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型邮轮
icon
Search documents
“十四五”经济增量预计超35万亿元
Bei Jing Qing Nian Bao· 2025-07-10 03:31
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袁达介绍,从内需整体看,过去4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 86.4%。最终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56.2%,比"十三五"期间提高8.6个百分点。消费领 域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市场消费的扩大,通过产品生产、配套建设等渠道带动投资,比 如,5G、智能手机等消费需求持续旺盛,带动近4年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投资年均增长21.9%、通信设 备制造业投资年均增长11.2%。 他表示,"十四五"以来每年制造业增加值都超过30万亿元,我国连续15年稳坐全球制造业"头把交 椅",20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世界第一。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研发人员队伍,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 量达到26个、占比全球第一,高新技术企业超过46万家。去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规模比"十三五"末增 长近50%,增量达到1.2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提高到2.68%。2024年"三新"经济增加值超过24万亿元, 相当于北京、上海、广东地区生产总值的总和。 昨天,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首场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十 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 ...
上海船舶产业画像:“钢铁巨鲸”变身“零碳舰队”
Zheng Quan Ri Bao· 2025-07-04 16:09
天刚破晓,长江入海口的一座岛屿便热闹起来。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沪东中 华")船坞内,LNG(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的钢铁骨架初显,橘红与铁灰的船体分段静卧坞中,等待合 拢。放眼全岛,龙门吊群矗立,智能车间灯火通明,这里是我国规模最大、技术最尖端的造船基地—— 上海长兴岛。 从历史船坞到现代基地,上海已形成世界级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集群。作为核心引擎的长兴岛,更 是汇聚了沪东中华、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江南造船")等巨头。这座曾铸就中国 近代工业"第一炉钢""第一艘船"的城市,如今承载着引领中国从造船大国迈向强国、在绿色智能浪潮中 探索先进制造业未来路径的使命。 近日,《证券日报》记者走进上海船舶产业集群区,上码头、进船坞、看基地、谈技术、聊产业,一窥 上海船舶产业从建造"钢铁巨鲸"向打造"零碳舰队"转型的密码与基因。 "工业摇篮"攀登产业新高地 上海是中国现代船舶工业的摇篮。1865年,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在黄浦江畔落下第一块船坞基石,开启中 国近代工业与造船业的先河。历经新中国成立后数十年的重建与发展,上海造船业已从历史起点跃升为 全球版图核心力量。 据船舶经纪公司克拉克森统 ...
全球最大造船上市公司!4000亿“中国神船”即将启航
Sou Hu Cai Jing· 2025-06-29 12:40
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两大市值千亿级"旗舰"上市公司重组整合进入关键冲刺阶段。这场总资产超4000亿元 的"世纪合并",将催生全球规模最大、业务最完备的上市造船巨头——新"中国船舶",为中国船舶工业 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此次交易中,双方换股价格经除权除息调整后,中国船舶换股价格为37.59元/股,中国重工为5.032元/ 股,换股比例为1:0.1339,即每股中国重工股票可换得0.1339股中国船舶股票。本次换股吸收合并完成 后,中国重工将终止上市并注销法人资格,中国船舶将承继及承接中国重工的全部资产、负债、业务、 人员、合同及其他一切权利与义务。中国船舶因本次换股吸收合并所发行的A股股票将申请在上交所主 板上市流通。 7月4日上会审核,"南北船"合并取得重要进展 6月27日晚间,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船舶)、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重工)发 布公告称,根据上交所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发布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2025年第8次 审议会议公告》,上交所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定于7月4日召开审议会议,审核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的换 股吸收合并事宜。 中国船舶拟以向中国重工全体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 ...
中国船舶: 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换股吸收合并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暨关联交易报告书(草案)摘要(上会稿)
Zheng Quan Zhi Xing· 2025-06-27 16:24
证券代码:600150 证券简称:中国船舶 上市地:上海证券交易所 证券代码:601989 证券简称:中国重工 上市地:上海证券交易所 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换股吸收合并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暨关联交易报告书(草案) 摘要 (上会稿) 吸并方 被吸并方 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浦东大道 1 号 北京市海淀区昆明湖南路 72 号 吸并方独立财务顾问 被吸并方独立财务顾问 二〇二五年六月 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换股吸收合并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暨关联交易报告书摘要 公司声明 本报告书摘要的目的仅为向公众提供有关本次交易的简要情况,并不包括重组报告 书全文的各部分内容。重组报告书全文同时刊载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 一、吸收合并双方及其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重组报告书及其摘要内 容的真实、准确、完整,并对其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负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吸收合并双方控股股东及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承诺,如就本次交易 所提供或披露的信息因涉嫌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被司法机关立案侦查 或者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的,在案件调查 ...
利好来了!上海,重磅发布!
券商中国· 2025-06-25 04:39
据上海市水务局官网,《上海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到,建设世界级船舶与海工装 备产业集群。营造世界级船舶制造业产业生态、提升高端海工装备竞争力、构建具有全球引领力的世界级船海集团;构建世界级海洋新兴产业创新生态。 海洋经济迎来政策利好。 6月25日消息,《上海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到,建设世界级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集群。到2030年,船舶与海 工装备产业增加值超450亿元,大型LNG运输船本土化率提升到85%以上,基本建成原创技术策源和绿色智能引领的世界级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体系。 有分析称,海洋经济市场规模庞大,发展空间广阔。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预测,到2030年,海洋的经济价值将超过3万亿美元。从国内来看,今年以来, 海洋经济呈现向新向好发展前景,一季度海洋生产总值达2.5万亿元,同比增长5.7%。 重磅发布 《意见稿》提出,实施海洋新兴产业全链条创新主体培育工程、开展核心技术攻坚计划、建设新型海洋数字基础设施、强化海洋新兴产业应用场景牵引;建设世界 级现代航运服务业集 ...
