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程管理
icon
Search documents
多学科转化治疗+微创手术“双剑合璧” 为晚期肿瘤患者带来长期生存希望
Mei Ri Shang Bao· 2025-06-20 22:26
卢毅浙江省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副主任医师 商报记者曾润玥通讯员杨陶玉马梦迪 随后卢毅团队为患者实施了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凭借着每年超百例的微创技术积累,卢毅成功将 手术时间从最初的8小时缩短至4.5个小时,并且患者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床,10天顺利出院。如今五年过 去,王女士复查显示持续无瘤生存,"原本以为生命只剩半年时间,现在却能每天接送孙女上学,是转 化化疗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数据显示,转化化疗通过术前缩小原发肿瘤、消灭远处转移,可使部分晚期胰腺癌患者获得手术切除的 根治机会,5年生存率较传统治疗显著提高。 从"一刀切"到"量体裁衣" 转化治疗重构晚期肿瘤患者治疗新模式 无独有偶,67岁的李阿姨(化名)2年前因腹部胀痛就诊时,被确诊为胆囊癌伴肝脏及后腹膜淋巴结转 移,彻底失去了手术根治机会。"传统单纯化疗对晚期胆囊癌效果有限,患者平均生存不足半年。"为 此,卢毅团队创新采用了化疗联合PD-1抑制剂的转化治疗方案,4个周期化疗后影像学检查显示:后腹 膜淋巴结基本消失,肝脏转移灶缩小超60%,成功为机器人辅助微创胆囊癌根治术创造了条件。 "患者胆囊结石病史长达10年,结石长期对胆囊进行摩擦和刺激是癌变主因。" ...
减重创新药研究登上权威期刊,专家:肥胖治疗应全程管理
Xin Jing Bao· 2025-05-28 01:28
在肥胖治疗领域,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靶点的价值已被广泛认可。作为重要的肠促胰素,GLP- 1通过激活GLP-1受体,既能调节血糖,又能作用于中枢抑制食欲、延缓胃排空以减少能量摄入。而 GCG(胰高血糖素)靶点的研究则为肥胖治疗打开了新视野。GCG由胰岛α细胞分泌,其受体 (GCGR)的激活可增强脂肪氧化、促进能量消耗,尤其在改善肝脏脂肪代谢方面具有独特潜力。GCG 与GLP-1靶点联用,可以通过"抑制食欲+加速代谢"的双重机制,更全面地解决肥胖患者内脏脂肪堆 积、胰岛素抵抗等复杂代谢问题,突破单一靶点的治疗局限。 "玛仕度肽(1BI362)是一种每周一次给药的GCG/GLP-1双受体激动剂。"纪立农介绍,在Ⅱ期临床试验 中,玛仕度肽6mg在中国超重或肥胖受试者和2型糖尿病受试者中均显示出显著的体重减轻效果,且其 耐受性和安全性与GLP-1受体激动剂及其联合激动剂相似。纪立农表示,此次入选《新英格兰医学杂 志》的研究,是首个在中国超重或肥胖受试者中评估玛仕度肽疗效和安全性的Ⅲ期临床试验(GLORY- 1)。该研究共入组610名受试者,结果显示各剂量玛仕度肽相较安慰剂均可显著降低体重。同时,患者 在血 ...
成都再添一家肿瘤特色二级综合医院 国际前瞻肿瘤治疗落地成都鹏瑞利国际医疗健康中心
Sou Hu Cai Jing· 2025-05-09 12:35
抗肿瘤领域近年来发展迅速,新型治疗方法不断涌现,鹏瑞利集团将联合南京瑞众生物科技不断探索抗 肿瘤创新疗法。新建医院将以肿瘤综合治疗为核心,同步布局分子核医学、核素内照射治疗和靶向治 疗、精准放疗等国际前沿领域,开展碘-125粒子植入治疗、氩氦刀冷冻消融术、DSA介入治疗以及肿瘤 免疫、靶向治疗等具有前瞻性的肿瘤新型疗法综合治疗各种实体恶性肿瘤。打破传统单病种诊疗模式, 将采用多学科联合诊疗(MDT)模式,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推进肿瘤全程管理,形成"肿瘤专 科+多学科协作"特色。尤以甲状腺癌(手术+碘-131治疗)、肺癌、肝癌、胰腺癌、前列腺癌、脑胶质 瘤等作为主要攻克方向,选择最优的、精准的治疗路径进行治疗。不仅如此,采用"早筛-精查-微创干 预-长期随访"的全周期管理模式,依托于高精度影像检查(SPECT-CT、PET-CT等)及人工智能辅助诊 断系统,开展甲状腺结节及肺结节的精细化诊断和鉴别诊断,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封面新闻记者 周家夷 近日,鹏瑞利集团与南京瑞众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合作协议,拟投资1.5亿元建设以肿瘤专 科为核心特色的二级综合医院,项目落地成都鹏瑞利国际医疗健康中心,位于 ...
专家解析淋巴瘤防治:推进规范诊疗 提升全程管理
Ren Min Wang· 2025-04-29 01:38
症状呈多样性 规范诊断是关键 2025年4月15日至21日是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为扩大癌症防控科普宣传,倡导每个人做自 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人民健康开展"人民好医生·金山茶花计划"系列肿瘤防治科普,邀请金山茶花计 划专家做客人民好医生,围绕肿瘤防治进行系列科普,助力形成加强肿瘤防治的良好社会氛围。 淋巴瘤因其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导致误诊和延误治疗。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 所所长马军、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淋巴肿瘤诊疗中心主任医师安刚做客"人民好医生"直播间,与 大家一起分享如何预防和治疗这种"最善伪装"的肿瘤。 发病率攀升 更"青睐"老年人 马军介绍,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淋巴瘤发病率显著上升。2022年数据显示,北京每年约有十 万分之十的人患淋巴瘤,全国每年约十四万左右新发病例。预计到2030年,淋巴瘤在我国的发病率将与 欧美国家持平,在恶性肿瘤发病率进入前8位。淋巴瘤更"青睐"老年人,60岁以上患者约占70%。 安刚提醒说,年轻人易患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等,而老年人则多发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惰性淋巴 瘤。高危人群主要包括有淋巴瘤家族史者、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免疫缺陷人群以及感染EB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