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恋理论

Search documents
有些关系,从聊天开始就该结束了
Hu Xiu· 2025-06-19 02:26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简单心理 (ID:jdxl2000),作者: Keyi,题图来源:AI生成 那段时间,我总是打开又关掉微信,一条未读消息都能让我心跳加快。 我们并没有在一起。Ta甚至没有给我明确的回应。但只要对面弹出一句话、一个表情,我的情绪就能瞬 间高涨;而当对方几小时都不回我,我又会莫名心烦,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哪里不够好。 我不断地给自己找理由:也许Ta最近真的很忙;也许我主动一点就能改变什么……但越靠近,Ta越后 退。 后来朋友问我:"你是真的喜欢Ta,还是只是上头了?"我一时答不上来。 是啊,哪怕连一段正式关系都没开始,我就已经在这段"暧昧"里,反复经历期待、失落、幻想、心动和 自我怀疑。 我以为这是爱情,其实可能只是一场自我投射的迷恋。 01、不是每次"心动"都值得奔赴 我们常说"上头",是一种失控感。 你感受到极致的悸动与快乐,但也会很快陷入患得患失、紧张焦虑,就像坐上一趟脱轨的过山车。 心理学上,这种状态通常对应的是"迷恋"(infatuation),它是感性、强烈却不稳定的情绪体验,经常 出现在一段关系的最初。当你对一个人产生好感,大脑会迅速分泌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 让你感到快 ...
这4个有趣的心理学理论,可以解释我们的整个生活
3 6 Ke· 2025-06-03 23:11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 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多了解一些心理学知识能帮助你更加了解自己、了解世界,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本文来自 编译,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欢迎来到人类心理迷宫的探险之旅。我们将踏上一段奥德赛之旅,穿越认知的地下 墓穴,潜意识的丛林,在四种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驰骋于人类行为的无限深处。 心理学不仅仅是一连串被锁在尘封教科书中的枯燥学术理论,也不是象牙塔里面带微笑教授们的专利。 它是对我们神秘思维运作方式的探索,是对我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探索。心理学关乎了解我们的秘 密,更重要的是,它关乎发现让我们成为人类的东西。 以下四种心理学理论可以帮助我们做到这一点。请系好安全带,因为第一个理论不仅引人入胜,而且还 有点"恐怖"。 目录: 恐怖管理理论(Terror Management Theory) 创伤后成长理论(Post-Traumatic Growth Theory) 生命史理论(Life History Theory) 依恋理论(Attachment Theory) 1. 恐怖管理理论 简而言之,恐怖管理理论 ...
为什么糟糕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反而更单纯?
Hu Xiu· 2025-05-23 05:45
在我的咨询经验中,也见过许多这样的人: 深入了解他们的家庭环境后,发现他们小时候往往并不是被保护得太好,而是一直被父母掌控、打压甚 至情感忽视。 如果你也有类似的性格,可以对照以下三个原因,看看你的成长环境是否有这些特征? 跟大家分享一个不太容易察觉的真相。 如果你长大了还是很单纯,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总是容易吃亏,甚至被人欺负,却不懂得反抗。 那绝对是从小就被父母欺负过的结果。 心理学研究表明:婴幼儿时期与父母的依恋关系深刻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如果童年时父母总是严格指责、控制或情感忽视,孩子很难建立安全感和自信。 父母缺乏社交能力 有些父母自己社交能力有限,害怕孩子过多接触外界,索性直接控制孩子的交友权。 以我的亲身经历来说,在我高中之前,父母不允许我交朋友,甚至明令禁止我跟同龄人玩耍。 我妈妈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好好学习才是最重要的。交朋友有什么用?这些爱玩的小孩都是家 长不管的"。 因此,每次他们外出,总是把我和妹妹锁在家里,彻底与外界隔绝。 这样的成长经历导致我成年后依然有社交恐惧,害怕与陌生人打交道,不敢主动交流。 而回头看看父母的一生,他们几乎没有朋友,生活方式始终封闭,甚至都不懂如何真正与 ...
野生黑猩猩母婴关系如何联结?最新研究称依恋模式或与人类相似
Huan Qiu Wang Zi Xun· 2025-05-13 06:4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5月13日电 (记者 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人类行为》发表一篇动物 学论文称,野生黑猩猩的母婴联结或与人类中观察到的安全型和不安全-回避型模式类似。这一研究结 果有助于进一步理解现存与人类亲缘最近的生物的母婴依恋。 本项研究中的一只母黑猩猩背上背着一对双胞胎。(图片来自:塔伊黑猩猩项目Antoine Valet) 该论文介绍,依恋理论最初是为理解人类婴儿-照护者的关系而建立,提示早期联结经历会影响心理发 育和社交互动。结构清晰和持续的联结可被视为有组织依恋,而混乱型依恋发生在行为具有随机性或冲 突性时,一般包括婴儿害怕其照护者。混乱型依恋已在不同文化的约23%的人类婴儿中观察到。依恋理 论在当代育儿中颇具影响力,但人们对野生非人灵长类的这些行为却了解不多。 在本项研究中,论文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讯作者、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演化人类学研究所Eléonore Rolland 和同事及合作者一起,分析了来自科特迪瓦塔伊国家公园野生黑猩猩母子的3795小时观测数据。在观测 30只黑猩猩(0-10岁)对威胁事件(来自其他个体的攻击和威胁)的反应时,研究人员没有发现反映混乱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