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造船业
icon
Search documents
【回眸“十四五”】制造强国:从规模领先到实力领跑
Jing Ji Ri Bao· 2025-10-10 00:48
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已接近30%,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制造业门类体系完整优势更加 明显,在全世界504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大多数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一系列数据表明,中国 制造的规模领先。 "十四五"时期,中国制造规模优势持续夯实,创新动能更加澎湃,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基础更加牢 固,由大向强的步伐更加坚定。 产业基础更牢固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2020年至2024年,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从31.3万 亿元增长到40.5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从26.6万亿元增长到33.6万亿元。"十四五"期间,制造业增加值 增量预计达8万亿元,对全球制造业增长贡献率超过30%。 创新投入稳步提升。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超过1.6%,570多家工业企业入围全 球研发投入2500强。产业科技创新重点领域进入到"跟跑"加快、"并跑"增多、"领跑"涌现的新阶 段。"嫦娥"落月、"天和"驻空、"北斗"组网,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在世界上"数得 着""叫得响"的创新成果。 产业升级步伐加快。2020年至2024年,我国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年均增长7. ...
特朗普围堵中国造船产业,中美300倍差距动摇美国海权
Sou Hu Cai Jing· 2025-10-09 23:20
在2025年的秋天,美国又对中国下手了,这次,不是常见的电子器件,而是直接冲着中国的造船业来 了。 10月4日,美国海关再度针对中国,要对中国船只出招,时间定在10天后,也就是14号正式生效,表面 看是政策调整,实际上是一场针对中国制造的新动作,只不过这次的"战场"从陆地转到了海上。 此事一出,全球轰动,毕竟造船可不是普通买卖,不少强国都是海运起家的,它关系到一个国家在海上 的"存在感",而美国突然下这手,背后藏着的,是对中国造船能力迅速扩张的强烈不安。 美国海关痛下杀手,但差距难以弥补 2025年4月,美国就开始对中国船只设置阻碍,这是美国惯用的贸易手段之一,目的就是找出对方"可能 存在的问题",然后找个理由加税,而到了10月初,调查结果一确定,美国马上宣布了新规。 具体来说,美国计划从,中国出厂的,中国运营的,运载大宗汽车物件的,这么集中方向开始加税。 这么一看,美国这回不是冲着某个公司来的,是把整个中国造船产业都纳入了打击范围,这不是简单 的"贸易摩擦",而是直接动了中国在海上物流体系中的根基。 美国之所以出这招,就是一个字——怕,怕什么?怕中国的造船业太强,强到已经对它构成实质性的威 胁。 过去几十年 ...
中国手里握着三个王炸、两根胡萝卜!坚决反击美国制裁中国造船运输业
Sou Hu Cai Jing· 2025-10-09 14:43
国际航运公司反而加快向中国下新订单》。 倒计时!离10月14日还有6天,美国对中国拥有、运营和中国制造的停靠美国港口的船舶征收附加费的 政策即将生效,中国迅速采取得力措施进行反制,取得了不错成效,详见笔者《中国迅速亮剑打七寸! 两记重拳精准回击美国制裁中国造船运输业》、《美国无力一手遮天!——美国强力打压中国造船业, 一、前期反击效果:目前,第一记重拳,中国对3家美国涉足航母、核潜艇等顶尖军工造船企业列入管 制管控名单,停止供应高精度数控机床、特种焊接材料、维修特钢,让美国本来就紧张的军舰的建造及 航母维修雪上加霜。 第二记重拳:既然美国借口"国内法"优于WTO世贸规则,启动对中国极限打压,那么,中国也从法理 上进行了完备,对《中国国际海运条例》进行了修改,明确规定,任何国家或地区对涉中国船舶、海上 运输采取歧视性措施,中国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反制措施,明确告诉美国及其追随国,我们会依 法对等制裁。 反击初步显效,美国12个州已起诉特朗普政府"越权征税";零售商、农业团体强烈反对,据说有389个 在美企业、机构和个人提出参加听证会,其中持反对意见占比高达90%。美国这做法标准是伤敌一千自 损一千五的做法。 ...
