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双新融合
icon
Search documents
释放资本市场改革红利全方位赋能“双新”融合
● 本报记者 昝秀丽 2024年,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新上市公司中,超九成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或高新技术企业;全年A 股上市公司研发投入达到1.88万亿元,占全社会研发投入一半以上……目前,A股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 公司数量占比过半,上市公司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A股的'科技'属性愈发浓厚。"安永大中华区上市服务主管合伙人何兆烽说,在改革牵引下,我国资本 市场正发生深刻结构性变化,服务创新的力度和质效不断提升。 《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关于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高水平发展的十六项措施》 《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 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2024年以来,资本市场支持 创新的政策措施密集出台。 在刚刚召开的2025陆家嘴论坛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宣布,加力推出进一步深化科创板改革 的"1+6"政策措施,同时,将在创业板正式启用第三套标准,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 在制度包容性和适应性不断提升的过程中,资本市场正以更大力度赋能"双新"融合发展。以科创板为 例,其允许未盈利的科技创新企业按第五套标准上市融资,自开板以来,已有20家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 采用第五套上市标准实现上市融资 ...
吹响长三角跨区域协同创新的号角
万里长江奔流入海,中国经济巨龙腾飞,而上海恰恰是龙头所在。 ● 本报记者 彭勇 张勤峰 杨洁 乔翔 作为上海市的"西大堂"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承载区,普陀区正站在服务国家战略、推动跨区域协 同创新的交汇点上。 中国证券报记者日前调研发现,普陀以高度的战略自觉,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即"双新 融合"),并与周边城市的创新能量相互呼应和激荡,释放出强劲动能。 一骑奔腾急,万马战犹酣。站在普陀眺望,整个长三角正在以磅礴之力推进跨区域协同创新,培育发展 新质生产力,由此展现出的宏大图景、巍巍气象,令人震撼。 "双新融合" 风起云涌 风从海上来,潮涌苏州河。 普陀是上海中心城区西北门户,苏州河横贯全境,上海西站坐落于此,实属水陆要冲之地。在这里,一 栋栋高楼改写着城市天际线,一间间办公室孵化着新技术。在这里,创新如潮,动能奔涌,展示出面向 国内国际"两个扇面"的强大集聚和辐射能力。 ——创新"一条链",牵引长三角。作为上海的中心城区,普陀最富集的是大院大所等创新资源,最珍贵 的是国内国际顶级人才。这种极具"含金量"的创新链链主身份,让普陀成为强大的磁极,吸引着长三角 其他城市共同打造沿沪宁产业创新带。 一 ...
资本激活“双新”潜能 铸就产业升级强劲动力
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的浪潮中,资本市场正成为驱动"双新融合"的核心引擎。 科创板助力生物医药企业突破研发周期长、投入大的瓶颈;创业板赋能消费电子企业抢占产业黄金期; 北交所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铺就成长快车道……越来越多的案例印证:资本不仅是技术创新的"催化 剂",更是产业创新的"铺路石"。 中国证券报记者在采访调研中发现,"善用资本市场工具,既能加速企业技术转化,更能推动产业链向 高端跃升"已成为各界共识。但是,当前资本市场在赋能"双新融合"过程中仍面临制度包容性不足、长 期资本供给短缺、产学研协同效率待提升等挑战。 如何让资本"活水"更精准灌溉科技创新土壤,推动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受访专家认为,完善差异 化市场制度,构建"融资—转化—升级"良性生态,是资本市场赋能"双新融合"的关键。 ● 本报记者 杨梓岩 资本活水润创新 登陆科创板后,特宝生物在资本助力下,多款长效重组蛋白质新药研发进程加速,创新动能不断释放。 登陆创业板后,蓝思科技(300433)运用再融资工具,紧抓消费电子行业在国内蓬勃发展的黄金期,不 断加强研发实力。登陆北交所后,首发募集资金被鹿得医疗全部用于产能扩张,有力支撑了公司销售规 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