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

Search documents
推动“颜值指数”和“幸福指数”同步提升
Zhong Guo Jing Ji Wang· 2025-10-14 00:27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今天的中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我们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生态文明,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关系中华民族永 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实践一再证明,保护生态环境 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新时代以来,我国以年均3.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 撑了年均超过6.1%的经济增长,成为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截至2024年,我国清洁能源 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增长至28.6%,良好生态环境源源不断释放经济价值。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同时生态文明建设仍然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 键期。只有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发展"含绿量"提升 增长"含金量",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才能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展望"十五五",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还需要着力破解区域性、流域性生态环境问题,以更高标准打好蓝 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补齐环境基础设施和治理能力的短 ...
广西建立资源环境审计与生态执法协作机制
Ren Min Ri Bao· 2025-10-13 10:39
文件明确,审计部门和生态环境部门强化协同联动和对接协调。双方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重点围绕生 态环保法律法规落实、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资金使用等关键环节,推进审计线索与执法案件双向移交、 协同处置,实现监督全过程无缝衔接,有效增强生态环境监督的整体性与系统性。文件要求,持续加强 成果共享与整改联动,联合开展整改"回头看"和动态督查,协同研判典型性、普遍性问题,提出高层次 决策建议,推动治理源头化、整改长效化,实现从"问题发现"到"治理提升"的监督闭环。 延伸阅读: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审计厅与生态环境厅联合印发《广西资源环境审计与生态环境执法工作协作机 制》,构建资源环境审计监督与生态环境执法贯通协同、资源共享、效能提升的现代化生态环境监督新 格局,为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原标题:广西建立资源环境审计与生态环境执法协作机制 湖北省审计厅举办内审管理系统上线培训 广安建立审计署审计厅反馈问题整改机制 山东审计厅与审计署济南特派办座谈交流 ...
甘肃庆阳:“五个协同”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Zhong Guo Huan Jing Bao· 2025-10-13 03:09
庆阳市位于甘肃省东部,地处陕甘宁三省(自治区)交界处,坐落于世界上黄土堆积最厚、塬面保存最 完整、面积最大的"天下黄土第一塬"董志塬上,是全国唯一集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东数西 算四大国家战略于一体的地级市。近年来,庆阳市紧扣"北阻风沙、南保水土、全域提质增效"的治理思 路,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构建部门间、上下级协同监管,全社会共建共治 机制,全力筑牢陇东黄土高原生态安全屏障。 防沙与治沙协同,实现"沙进人退"向"绿进沙退"转变。庆阳市地处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是甘肃"四屏 一廊"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的重要一屏,也是正在打造的中国算谷、能化新都、低空经济之城,更是黄 河"几字弯"攻坚战的主战场。甘肃省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在庆阳市环县启动后,庆阳市坚持以地处毛乌 素沙地边缘的环县北部固沙滞尘、阻沙入黄为重点,确定了"一屏五区"建设布局,切实加强荒漠化综合 防治生态监督,推动项目规范科学实施。目前已累计投资6.1亿元,建成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1个(面积 30.9万亩),完成沙区治理126.428万亩,治理沙化土地41万亩,实现了"沙进人退"向"绿进沙退"的转 变。 固沟与保塬协同,实现水 ...
中国治水理念与实践为世界提供范例(国际论道)
Ren Min Ri Bao Hai Wai Ban· 2025-10-12 22:59
英国《泰晤士报》、法国《费加罗报》、美国《华尔街日报》等多家国际主流媒体发布长篇专题报道, 从生态修复到水利工程,从技术赋能水治理到产业联动,外媒与国际人士持续聚焦中国在水生态修复、 水资源管理和水智慧共享方面的成果与贡献。 江豚"用尾巴投票"见证长江生态之变 外媒以长江江豚回归为例,认为其标志着长江生态的整体提升,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 长江江豚的回归,是近期国际社会观察中国生态治理成效的标志性事件。 近年来,长江沿岸各地实施系统性生态修复,沿岸水清岸绿,美景如画。图为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的三峡 大坝远眺。本报记者 王慧琼摄 长江里,濒危的江豚再度成群游弋,黄河上,小浪底水库依托数字孪生系统实现精准调度,滇池 畔,"藻水共治"平台擦亮湖面……近期,中国"江河湖海"的变化,引发国际社会关注。 "中国积极探索将卫星数据、5G技术与地面水文监测结合,用大数据优化水资源管理,同时传承都江 堰、灵渠等古代水利工程的生态理念,这种'古为今用'的创新性做法,为全球流域治理提供了新思 路。"夏泽翰说,中国将绿水青山视为"宝贵资产",通过污染治理、再生水利用等举措,实现了发展与 保护的平衡。 《泰晤士报》将目光聚焦长江江 ...
