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冲突论

Search documents
专访丨文明对话是化解危机的“金钥匙”——访伊拉克库尔德斯坦共产党前总书记卡瓦·马哈茂德
Xin Hua Wang· 2025-07-11 13:12
新华社巴格达7月11日电 专访|文明对话是化解危机的"金钥匙"——访伊拉克库尔德斯坦共产党前总 书记卡瓦·马哈茂德 马哈茂德指出,全球文明倡议聚焦文明"多元、独特、共存"的共通属性,倡导不同文明间相互尊重、交 流互鉴,强调通过对话化解分歧,通过合作化解冲突,为推动全球共同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完善全球治 理等注入动力。 马哈茂德认为,中国自古便是文明对话互鉴的践行者。张骞、郑和等文明使者彰显了中国作为东西方文 化交流桥梁和世界文明互鉴平台的历史作用。在当前复杂国际背景下,全球文明倡议有助于推动人类共 同进步和互利共赢。 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10日在北京开幕,主题为"维护人类文明多样性 共促世界和平发展",来自约 140个国家和地区的政界、文化界、教育界人士等600余人出席开幕式。 伊拉克库尔德斯坦共产党前总书记卡瓦·马哈茂德日前表示,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成功举办是全球 文明倡议的又一生动实践,该倡议将有力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和人类共同进步。 马哈茂德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书面采访时说,自古以来,文明的发展都是一个开放包容、交流互鉴的过 程,对话交流是不同文明消除误解、克服隔阂、避免价值观冲突的重要途径。 他表示,当 ...
专访|希腊前总统畅谈“文明的对话”
Xin Hua Wang· 2025-07-11 13:12
新华社雅典7月11日电 专访|希腊前总统畅谈"文明的对话" 新华社记者陈刚 2019年,帕夫洛普洛斯访华并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他看来,文明对话的力量超越政权更替与社会 变迁,也正因此,希中基于文明共识的关系从未中断,且在不断深化。他举例说,中国在推动文物归还 原有国方面对希腊的支持,彰显出希中两国在文明理念上的深层联系。 帕夫洛普洛斯特别谈到,2019年,希中两国元首实现互访,并进行文化交流互动、共同提倡文明对 话,"这正是两国文明对话走向制度化的重要节点"。 帕夫洛普洛斯坚决反对"文明冲突论",认为这种观点被地缘政治势力有意放大,制造"全球文明冲突"的 虚假氛围。他表示,文明不是制造冲突的工具,而是推动合作与理解的桥梁,"即使不同文明之间存在 理念差异,仍存在相互理解、互学互鉴的契机,而非对抗或对立"。 帕夫洛普洛斯希望这种以文明为基础的对话能够延续,"这不仅惠及希中两国,更造福全人类"。 "中国近年在推动文明互鉴方面展现出的开放态度与实践探索,为全球提供了重要范例。"希腊前总统普 罗科皮斯·帕夫洛普洛斯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畅谈他对文明对话的诸多理解,阐述其对文明对话 的充分认同,称赞中国在推动各国 ...
启发了很多学者的学者,阿马蒂亚·森提供了看增长的其他视角,不止数字丨晚点周末
晚点LatePost· 2024-06-16 12:03
阿马蒂亚·森的名字 "Amartya" 是印度诗人泰戈尔所取,他是森外祖父的挚友。泰戈尔当时不想起一 个寻常的婴儿名字,最后他选了这个词,梵语中意为 "不朽" 或 "永生"。阿马蒂亚·森今年 91 岁,在 我们时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列。一些人觉得其人生高度和思想成就,足以配得上泰戈尔的祝 福。 许多经济学家喜欢解释和预测现实,但森被看作是经济学和哲学交汇的思想家。他关注现实应该是 什么样,人们应该追求什么,人们如何确定自己应该追求什么,政策如何影响一个人的生活机会, 如何实现社会正义等等。 四个故事中的阿马蒂亚·森,以及他对今天的启示。 文丨 曾梦龙 编辑丨钱杨 1943 年,9 岁的森发现,可能有十万饥饿的农民涌入自己所在的小镇。饥民不放过任何能吃的东 西;许多人饿到精神失常;母亲为了活下去也不管嚎啕大哭的孩子,独自吞下食物。他们正前往加 尔各答,因为听说那里在赈灾。事实上,这是谣言。加尔各答尸横遍野。这场灾难后被称为孟加拉 大饥荒,死亡人数达两三百万人。 几个月后,森看见一个浑身鲜血、不停哀叫的男人走进他家大门。男人叫卡德尔·米亚(Kader Mia),靠打零工维生。为了养活孩子,他冒险来到社区找活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