印度瞄准造船业!豪掷7000亿造船,目标进世界前5,短板却显现
Sou Hu Cai Jing· 2025-10-07 13:26
近日,印度的动作可不小。 政府宣布了一项7000亿卢比(大约80亿美元)的扶持计划。 希望印度造船业在2030年冲进世界前十。 直到2024年莫迪提出的印度2047愿景,又把造船业的目标拎出来强调。 可看了印度目前的发展,这野心着实有点太大了! 根据内容显示,这个计划被称为"海上马鲁蒂时刻"。 希望能通过政府主导的政策推动,来提升印度在全球造船业的地位。 如果可以的话,在2047年可以跻身世界前五。 至于起这么一个名字,是因为在20世纪80年代印度有一个"马鲁蒂-铃木"式的投资。 靠印资和外资联手,把造船业给支棱起来。 早在2014年莫迪政府上台,就喊过要重振印度造船业的口号。 这些年也没少找中、日、韩谈合作,想引进船企和技术,推进印度制造,可一直没见多大成效。 而且今年初,印度还成立了国有的巴拉特集装箱公司,定位跟我国的中远海运类似。 计划运营100艘以上集装箱船,抢世界航运市场的份额。 这一系列操作,看得出来是铁了心要在海事领域发力。 再看这次7000亿卢比的计划,内容分得还挺细。 有2473.6亿卢比的船舶建造财政援助计划,给造船厂直接发补贴。 造100亿卢比以下的船补15%,超过的补20%。 要是环保 ...
中日造船产能较量:日本一年完工1500万载重吨,中国是多少呢
Sou Hu Cai Jing· 2025-10-07 04:51
中日造船业的较量,实质上是两国工业实力的较量,就像一场"龙与虎"的对决。最终谁能笑到最后,谁就能在全球造船市场占据重要位置。 先来看看日本,曾经的世界造船领袖。二战后,日本经济恢复得很快,造船业也迅速崛起。到了20世纪60年代,日本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造船国 家。那个时期,日本的造船技术和工艺非常先进,尤其在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和超大型油轮的制造上,可以说日本是行业的"领头羊"。 造船业并不只是简单的制造船只,它涉及到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平与经济实力,甚至可以说,它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状况的"风向标"。哪里造船 业兴旺,哪里的工业就会得到推动。 到了2023年,日本的造船完工量依然可观,达到了1500万载重吨。尽管面临来自全球各地的激烈竞争,日本仍然保持着一定的市场份额和生产能 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劳动力成本上升、人口老龄化以及国际市场的压力,使得日本造船业的辉煌逐渐褪色。 再来看看中国,中国的造船业发展则有些像"后来者居上"的故事。从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政府加大了对造船业的投资,并出台了有力的政策支 持。通过这些举措,中国的造船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到2023年,中国的造船完工量达到了4232万载重吨,占全球 ...
这不是港口费,而是美国发起的“海上围猎”,我们不能当沉默的羔羊!
Sou Hu Cai Jing· 2025-10-07 03:26
国庆假期本该是举国欢庆的时候,结果美国偏偏在这时候"泼了盆冷水"。10月3日,美国海关宣布,从10月14日起,对中国相关船舶征收高额港口停靠费。 一刀下去,精准砍在中国航运业的命门上。问题来了:面对这场"精准制裁",咱们怎么接? 说白了,美国这次玩的,就是一场披着"贸易公平"外衣的"海上围猎"。 美国海关这次搞了个所谓"301条款公告",给停靠他们港口的船分了五个等级。中国造、中国公司运营的船,停一次港口就得交250万美元,还要逐年涨价。 这不是港口费,这是"刮地三尺"的勒索。 更狠的是,他们按"国籍"区分待遇: 这就好比进商场购物,别人刷会员卡打折,你刷身份证加价。全球每年运往美国的5.7万次商船里,近一半和中国有关,特朗普政府这一刀下去,每年能薅 出700到1000亿美元。 中国造+中国运营的船最贵; 中国造但外国运营的,也得交一大笔; 不是中国造的船?没事,照常通行。 表面看是港口费,其实是精准狙击。 第一枪打向航运公司。中国船东成本暴涨,航线竞争力直接崩盘。 第二枪打向造船厂。为了避税,外国船东可能把新船订单转给日韩。要知道,咱们2024年造船完工量占全球56%,新接订单占63%,这可是几十年苦干的成 ...
中国重拳出击,反制美国霸权港口费,打出贸易正义组合拳
Sou Hu Cai Jing· 2025-10-05 02:20
美国特朗普政府近期出台的一项海运收费新规,堪称一次精心算计的战略部署。自10月14日起,但凡在中国建造或运营的船只停 靠美国港口,都将面临高额的费用,每净吨最高可达140美元。这意味着,一艘排水量达10万吨的货船,单次停靠就可能承担高达 140万美元的额外成本。然而,中方并非束手待毙,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早在8月中旬便已悄然调整其航运路线,将12条原定停靠洛 杉矶港的航线巧妙地分流至墨西哥的恩塞纳达港和加拿大的鲁珀特王子港。这一调整,虽然增加了36小时的中转时间,却意外地 带来了22%的成本节约,显示出中国企业对地缘政治压力的灵活应对能力。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在今年4月公布这项政策时,或许低估了中国的反应速度和战略深度。该政策表面上旨在打击中国造船业,实 际上却编织了一张双重标准的罗网,试图将"中资经营者"和"中国建造"的船舶一网打尽。更具野心的是,它还试图将那些并非中资 但却使用中国船舶的航运公司也纳入收费范围。然而,政策中的豁免条款——要求在三年内"下单并交付"美国制造的船舶——在 现实面前显得异常苍白。鉴于美国目前不足0.1%的全球造船市场份额以及本土产业链的现状,这一条件近乎成为一个不可能完成 的任务。 ...