探索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路径
Ren Min Ri Bao· 2025-10-12 22:10
Core Viewpoint - The emphasis 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ducation is crucial for fostering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s and nature, aiming to enhance public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and promote sustainable lifestyles [1][2]. Group 1: Importanc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ducation -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ducation aims to cultivate modern citizens with ecological awareness, enhancing respect for and protection of nature [2]. - Significan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ducation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with improvements in top-level design,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and educational effectiveness [2]. - Despite advancements, challenges remain in institutional support, social backing, teaching resources, and educational methods [2]. Group 2: Educational Framework and Implementation - The need to extend the educational chain to ensur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ducation is comprehensive and lifelong is highlighted [3]. - Schools play a pivotal role in integrating ecological education into the n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ensuring a seamless connection across different educational levels [3]. - Practical education is emphasized, with initiatives like green living practices and waste classification to embed ecological concepts in students' daily lives [3]. Group 3: Curriculum Optimization - The curriculum is a vital tool for achieving ecological education goals, requiring a balanced approach that considers historical and current needs [4]. - The integration of Xi Jinping'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ought into the educational process is essential, with a focus on developing knowledge, skills, and values progressively through different educational stages [4]. - A comprehensive curriculum evaluation mechanism is necessary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in ecological education [4]. Group 4: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Efforts -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ducation requires collaboration among schools, families, and society to create a unified educational force [5]. - Schools should take the lead in coordinating educational efforts, while families and society must actively contribute to fostering ecological awareness [5]. - Innovative collaboration methods, including digital platforms and community engagement, are essential for enhanc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ecological education [5].
镜观·回响丨巾帼共绘新时代
Xin Hua She· 2025-10-12 14:01
巾帼豪情,激荡奋进力量。 "妇女是人类文明的开创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在各行各业书写着不平凡的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关心关怀妇女事业发展、谋划部署推进妇女工作,激励亿万妇 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昂首向前、奋斗逐梦。 心怀伟大时代赋予的美好梦想,广大妇女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担当作为、绽放光彩。 芳华竞展,映照时代荣光。 从实验室到田埂间 从基础研究到工程一线 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 她们锐意进取,奋勇争先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科学家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有效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挽救了全球数百万生命,成为第一位获 得诺贝尔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这是屠呦呦在北京家中接受采访(2015年10月6日摄)。 "时代楷模"单杏花用20余年带领团队,将12306中国铁路客票系统建设成全球交易量领先的超大型实时票务系统,以科技创新助力交通强国建 设。这是单杏花在北京站调研(资料照片)。 "让生物饲料转化为健康的肉蛋奶,让老百姓碗里的肉更香、蛋更营养、奶更纯。"黑龙江谷实生物集团研发总监、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 劳动模范梁代华带领团队, ...
重视建设投资,也舍得生态投入
Ren Min Ri Bao· 2025-10-10 08:04
重视建设投资,也舍得生态投入,背后是深刻的发展理念之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像对待生 命一样关爱海洋。"过去,一些项目在规划时先上马、后环评,将生态保护视为额外的、可压缩的成 本。但在洋浦港,生态保护从一开始就是工程的"必答题"。项目启动之初,一份详尽的珊瑚礁生态修复 方案就已制定,明确了"先保护,后建设"的原则。耗资超2100万元、历时3年,对珊瑚进行移植、监测 和养护,这笔生态账被毫不犹豫地计入工程总成本。为碧海蓝天投入的每一分钱,都是在为可持续发展 积蓄宝贵的自然资本,并最终提升发展的"含金量"。 做好"必答题",更要答好"协同题"。工程启动前,科研机构率先探路;施工过程中,专业团队精准操 刀,将影响降至最低;工程结束后,长期跟踪养护机制无缝衔接……这种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生态保 护逻辑,确保发展的步伐无论多快都不触碰生态红线。 为7万余株珊瑚乔迁新居,确保75%以上成活率,靠的不是一时热情,而是科学决策与系统保障。从宏 观着眼,海南出台全国首个省级珊瑚礁生态保护修复三年行动方案;从微观入手,科研人员改进飞碟状 人工礁盘,探索"胶泥+打孔固定"新方法。整个过程中,无人测量船、水下可视化系统摸清家底 ...