上海:长兴岛船海装备产业规模到2027年将超1200亿元
news flash· 2025-06-20 23:59
到2027年,长兴岛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规模将超1200亿元,约占全市比重70%。昨天举行的第二届 中国(长兴岛)LNG船产业链发展大会暨2025年沪东中华供应商大会宣布,《上海市建设长兴岛世界级现 代化造船基地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上海市支持建设长兴岛世界级现代化造船基地的若干政策措 施》已印发,提出推进建设五大世界级高地,初步建成大型LNG(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航空母舰、大型 邮轮"三大明珠"齐耀、大国重器"长兴制造"的世界级现代化造船基地,引领上海建成世界级船舶与海洋 工程装备先进制造业集群,服务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能力。(文汇报)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丨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Yang Guang Wang· 2025-06-13 02:37
央广网北京6月13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习近平总书记指 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 各地区各部门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大做强先进制造 业,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轴承,被形容为工业的"关节",直接影响着装备制造能力,关系着国家工业水平。在河南洛阳轴承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工厂内,智能机械臂正精细作业,各项参数实时显示。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 记在这里考察时,同企业职工亲切交谈。 习近平:我们要继续把制造业搞好,坚持自立自强,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培养 大批高素质人才,这样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够真正实现。 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崔伟:我们将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加快企业"智改数转网联""上云用数赋智"步伐,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打造以智能工厂为代表的 数字化转型标杆。 从全球最快高铁CR450动车组样车进行型式试验,到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完成坞内起浮,再到世界 最大直径高铁盾构机掘进里程取得突破……今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发展稳中提质,高 ...
国资委建立三级规划体系,推动中央企业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
Huan Qiu Wang· 2025-06-07 00:38
国务院国资委规划发展局有关负责同志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办法》更加突出加强制度执行硬约束,将 发展规划作为中央企业投资监管、财务预算、资本经营预算、专业化整合、考核分配、监督追责等工作 的重要基础,对规划执行中发现的发展方向出现明显偏差、执行进度严重滞后、发展质量低下等问题线 索,将按照有关规定开展责任追究。 此外他还表示,下一步,国务院国资委将结合"十四五"规划总结评估、"十五五"规划编制和实施各项工 作,抓好《办法》出台后续组织实施工作,健全完善发展规划闭环管理制度体系,指导中央企业进一步 强化规划引领,健全规划体系,完善规划制度,科学编制规划,推动规划落实落地。 国家信息中心此前撰文指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载体,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是要提升 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强化国家统筹与地方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技术驱 动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全面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充分激发产业发展的 内生活力。二是在以未来产业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因地制宜",做好前瞻布局。 国家信息中心还特别提到,中央企业拥有120万名科技人才,2023年研发经费投入1066 ...
心智观察所:14年的博弈,中国造船是如何取代韩国霸主地位的
Guan Cha Zhe Wang· 2025-06-02 01:12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心智观察所】 在全球造船业的百年激荡中,主导权的更迭总是伴随着技术、规模与国家意志的碰撞。从19世纪的英国,到 战后的日本,再到20世纪末的韩国,造船业王冠几度易主。 如今,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中国以雷霆万钧之势,彻底终结了韩国长达20年的霸主地位。2024年,中国造 船业以74.7%的新船订单份额,全面改写全球造船版图。 全球造船业的历史,是一部大国工业实力的竞逐史。 这不仅是一场产业的胜利,更是中国综合国力崛起、全球贸易格局重塑的生动写照。究竟是什么让中国造船 业从边缘玩家成长为无可撼动的全球王者?这场与韩国的14年博弈,又如何演变为中国的"碾压"之势? 从"三国杀"到"双龙会":中韩造船的14年激战 以江苏靖江为例,这个县级市成为中国造船业的缩影。2022年,靖江造船完工量占全球9.3%、全国19.7%, 新接订单量占全球10.2%、全国18.5%,手持订单量占全球10.7%、全国21.8%。靖江的扬子江船业和新时代造 船分别位列全国手持订单和完工量第一,2023年更是签下中国民营船企首单LNG运输船订单,打破了韩国在 高端船型领域的垄断。 靖江的成功,源于其"错位竞争"策略:聚 ...
中国船舶参加中船集团业绩说明会:手持订单排期至2029年 打造世界一流船企
Zheng Quan Ri Bao Wang· 2025-05-21 06:47
本报记者 张文湘 与此同时,中国船舶相关人士也就当前市场关注问题进行了回复。中国船舶相关人士称,公司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船舶及 海工建造收入,船舶及海工均为订单建造,公司手持订单已排期至2029年。公司根据手持订单交付计划、生产任务安排等确定 收入目标,同时努力提高生产效率,争取早交船、多交船。 中国船舶相关人士展望称,公司2025年经营目标为完成营业收入805亿元;完工计划为实现民品造船完工89艘/634.31万载 重吨,修船完工270艘/19.35亿元,应用产业产值16.10亿元;公司将布局深海科技产业,进一步增强深海装备研制能力,积极 构建深海科技"研发-验证-应用"闭环,形成"科研成果反哺产业、产业需求牵引科研"的良性循环,打造深海科技产业高地, 大力提升公司估值科技含量,多元开拓未来利润增长点。 近期,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的重组交易引发市场关注。中国船舶相关人士回应称,本次重组事宜 目前正在推进中,本次合并实施后,公司将定位为中国船舶集团船舶总装上市平台,系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产品结构 最全的造船旗舰上市公司。公司将紧紧围绕主责主业,紧抓船舶制造行业转型升级和景气度提升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