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文化

Search documents
铅笔为刃刻乡愁:况晗胡同画展亮相西单,百幅画作带您寻觅心灵家园
Bei Jing Shang Bao· 2025-07-12 07:20
这位自称"磨铅笔的人"的艺术家,用最朴素的工具创造了独特的艺术语言。中国美术馆前馆长吴为山评价:"他的宽铅笔画以面代线,把黑白造型玩到了极 致,不仅开创了新画种,更用铅笔为城市写史。"况晗笔下的胡同从不是静止的风景,追逐嬉戏的孩童、蹬板车的商贩、纳凉的老人,这些鲜活身影让建筑 有了呼吸感,正如《北京日报》评论部主任彭俐所言:"他的画是活着的文化基因库,让我们在线条中读出北京的血缘。" 闹市藏幽,重构文化坐标 这场展览的选址本身就是一次精妙的时空对话。蒙藏学校旧址身处西单商圈核心,当高楼大厦的喧嚣与古建展厅内的静谧相遇,恰如况晗作品中传统与现代 的碰撞。西廊艺展中心负责人表示:"在繁华喧嚣的商业区举办艺术画展,就是希望让行色匆匆的都市人停下脚步——那些被写字楼切割的天空下,曾有鸽 子掠过胡同的灰瓦。" 这种在地性让展览超越了单纯的艺术展示。作家舒乙曾指出况晗作品的特殊价值:"当推土机改写城市天际线时,他用对比手法呈现的胡同今昔,已成不可 替代的'视觉档案'。建筑学家吴良镛曾评价:"况晗的画是城市规划者的镜子,让我们在追求速度时不忘回望灵魂的细节。" 当西单商街的玻璃幕墙映出百年四合院的青砖灰瓦,一场跨越三十载的 ...
潮!北京胡同里的“网红打卡地”
Ren Min Ri Bao Hai Wai Ban· 2025-05-21 22:12
图①: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南北小街旁的"总布拾光"胡同记忆展馆。 新华社记者 李 欣摄 图②:在93号院博物馆,年轻人学习非遗制作技艺。 受访者供图 图③:老厂房改造的77文创园。 受访者供图 图④:一名游人在北京钟楼湾胡同内参观拍摄。 新华社记者 李 欣摄 5月18日,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北京史家胡同博物馆打造"听见·胡同"系列活动,将老北京生 活场景转化为可触摸的声景体验,重建胡同的声音记忆。青砖灰瓦、朱门楹联,石纹苍老、花木扶疏。 北京胡同里,一砖一瓦皆为岁月注脚,见证城市变迁。老北京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胡同,自元代延续至 今的胡同,作为北京最具特色的城市符号,承载着千年古都的历史文脉。 近年来,北京市努力完成好《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发展规划》中的主要任务,全力守 护好1000余条现存胡同,注意保留胡同特色,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如今漫步北京胡同, 青砖灰瓦间腾起糖油饼的焦香、氤氲着豆腐脑的热气,保留着老北京原汁原味的烟火气;四合院里京腔 京韵婉转悠扬,工业遗址变身"时尚新地标",胡同里冒出一个个"文化创意工厂";爵士乐声从百年建筑 中淌出,融合创新激起东西方文明的碰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