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
icon
Search documents
千年古运河 扬波新时代 ——江苏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的经验与启示
Ren Min Ri Bao· 2025-06-12 22:02
保护第一:鱼与熊掌取舍背后的抉择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 学理念""历史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我们一定要完整交给后人"。江苏全省上下以功在当代、利 在千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在全面保护上见真功,努力把古老运河这 个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呵护好。扬州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10年来的巨变,就是其中一个典型案 例。 运河三湾段是古代扬州城南的水陆门户,是古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利用自然的伟大水工遗址,素 有"三湾抵一坝"的美誉。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被规划为东南工业区,集聚了农药厂、制药厂、染化 厂等89家企业,沿线水质和空气质量不断恶化,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新时代以来,扬州市委、市政 府积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丽生态、美好生活的需求,大力实施环境综合整治,持续推进三湾片区更新改 造,使这里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三湾片区的企业,包括两家上市公司、多家重点国企,其中扬农集团曾年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年创 造利税近20亿元,多年来为扬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农药生产带来的废气和异味长期困扰 周边居民生活,加上周 ...
科技点亮千年文脉 2025京杭对话共探运河文化传承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5-30 12:46
中新网北京5月30日电(记者 徐婧 陈杭)29日至30日,2025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简称"2025京杭对 话")在北京举行。以"科技赋能文化遗产传承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运河论道"高端对话30日举 办,来自北京、杭州等城市的嘉宾学者相聚大运河畔,共话科技赋能下的运河文化传承与城市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原常务副校长、数字人文研究院院长冯惠玲分享了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记忆团队四年的历 程。在创建"京城大运河"网站,将线下的大运河知识搬到线上后,冯惠玲与团队发现,在人们衷情于体 验文化的时代,线上流量有限,随即开启了大运河文化线下传播的探索。从参与数字艺术展到举办3D 沉浸式全景光影展,在数字科技的加持下,大运河的历史研究在线上和线下形成了不同的效应。 大运河南来北往,见证了一座座运河城市因文而盛、因水而兴。科技的高速发展为中国大运河文化的保 护传承利用开辟了新路径,也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5月30日, 2025京杭对话主题活动之一"运河论道"高端对话举办。主办方供图 活动现场,北京市通州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侯健美表示,作为千年大运河北首,北京市通州区坚 持"一年一个新节点,每年都有新变化",聚焦文 ...
浙江:多维“叙事”做好大运河文章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5-30 06:13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延续时间最久的运河。把大运河这篇文章做好,是运河沿线 8省市的共同责任。近年,在大运河的最南端,浙江着力讲好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多维"叙 事",让古老的大运河在这里不断焕发出时代新风貌。 构建大运河生态文明美好图景 把大运河这篇文章做好,保护是基础。近年,浙江着力提升大运河系统性保护水平,大运河生态文明美 好图景加快构建。 在杭州市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中心,"数智运河——大运河(杭州段)世界文化遗产数智管理系 统"的大屏将大运河的每个细微处都"数字化",哪里有植物病害或存在裂痕,都可及时处置。 这是浙江以数智赋能运河保护的探索。目前其已完成与交通、生态环境等7大部门、12类数据的实时共 享,建成遗产综合保护、格局管控等智慧应用场景,达到"一个平台管运河"的目的。 中新网杭州5月30日电(记者 王逸飞)2025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29—30日在北京举行,京浙两地政 产学研代表、文化名人以及外国友人等参加,共同探讨如何进一步擦亮大运河这张中国文化名片。 前述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系统采用倾斜射影测量、大场景三维激光扫描、无人机航测以及Cesium 动态加载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