印度“梭哈”造船业,还找上了日韩
虎嗅APP· 2025-10-03 13:15
以下文章来源于底线思维 ,作者大伊万 底线思维 . 观察者网时评专栏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底线思维 ,作者:大伊万,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根据印度港口、航运和水道部 (MoPSW) 的消息,该扶持计划的核心意图,是通过改善造船业的 长期融资渠道,支持新建船厂,提升技术能力和构筑法律保障等,提振印度的造船能力。 近日,印度政府宣布了一项总额为7000亿卢比 (约80亿美元) 的造船业扶持计划,试图复刻20世纪 80年代"马鲁蒂-铃木" (Maruti-Suzuki) 式的印资-外资合作机制,目标直指让印度在2030年进入 世界造船业前十、在2047年进入世界造船业前五的行列,可谓雄心勃勃。 然而,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并非坦途。 印度造船业:曾经辉煌 自印度独立以来,印度造船业发展十分缓慢。印度产船舶长期处于水平低,吨位小的阶段。仅仅在本 世纪的最初十年,借助全球化步伐,印度造船业迎来过一个还算不错的发展时期,船舶出口总额也一 度从不到1亿美元猛然膨胀到11亿美元。但即便在印度造船业最繁荣的2011年,其占世界造船市场的 比重也仅有3.7%,此后便开始逐渐下降。 就印度造船业的现状而言,只能说"潜力较大"吧。202 ...
印度“梭哈”造船业,还找上了日韩
Hu Xiu· 2025-10-02 09:56
近日,印度政府宣布了一项总额为7000亿卢比(约80亿美元)的造船业扶持计划,试图复刻20世纪80年 代"马鲁蒂-铃木"(Maruti-Suzuki)式的印资-外资合作机制,目标直指让印度在2030年进入世界造船 业前十、在2047年进入世界造船业前五的行列,可谓雄心勃勃。 然而,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并非坦途。 那么,莫迪政府此次宣布的、总额约为7000亿卢比(实为6972.5亿)的造船业扶持计划,包括了哪些内 容?计划的总体可行性如何呢? 根据印度港口、航运和水道部(MoPSW)的消息,该扶持计划的核心意图,是通过改善造船业的长期 融资渠道,支持新建船厂,提升技术能力和构筑法律保障等,提振印度的造船能力。 在这一总体思路之下,印度意图通过如下几个方面来整体提升造船业能力: 第一部分是船舶建造财政援助计划(SBFAS),为造船厂提供直接的财政支持,总金额为2473.6亿卢比 (约为198亿元人民币)。根据披露信息,该计划将执行到2036年3月。根据相关信息披露,计划中规 定,价值低于100亿卢比的船舶将获得15%的补贴,而超过这一门槛的船舶将获得20%的补贴。此外, 如果环保型船舶包括30%的本土附加值的话,将 ...
连续15年业务第一!韩国为了打过我国造船业,把特朗普当救命稻草
Sou Hu Cai Jing· 2025-10-02 07:22
去年底,我国刚向格里马尔迪航运集团交付了新的船舶,到了今年4月份,这个航运集团又跟我国招商 局集团旗下的招商局工业集团,签订了9艘新船舶的建造合同。 这也就意味着,这个全球最大的综合物流集团,78%的造船订单都在我国。 业务量碾压韩日 千万不要觉得这个成就有多大,这仅仅是我国整个造船业务中的一部分订单而已。截止到今年,我国的 造船业已经连续15年位居全世界第一,建造的速度不但越来越快,高附加值船舶的交付业务量也在增 加。 也正因为如此,韩国人这两年来才会卯足了劲儿跟我们展开竞争,因为大量的造船订单在此之前有很大 一部分都是韩国的造船厂接纳的。至于日本方面,曾经的造船业务占到了市场份额的5成左右,但是由 于中韩竞争越发激烈,近年来日本造船业务更是断崖式下跌。 不管韩日愿不愿意承认,在造船领域,我国已经处在了绝对的龙头地位,不但有数量规模,而且建造的 类型齐全,更是在业务转型和创新层面有了新的技术和发展方向。今天咱们就来看一看我国的造船业究 竟有多大,发展究竟有多快。 来自世界大船东的绝对信任 其中一艘客滚船全长235.64米,宽度33.3米,设计的吃水7米最多能够承载1212人。船上设置了五层甲 板,车道的长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