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化追责

Search documents
年内19家公司退市后收罚单 监管部门强化立体追责
Zheng Quan Ri Bao· 2025-07-10 16:07
本报记者 吴晓璐 近日,退市公司广东海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印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广东证监局行政处罚决定书。 今年以来,监管部门持续加强对退市公司的监管力度。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截至7月10日,年内已有19家退市公司 收到证监会或地方证监局20张罚单(包括行政处罚决定书和事先告知书),同比大幅增加。与此同时,监管部门还积极推动行 政、民事、刑事立体追责机制。 市场人士表示,加大对退市公司监管,推动立体追责,有助于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切实提高违法成本,增强监管震 慑力,优化市场生态,保障资本市场平稳健康运行。 相关罚单数量远超去年同期 今年以来,监管机构继续秉持"退市不免责"理念,强化退市公司监管。年内19家退市公司收到20张罚单,其中18张为行政 处罚决定书(去年同期为10张),2张为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罚单数量远超去年同期。 例如,南京越博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越博动力")因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2023年年度报告,于今年3月份收 到江苏证监局的行政处罚,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合计被罚款720万元。6月底,越博动力又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拟对 越博动力及相关责任人员处以合计 ...
证监系统严打财务造假一年合计罚没37亿元
Chang Jiang Shang Bao· 2025-07-07 23:37
与此同时,民事追偿体系进一步完善,行政刑事衔接配合机制深化。多部门坚持"追首恶""打帮凶"并 重,全链条依法严厉打击财务造假犯罪,行政执法、民事追责、刑事打击"三位一体"的立体化追责体系 走向深化。 随着对财务造假全方位、立体化追责机制的持续完善,防治财务造假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显著提 高"首恶""帮凶"的违法成本,有力打击了造假利益链和生态圈,推动资本市场形成守法诚信的良好生 态。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监管严厉打击财务造假力度不减。 今年1月份,《国务院关于规范中介机构为公司公开发行股票提供服务的规定》发布,加强对中介机构 收费等相关行为的监管,防止中介机构与发行人不当利益捆绑。5月,最高人民法院、中国证监会联合 发布的《关于严格公正执法司法服务保障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依法加大对财务造假 等犯罪行为的追责力度,加强对地方人民法院的指导督办,严格规范财务造假案件审判尺度,严格把握 缓刑适用条件。 长江商报奔腾新闻记者李璟 资本市场在金融运行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作用,财务造假严重扰乱资本市场秩序、动摇投资者 信心。 去年7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证监会等部门《 ...
上市公司高管频被查
Jin Rong Shi Bao· 2025-06-04 03:16
在资本市场监管持续强化穿透性、精准性的当下,越来越多隐匿于上市公司背后涉嫌违法违规的"关键 少数"已无处遁形。 《金融时报》记者根据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公告统计,4月以来,已有美凯龙(601828)、联创光电 (600363)等9家上市公司披露公司实控人、董监高被监察机关留置相关公告,另有*ST广道、金花股 份(600080)等11家上市公司实控人、董监高收到了来自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的立案告知书。 "此类案例频现,凸显出监管理念由'事后处罚'转向'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追责'的全链条治理。"中 国政法大学法与经济学研究院副院长徐文鸣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从宏观层面看,监管机构持续强 化"强本强基、严监严管"的基本导向,以新"国九条"及配套政策推动立体化追责机制,深化行政处罚、 刑事追责与民事赔偿结合体系,形成对证券违法违规行为的全方位打击。从微观层面看,证券监管重点 从公司层面延伸至实控人、董监高等"关键少数",通过严抓个人责任,从源头遏制财务造假、内幕交 易、信息披露违规等风险隐患,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风险防控的有机统一。 在此背景下,上市公司实控人、董监高被留置或被立案调查是否会影响公司股价以及由此产生 ...
300630,终止上市!
Sou Hu Cai Jing· 2025-04-20 04:45
4月18日晚间,深交所发布《关于海南普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及可转换公司债券终止上市的公 告》。根据公告,深交所对*ST普利股票及可转债作出终止上市决定。 重大财务造假 2025年3月21日,*ST普利收到中国证监会出具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根据《行政处罚决定书》查明的事实,公司2021年、2022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同时,2021年、 2022年虚假记载的利润总额金额合计达6.69亿元,且占该两年披露的年度利润总额合计金额的73.83%。 具体来看: 2021年至2022年,普利制药通过虚构成品药和原料药销售业务的方式,虚假确认药品销售收入和利润。 其中,2021年多计营业收入436,004,495.01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的28.90%,对应营业成本 128,197,101.98元,多计利润总额290,175,562.61元,占当年披露利润总额的62.06%;2022年多计营业收 入455,776,233.78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的25.23%,对应营业成本69,013,203.17元,多计利润总额 379,066,467.07元,占当年披露利润总额的86.36%。 同期,普利制药将其开展的不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