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融合

Search documents
科技手段“唤醒”千年陶寺遗址
Ke Ji Ri Bao· 2025-07-11 01:20
原标题:科技手段"唤醒"千年陶寺遗址 近日,国家文物局公布新一批10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山西陶寺遗址位列其中。这座距今约4000年 的都邑性遗址,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物保护科技研究院副院长王璐的匠心规划下,焕发出新的生 机。"我们要用科技手段让沉睡的遗址'开口说话'。"王璐说。 她所在的团队提出了"遗址本体保护+价值阐释+环境重塑"的模式,通过格局显现、空间展示、微 地形设计等,在保护遗址的同时再现了唐代宫殿的恢弘气势。如今,大明宫已成为西安的文化地标,年 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 2018年,团队参与了陕西统万城遗址的规划设计工作。面对这座距今1600余年的匈奴城址,团队运 用空间叙事体系、数字建模、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精准复原了传统建造技艺、城墙走势和城门结 构。"每处遗址都有其独特性,需要系统性融合多学科知识,量身定制规划设计方案。"王璐说。 十多年来,王璐还完成了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杭州跨湖桥遗址、重庆老鼓楼衙署遗址等考古遗址 公园的规划与设计工作。这些经验最终被凝结在国家文物局《大遗址利用导则(试行)》当中,成为指 导全国大遗址保护利用的重要规范。 "大遗址保护利用需要多学科协同攻关。"王璐表示。在 ...
从达沃斯论坛新兴技术报告看未来科技走向
Zheng Quan Shi Bao· 2025-06-26 18:08
日前,世界经济论坛第十六届新领军者年会(又称"夏季达沃斯论坛")发布了2025年《十大新兴技术报 告》,包括结构电池复合材料、工程化活体疗法、自主生化传感、绿色固氮、协同感知、生成式水印等 涵盖能源、生物医药、低碳环保以及人工智能多个领域的技术成功入选。这些新兴技术有望在3至5年内 取得实际成效,解决迫在眉睫的全球性挑战。 这份持续发布13年的权威报告,通过持续追踪最新科技前沿,识别出众多对世界发展产生突破性影响的 技术,旨在提供前瞻洞察。今年入选的技术,集中体现了互联世界中的信任与安全、可持续产业重构、 新一代健康生物技术、能源与材料融合四大核心趋势,直指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危机、数字安全漏洞等 时代命题。 跨学科融合成为此次入选技术的鲜明特征,许多入选的技术并非单一学科的成果,而是多学科交叉融合 的结晶。例如,结构电池复合材料融合了材料科学和能源技术;工程化活体疗法整合了合成生物学与精 准医疗;协同感知技术涉及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以及城市交通管理等多个领域。这种跨学科融合打破 了传统学科之间的壁垒,汇聚了不同领域的智慧和资源,为解决复杂的全球性问题提供了更强大的工具 和方法。世界经济论坛执行董事蒋睿杰指出, ...
意大利达芬奇研究院院长:向古代中国学设计——达·芬奇的“秘密武器”
Huan Qiu Shi Bao· 2025-06-08 22:35
此次展览中还呈现了大量中国元素。例如通过对比达·芬奇的兵器设计与北宋时期《武经总要》中的兵 器图,展现中西智慧的异曲同工。塔代伊向《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人们普遍认为达·芬奇的诸多发明 皆为原创,但我们发现,他从古代文献中汲取了大量灵感。部分中国古代手稿可追溯至达·芬奇在世前 500年,其中对战争器械与机械设计的描述,与达·芬奇的设计高度相似。这说明达·芬奇在研究中很可能 参考了中国的古代科技成果。而本次展览最想传递的理念正是——想成为像达·芬奇那样的天才,必须 深入学习历史。" 德国柏林自然博物馆馆长约翰内斯·福格尔在论坛上表示,现代社会常将人类与自然对立,而自然博物 馆正承担着打破这一观念的使命。他介绍道,该馆的代表性展览"生物多样性墙"展出了3000多种动物标 本,并将观众自身倒影巧妙地融入玻璃展柜,提醒人们"我们是自然的一部分"。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道格拉斯·格尔则提出"城市自然运动"理念,主张将博物馆的教育活动从室内 延伸到户外,让城市青年与自然建立联系。该馆最具有突破性的活动是,与英国学校合作,将校园操场 设定为虚拟的自然公园,指导学生观察雨水收集与植物生长,亲身体验城市生态系统的改造与运作。 ...
对话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全球总裁:复杂环境下,如何重塑可持续商业领导力?
Xin Lang Cai Jing· 2025-05-16 01:13
在当今时代,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崛起,正在深刻地重塑商业管理和教育领域的格局。从数据驱动的决策到跨学 科融合,从可持续商业实践到终身学习的必要性,全球管理教育正站在一个全新的十字路口。面对这些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 遇,管理教育机构如何调整战略以适应未来的发展?如何培养出能够应对复杂全球问题的下一代领导者?为此,新浪财经对话 了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European Foundation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 ,简称EFMD)全球总裁兼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理事 长埃里克·科尼埃尔(Eric Cornuel)。 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全球总裁埃里克·科尼埃尔(Eric Cornuel) 科尼埃尔指出,全球化和技术变革正在推动管理教育的深刻转型。在未来5到10年,技术不仅将重塑教育与研究,还将加速跨 学科融合和可持续商业实践的发展。面对这一趋势,EFMD通过提供认证体系和专业发展服务,支持商学院和企业实现转型。 同时,科尼埃尔表示商学院应在遵循国际高标准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量身定制独特的教育模式。此外,科尼埃尔还指 出,未来的管理人才应具备道德素养、批判性思维和终身学习意识,并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