重视建设投资,也舍得生态投入(现场评论)
Ren Min Ri Bao· 2025-10-09 22:21
在海南洋浦港,一动一静的两个工程,相映成趣。 洋浦港的海岸线上,起重机的长臂正为自贸港的未来描绘壮丽的天际线;静谧的深蓝之下,新生的珊瑚 正为这片海域构筑坚实的生态基石。当天际线与生态线和谐共融,这份为未来发展投下的"生态保单", 将让高质量发展的航船行得更稳、驶得更远。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做好"必答题",更要答好"协同题"。工程启动前,科研机构率先探路;施工过程中,专业团队精准操 刀,将影响降至最低;工程结束后,长期跟踪养护机制无缝衔接……这种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生态保 护逻辑,确保发展的步伐无论多快都不触碰生态红线。 为7万余株珊瑚乔迁新居,确保75%以上成活率,靠的不是一时热情,而是科学决策与系统保障。从宏 观着眼,海南出台全国首个省级珊瑚礁生态保护修复三年行动方案;从微观入手,科研人员改进飞碟状 人工礁盘,探索"胶泥+打孔固定"新方法。整个过程中,无人测量船、水下可视化系统摸清家底,在线 监测系统实时追踪水温、盐度和浊度等指标,为珊瑚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正是从顶层设计、科学移 植、过程监测到后期养护的闭环体系,让每一个决策、每一次施工都有据可依、有章可循。科技创新为 生态保护插上翅膀,在优化生态 ...
如何立体开展海洋生态环境治理?
Ren Min Ri Bao· 2025-10-09 09:04
综合运用治理手段。不同治理手段并用,产生"1+1>2"的整体效应,是立体开展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的关 键一环。要坚持问题导向,加强治理创新、丰富治理方式,综合运用法治、市场、科技等手段,变单一 手段发力为整体综合施策。用好法治手段保障治理成效,制定和实施海洋生态保护法律法规,依法确立 海洋功能区划、生态保护红线、禁渔期/禁渔区、污染物排放标准等制度,加大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 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为各类海洋开发活动设立清晰的边界和不可逾越的底线,以最严格的制度、最严 密的法治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运用经济手段引导经济行为,综合使用价格、税收、信贷、补贴等经济杠 杆,创新海洋生态补偿和生态损害赔偿、海域有偿使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蓝色碳汇交易等机制,实 现激励与约束并重。注重科技赋能,提高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充分运用 5G、智慧感知网络、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开展预测预警、风险识别和过程管控,切实发挥数智技术赋 能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的潜力,使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更加科学化、精准化、高效化、现代化。 深度延伸治理链条。立体开展海洋生态环境治理,要坚持系统观念,延伸海洋生态环境治理链条,实现 由片段治理向"源头 ...
坚持系统观念 提升治理效能 立体开展海洋生态环境治理
Ren Min Ri Bao· 2025-10-09 02:14
深度延伸治理链条。立体开展海洋生态环境治理,要坚持系统观念,延伸海洋生态环境治理链条, 实现由片段治理向"源头—过程—末端"的全过程治理转变。一方面,向源头防控延伸。海洋环境问题, 表面在海洋,根子在陆地。要管住陆地污染物向海洋扩散的关键通道,构建陆海统筹的溯源治理机制, 抓住关键领域,加强对陆源污染的监测和控制,不断降低陆源污染对海洋环境的整体压力,并使溯源治 理逐渐从陆地近海区域向内向上扩展,打造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另一方面,向生态修复延 伸。污染治理不是最终目标,污染治理之后要继续完成生态修复,才能巩固治理成果、建设绿色可持续 的海洋生态环境。要明确修复责任和要求,贯彻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标准体系》,因地制宜运用物理 修复、化学修复以及生物修复等多种技术开展海洋生态修复工作,建立修复效果长期监测与评估机制, 确保海洋生态系统功能持续改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高度重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海洋环境污染防治,保护海洋生物多样 性,实现海洋资源有序开发利用,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海蓝天。"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 的重要维度,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保护海洋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