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光(Aura)

Search documents
在东北振兴的宏大叙事中,每个人的命运都是时代的注脚
Hu Xiu· 2025-07-25 12:16
19世纪中叶,银版摄影术传入中国。直至20世纪初,清政府倡导"实业救国",照相机进入紫禁城,晚清皇帝和后妃主动接受了这束光,甚至成为"发烧 友"。尽管早在1868年,蒸汽动力就首次进入了东北,但几乎没人能想到,就在数十年后,这片土地会借助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迅速发展成为中国最 早的工业化发达地区。 1983年辽宁抚顺龙凤矿矿工 金戈铁马化作钢铁洪流,这片神奇土地挺起了共和国的工业脊梁,同时也铸就起中国工业摄影艺术的丰碑。我们注意到中国工业摄影史中,有这样一位人 物——王玉文,这位土生土长的"矿山之子"在40多年的岁月中,用相机捕捉影像的"灵光"。他所拍摄的每幅照片不仅有工业化的宏大叙事,更有着普通人 一悲一喜的无声倾诉。故事,就这样在镜头内外娓娓道来。 瓦尔特·本雅明在他的《摄影小史》中提出了一个令人心动的概念"灵光"(Aura),这个概念所描述的是一种时空的超常反应——使远在他方的人与景物超越 时空经纬,仿若近在咫尺,这和东方文化艺术中的"意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抚顺的阳光 阳光对煤矿工人来说,常有一种亲切的陌生感。 ——路遥《平凡的世界》 大兴安岭挡住了西伯利亚的狂风和温带大陆的荒漠化,小兴安岭挡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