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智能船舶

Search documents
上海船舶产业画像:“钢铁巨鲸”变身“零碳舰队”
Zheng Quan Ri Bao· 2025-07-04 16:09
天刚破晓,长江入海口的一座岛屿便热闹起来。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沪东中 华")船坞内,LNG(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的钢铁骨架初显,橘红与铁灰的船体分段静卧坞中,等待合 拢。放眼全岛,龙门吊群矗立,智能车间灯火通明,这里是我国规模最大、技术最尖端的造船基地—— 上海长兴岛。 从历史船坞到现代基地,上海已形成世界级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集群。作为核心引擎的长兴岛,更 是汇聚了沪东中华、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江南造船")等巨头。这座曾铸就中国 近代工业"第一炉钢""第一艘船"的城市,如今承载着引领中国从造船大国迈向强国、在绿色智能浪潮中 探索先进制造业未来路径的使命。 近日,《证券日报》记者走进上海船舶产业集群区,上码头、进船坞、看基地、谈技术、聊产业,一窥 上海船舶产业从建造"钢铁巨鲸"向打造"零碳舰队"转型的密码与基因。 "工业摇篮"攀登产业新高地 上海是中国现代船舶工业的摇篮。1865年,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在黄浦江畔落下第一块船坞基石,开启中 国近代工业与造船业的先河。历经新中国成立后数十年的重建与发展,上海造船业已从历史起点跃升为 全球版图核心力量。 据船舶经纪公司克拉克森统 ...
沿海造船企业“转舵”内河首选武汉,五大项目落户
Chang Jiang Ri Bao· 2025-06-12 00:51
武汉市江河鸿运有限责任公司新建新能源船舶船厂项目落户新洲区、宁波晨翔电子高精密五金件华中研发生产总部落户江夏、来自芜 湖的绿色船舶领域企业三点水与中基科技在汉打造绿色智能船舶制造基地……6月11日,长江日报记者从第二届绿色智能内河船舶配套产 业研讨会上获悉,五大项目签约落户武汉多个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园区。 宁波晨翔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丁青松同样看好武汉,这家企业的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11日大会开幕式一结束,他就马不停蹄地赶往江夏,当地经科局服务专员陪同考察,晨翔电子将在江夏投建研发及智能制造基地,开 发100余款高端连接器及线束产品。丁青松介绍,工业级连接器及线束性能直接影响电动船舶导航、通信、动力控制等系统的稳定性与可 靠性。 向"内"挖出一个万亿级市场 "内河船舶的绿色化升级将是一个万亿级市场。"会上,武汉理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首席教授、绿色智能江海直达 船舶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吴卫国谈到,将老旧高耗的低效内河船舶更新为低碳节能型船舶,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内河现有近30万艘船 舶,按30%换代和20%改造升级计算,市场规模可达万亿级。 据了解,船舶制造是庞大而又复杂的工程,从零部件 ...
直击中船集团控股上市公司2024年度集体业绩说明会:造船三大指标均全球第一 重大资产重组稳步推进
Zheng Quan Shi Bao Wang· 2025-05-20 15:58
5月20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船集团")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召开"中船集团控股上市公司2024年度集体业绩说明会"。这是中船集团连续三 年在上交所交易大厅召开集体业绩说明会,全面展现改革发展成果和未来发展愿景,集中回应投资者关切,为资本市场大型央企上市公司举办集体业绩说明 会树立了典范。 此次业绩说明会透露,截至2024年末,中国船舶集团造船三大指标——新接订单、手持订单和船舶完工量均位居全球第一,而中国船舶(600150)吸收合并中 国重工(601989)的重大资产重组项目正在稳步推进。 中船集团总经理王国强在开场致辞中表示,2024年,中船集团坚定聚焦主责主业,创新提升船海产业全球竞争能力。他介绍,中船集团船海业新合同订单, 手持订单,船舶完工交付均持续保持全球第一,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提质加速,新兴产业竞争力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加速形成。 作为中船集团旗下核心军民品主业上市公司,中国船舶2024年共承接民品船舶订单154艘、1272万载重吨、1039亿元,订单金额同比增长43%;完成交付民 品船舶93艘、721万载重吨,完成年度计划的113%。 中国船舶总经理施卫东表示,截至2024年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