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科学研究

Search documents
开展10余项空间科学研究 神二十乘组“出差周记”上新
Yang Shi Wang· 2025-06-08 04:03
央视网消息: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进入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已有一个多月。自5月22日圆满完成首次出舱活动后,神二十乘组稍作休整,随即投入到新一 轮紧张有序的在轨工作当中。上周,三名航天员的日常"工作清单"又完成了哪几项? 上周,乘组开展了十余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研究相关工作。 在航天医学实验领域,围绕骨代谢交互调控、航天整合组学、空间节律与睡眠等研究,航天员进行了血液样本采集与处理,下行样本有助于研究长期飞行中 航天员骨骼、神经等相关生理系统的变化规律。 在航天员心理与行为能力研究方面,乘组使用精细动作测量仪开展了记忆滑动测试,测试结果用于开展航天员精细动作控制的变化规律及适应性学习机制研 究。 在人因技术研究方面,开展了长期在轨航天员运动学特性研究,通过分析航天员舱内操作和运动的姿态特点和规律,为工效学设计与评价、优化在轨任务规 划等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在空间生命科学领域,乘组完成了小型受控水生生态生命实验单元样品采集和存储工作。该样品在小型受控生命生态实验模块内开展空间斑马鱼成鱼实验, 通过研究微重力对高等脊椎动物蛋白稳态的影响,明确蛋白稳态对失重造成的骨量下降和心血管功能紊乱的调控作用。 在微重力物理科学领 ...
【中国青年报】37.25公斤!又一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返回地球并交付科学家
Zhong Guo Qing Nian Bao· 2025-05-06 02:59
后续,科学家将对返回样品开展形态检测、细胞谱系分析、结构分析、多组学分析研究及进一步的 地面验证试验。包括研究力学敏感性信号途径调节空间骨质流失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研究人诱导多能性 干细胞在空间微重力环境下3D生长特征和干性增强的分子机制,解析人和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受空 间环境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微重力环境下蛋白及蛋白复合物的结构与功能关系,解析太空亚磁、微重力 及其复合环境对果蝇生长发育、生理功能、行为模式影响及分子机制等。相关研究结果将为人类在空间 和地面的健康保障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持。 在空间站繁育三代的果蝇、三维立体生长的干细胞、在太空发育的小鼠早期胚胎……北京时间2025 年4月30日,中国空间站第八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随神舟十九号飞船顺利返回地球。此次返回科学实验 样品涉及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科学、空间新技术等领域的25项实验项目,总重量约37.25公斤。 因生物活性要求,空间生命类科学实验样品第一时间从着陆场转运至北京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 用系统总体单位——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中心。当天晚上,该中心对返回的生命类科学实验样品进行状 态检查确认后,交付给科学家开展后续研究。 记者了解到,此次返回生命类 ...
新华全媒+|大漠长风起 神舟破云归——写在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天外凯旋之际
Xin Hua She· 2025-04-30 18:37
新华社酒泉4月30日电 题:大漠长风起 神舟破云归——写在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天外凯旋之际 新华社记者李国利、黄一宸、刘艺 4月30日,祖国西北的巴丹吉林沙漠传出喜报—— 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安全降落在东风着陆场,为国出征太空半年的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3名 航天员安全顺利出舱,健康状态良好。 至此,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14次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 183天,3名航天员在太空中进行了3次出舱活动和6次载荷进出舱任务,创造了航天员单次出舱活动9小 时时长的世界纪录;参与实施了88个空间科学与技术实(试)验项目,覆盖空间生命科学、微重力基础 物理、空间材料科学、航天医学、航天新技术等领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万众一心迎舟归 三十余载勤作桨,飞天万里梦为帆。 中国航天人以长风破浪之姿,在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的征程上奋勇向前。 4月29日,位于巴丹吉林沙漠的东风着陆场大风呼啸,黄沙漫卷。 为确保航天员生命健康安全和任务圆满成功,原计划在这天实施的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返回任务,不得 不因气象原因推迟一天。 新华社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相关部门负责人。 "大风扬沙天气会影响到飞船的姿态控制、返回舱的落点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