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评价失效
icon
Search documents
重英雄、轻机制,企业文化是人治的延续
Hu Xiu· 2025-06-12 02:47
课程回顾,第一节的知识重点为: 1. 管理的目标是追求人效最高; 2. 人效的重点是有效的工作; 3. 有效工作的核心阻碍是两个根源性管理问题:信息失真与评价失效; 第二节的知识重点为: 3. 法治成本高、见效慢,适合复杂、长期的问题,好的机制是公司下限的保证; 4. 文化建设是人治的进一步延续,其目的依旧是呼唤员工的主动性,花小钱办大事; 第三节的知识重点为: 1. 公司有两个排序:事的优先级,员工的排名; 2. 员工的排名与有效的任务正相关,想要排名靠前,就要做有效工作; 3. 有效工作的证明有一定后置性,所以一定要有能够识别的眼睛; 4. 最后引出了上升通道相关话题,以待后续挖掘; 今天我们要将前三节内容串起来,更为系统性的描述彼此关系,让大家理解管理的诀窍其实是一种平衡,因为问题是难以全部杀死的。 先看一张大图: 1. 团队规模越大,由两个根源问题所衍生的管理问题越多。所有的管理问题都可以用人治或法治的方式解决; 2. 人治效率高、成本低,适合简单、临时的问题,是管理的最爱; 接下来我们来一一拆解。 一、人治与法治 如前所述,管理的目标是追求人效最高,也就是让正确的人、事拿到相关的资源,所以第三节才会 ...
管理不会奖励老黄牛,因为没有人在意垃圾工作
Hu Xiu· 2025-06-08 05:59
一般来说,在公司初期,规模在50人以内,团队的效率是非常高的,原因也很简单: 上一节,我们探讨了管理的目标是什么?其答案是:追求人效最高。 而人效的重点又在于有效的任务执行,其又涉及两个管理根源问题:信息失真与评价失效。 在公司场景,这些管理问题是如何一步步加重的,又应该如何解决,这是今天内容的重点。 公司初期 2. 评价公正,上升通道清晰。团队初期,所有人的努力CEO都看得到,谁识大体、谁踏实可靠CEO看得一清二楚,因为付出就有收获,所以大家动力十 足; 公司初期,这类工作的占比不高,且很容易"论功行赏",所以团队会选取效率最高的做法:人治,呼唤英雄。 情况如图所示: 信息损耗小,所以战略传递与执行反馈的效率都很高。但不可避免,依旧会有一些不确定性较高的工作模块: 1. 工作重合部分·好活,这部分属于做了十分抢眼的工作,大家都抢着做,容易造成一些不稳定性因素; 2. 工作重合部分·脏活,这部分属于脏活、累活,谁做都可以,但是谁做谁吃亏; 3. 没有明确归属的突发事件,这种属于突然发生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及时会造成莫大的损失,所以不能干等负责人来处理; 1. 信息耗损小,指令直接来自CEO,团队太小,嚎一嗓子大 ...
管理,为何成了“不能说的能力”?
Hu Xiu· 2025-06-06 03:09
因为是技术出身,在最初做管理的几年,我一直将执行力放到能力提升的首位:言必行、行必果为我带来了巨大的成就感与收益。 但一定职位过后,我发现做得多不如说得多,并且这里的说得多,多半没结果,而似乎公司也不太问责,似乎有结果和说得多没什么必然联系。 这个分界线一般是从总监(中层干部)开始,职位越往上越严重,并且伴随一个奇怪现象:管理能力变成了一种理所当然,你必须有,但不能说出来。 具体体现出来的情况就是: 1. 中高层汇报,鲜少有人会吹嘘自己管理能力多么强,并且真有这么做的人,会被认为是傻子; 2. 但在实际做项目过程中,就算是因为部门墙而遭遇的失败,也一定会被扣上管理能力不行的帽子; 很多年以来,我一直在思考这个现象的原因、管理的意义以及为什么公司会刻意"忽略"管理这件事,最终我得出的结论是:多数时候,管理与营收之间只有 关系,他不太"性感",更进一步探索我们会发现: 所有失败的项目,复盘下来一定是某个管理问题所致; 而所有的成功项目,似乎又与管理没多大的关系。 《组织行为学》中有一段数据: 1. 多数被提拔的员工并没有系统性的学习过管理; 2. 超过 58% 的管理者表示没有接受过任何训练; 3. 25% 的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