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先行地、极具影响力的中华文化传播地、极富活力的全球文明交流互鉴 地、极受欢迎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力争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成功申报世界遗产。2025年,河西走廊国 家遗产线路建设将推动落实120项具体任务,预计投资6.1亿元。(央视新闻) ...
【西安】在城市更新中守护好文化遗产
Shan Xi Ri Bao· 2025-06-03 22:28
西安城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西安城墙管委会按照"保护第一、加强管 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秉持"最小干预"原则,通过科技赋 能、品牌活动等方式实现历史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步入西安城墙管委会信息中心,一个数米宽的数字大屏中间是西安城墙全域数据模型。屏幕上,多 个板块显示着西安城墙各方面的实时数据。 "这是西安城墙数字方舱综合管理平台。其整合了文物保护、文旅运营、防汛指挥、安全应急4个方 面的数据要素。"西安城墙数字产业创新中心总监赵彬介绍,"大数据分析、数字孪生技术、物联网监 测、AI智能体等手段帮助平台对城墙实施全方位监测和管理。我们设置了绿、黄、橙、红4色分级预警 机制,将城墙预防性保护的标准、机制等进行数字化呈现。" 漫步西安城墙上,你指尖触碰到的不仅是砖石,还可能是一段跨越千年的对话;驻足大明宫国家遗 址公园,你目光所及的不只是斑驳的夯土,还可能是一处盛唐气象的缩影。在时光的长河中,西安市宛 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历经风雨洗礼,依然散发着迷人的光芒。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为打造宜居 ...
从历史深处走向更远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洛阳龙门石窟考察回访记
He Nan Ri Bao· 2025-05-21 00:06
"文旅融合前景广阔,要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真正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习近平 伊河潺潺,夏绿葳蕤,万物蓬勃生长。巍峨壮观的龙门石窟,是珍藏文明、传承文化的殿堂,也是镌刻在崖 壁上的文明瑰宝,历经千年岁月风霜,依然风华绝代、气象万千。 5月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洛阳考察,他来到龙门石窟了解当地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推动文旅产 业高质量发展等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让文物保护工作者倍感振奋。大家纷纷表示,将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更好担负起新 的文化使命,尽最大能力做好石窟文物保护、修复、传承、利用工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作出 贡献。 中华文明的瑰宝 龙门翠黛眉相对,伊水黄金线一条。 站在龙门石窟景区龙门大桥,放眼望去,伊河两岸的香山和龙门山尽收眼底。 2345个窟龛、近11万尊佛像、2800多块碑刻题记、近80座佛塔,南北绵延一公里,犹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千年 画卷。 作为总书记一行的讲解员,龙门石窟研究院党委书记、研究馆员余杰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见到总书记 后,感到很亲切,也无比激动。"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察看石窟整体布局风貌和代表性窟龛、造像。 洛阳龙门石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