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洗稿
icon
Search documents
文坛抄袭风波发酵:读书博主打假多名作家,大刊开始查重
Di Yi Cai Jing· 2025-07-08 14:05
一场由"鉴抄博主"掀起的文坛抄袭风波正在不断发酵。 文坛抄袭风波发酵,国内文学大刊开始严查抄袭 一场由"鉴抄博主"掀起的文坛抄袭风波,正在不断发酵。 "新刊来了,启用查重。"刚上市的2025年第4期《花城》,宣布将从新一期杂志开始,启用查重软件, 辅助内容把关。 从畅销儿童文学作家常怡、伍剑到青年作家蒋方舟、焦典、丁颜,再到文学杂志上发表过小说的李凤 群、徐衎、孙频,读书博主"抒情的森林"在自己的社交平台接连晒出这些作家与经典名家作品的文本雷 同,迅速形成新一波的抄袭讨论。 《收获》文学杂志也在官方账号回应博主"抒情的森林",感谢其指出的抄袭现象,"我们呼吁更纯净的 原创"。《天涯》杂志声明:"存在抄袭行为的(本刊)作者,一经发现,将予以公布谴责,刊物将拒绝 刊发其任何作品。" 《人民文学》杂志则在读者恳谈会上表示,"将加大对来稿查重力度","原创性是文学生命力的根本所 在"。 抄袭风波引发的是一场文坛"地震"。文学期刊虽纷纷给出及时反馈,但关于文学界抄袭的话题讨论却没 有停歇。如何界定一位作家是抄袭还是借鉴?很多被曝光的作家选择了沉默,除了他们之外,还有更多 人涉嫌抄袭吗?文学期刊编辑面对海量的文本,如何有 ...
说说“洗稿”(金台随感)
Ren Min Ri Bao· 2025-06-22 22:10
洗稿的"成果",多数为自媒体自用;也有人投稿报纸杂志谋求发表,甚至于"一稿多投"。现实中,我们 发现一个现象:洗稿与一稿多投常常是关联着的。或者说,洗稿者更喜欢一稿多投,反正得来不甚费工 夫,多投多发,以赚取更多稿费。这里面的逻辑是一致的,就是不投入对应的劳动,却想获得对应甚至 更多的报酬。 无论是洗稿还是一稿多投,对编辑劳动都是一种消耗与浪费,也往往给媒体带来不少麻烦。学术界普遍 遵循"首发"原则,媒体也是如此——我知道很多报纸都跟作者强调过"首发"的规则。 那该怎样应对洗稿呢?我认为,与洗稿者相关的平台首先要负起责任,强化管理意识,建立健全针对洗 稿的听证合议机制,甚至可以增加曝光的频次,一旦确认为洗稿,就及时公布曝光,加大惩罚力度。同 时,要让洗稿投诉举报流程更为简明可行,无论是第三方或是被侵权者的举报,都应得到及时、公正的 处理,从而最大可能在第一时间阻断洗稿现象的发生。 如果有严重的洗稿事件发生,甚至于涉嫌犯罪的,就需要依法加以惩罚。上海有个三人团伙,利用AI 软件洗稿获利。今年初,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法院作出有罪判决,三名被告人因非法经营罪,被判处有期 徒刑一年十个月不等,并处罚金。这就是一个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