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
Search documents
宝色股份澄清:未涉及媒体报道的2MWt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TMSR-LF1)项目业务
Zheng Quan Shi Bao Wang· 2025-11-04 13:46
两连板宝色股份(300402)11月4日发布澄清公告称,公司未涉及媒体报道的2MWt液态燃料钍基熔盐 实验堆(TMSR-LF1)项目业务。 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所长戴志敏明确表示,以2035年为节点,建成百兆瓦级钍基熔盐堆示范工程并落地 应用,加速技术升级与工程转化,为国家开辟安全可靠的钍基能源发电新路径。 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宝色股份11月4日再度以20.00%的涨幅强势封板,实现二连板。交易所公布的龙 虎榜数据显示,宝色股份11月4日买入金额最大的前5名营业部中,机构席位与知名游资席位共同现身。 近日来,A股钍基熔盐概念股集体爆发,主因中国钍熔盐堆成功实现钍铀变换,宝色股份由于被市场列 入钍基熔盐概念股而实现股价飞升。 11月3日、11月4日,宝色股份连续两个交易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30%。 消息面上,11月1日,中国科学院对外证实,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牵头打造的2兆瓦液态燃 料钍基熔盐实验堆,近期成功完成钍铀核燃料的首次转换。这一成果不仅填补了国际空白,即首次获取 钍元素进入熔盐堆运行后的实验数据,更让该堆成为当前全球唯一在运行且实现钍燃料入堆的熔盐堆, 为熔盐堆核能系统利用钍资源的技术 ...
20CM两连板宝色股份:未涉及媒体报道的2MWt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TMSR-LF1)项目业务
Ge Long Hui A P P· 2025-11-04 12:32
格隆汇11月4日|宝色股份(300402.SZ)公告称,公司关注到雪球、股吧等互联网平台不断有用户发布关 于宝色股份与钍基熔盐堆相关项目的文章或言论,同时公司互动易平台、投资者热线也收到部分投资者 对相关事项的咨询。经公司核实,说明如下:2011年,中国科学院启动了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未来先 进核裂变能——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承担该项目,先后开展了"钍基 熔盐堆综合仿真实验平台项目"—钍基熔盐堆缩比仿真装置(TMSR-SF0)和"2MWt液态燃料钍基熔盐 实验堆(TMSR-LF1)项目"。其中"钍基熔盐堆综合仿真实验平台项目"—钍基熔盐堆缩比仿真装置 (TMSR-SF0)是"2MWt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TMSR-LF1)项目"的预研装置。公司于2017年承接 了"钍基熔盐堆综合仿真实验平台项目"—钍基熔盐堆缩比仿真装置(TMSR-SF0)主容器部分相关设备 的加工承揽合同,并于2018年交付,合同总金额为255.85万元。除上述合同,公司未承接上述项目其他 设备合同订单。上述媒体发布的关于"2MWt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TMSR-LF1)项目",公司未涉 及该业务。 ...
20CM两连板宝色股份:未涉及媒体报道的2MWt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TMSR-LF1)项目业务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11-04 12:10
每经AI快讯,11月4日,宝色股份(300402.SZ)公告称,公司关注到互联网平台不断有用户发布关于宝色 股份与钍基熔盐堆相关项目的文章或言论,同时公司互动易平台、投资者热线也收到部分投资者对相关 事项的咨询。经公司核实,说明如下:2011年,中国科学院启动了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未来先进核裂 变能——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承担该项目,先后开展了"钍基熔盐堆 综合仿真实验平台项目"—钍基熔盐堆缩比仿真装置(TMSR-SF0)和"2MWt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 (TMSR-LF1)项目"。其中"钍基熔盐堆综合仿真实验平台项目"—钍基熔盐堆缩比仿真装置(TMSR- SF0)是"2MWt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TMSR-LF1)项目"的预研装置。公司于2017年承接了"钍基 熔盐堆综合仿真实验平台项目"—钍基熔盐堆缩比仿真装置(TMSR-SF0)主容器部分相关设备的加工 承揽合同,并于2018年交付,合同总金额为255.85万元。除上述合同,公司未承接上述项目其他设备合 同订单。上述媒体发布的关于"2MWt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TMSR-LF1)项目",公司未涉及该业 务。 (文章来源 ...
A股上演“绝地反击” 向上趋势不变
Chang Sha Wan Bao· 2025-11-03 12:38
11月的第一个交易日,A股上演"绝地反击",早盘还跌得让人心慌,沪指最低回踩到3937点,谁料午后 大盘一路反弹集体翻红,连跌2%的创业板都拉回来了,收盘三大指数均取得开门红。早盘沪指精准回 补3950点缺口。补完缺口后,抛压一下就没了 ,两市成交虽然缩量到不足2.2万亿元,但上涨个股超 3500只,说明资金没跑,只是在等缺口补完后进场。这个现象也表明,A股向上趋势不变,4000点只有 反复夯实基础,才能走得更远。 AI应用端3日表现最为亮眼,短剧游戏与知识付费板块领跑全场。消息面上,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 月,我国移动端月活用户量已达7.29亿,PC端也突破2亿大关,这个消息为整个板块注入了强劲动能。 此外,国家也表示将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有望推动国产软件、AI智能体等行 业的加速发展。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3日讯(全媒体记者 刘军)A股三大指数3日集体收涨。截至收盘,沪指涨 0.55%,收报3976.52点;深证成指涨0.19%,收报13404.06点;创业板指涨0.29%,收报3196.87点。沪深 两市成交21071亿元,较上一交易日缩量2107亿元。 行业板块多数收涨,船舶 ...
一核能科技有了新进展,但距商用还有较长时间
Di Yi Cai Jing· 2025-11-03 11:02
有核电人士向记者介绍,随着核电产业的持续发展,作为传统核燃料的铀资源正逐渐显现出相对紧缺的 态势。在此背景下,如何高效利用自然界中储量相对丰富的钍资源,以部分替代铀资源,已成为核能领 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所长、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负责人戴志敏近日向媒 体介绍,钍基熔盐堆核反应堆的基本原理,是将核燃料——钍-232溶解在高温液态氟化盐中,形成流动 的燃料熔盐。在堆芯发生核反应时,钍-232会吸收中子,最终转换为裂变材料——铀-233,并持续燃 烧。"实现钍铀循环,意味着我们能够将地球上储量丰富的钍资源有效利用起来,创造出一种全新的、 可持续的核燃料供应途径。" 官方资料显示,2011年,中国科学院启动了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未来先进核裂变能——钍基熔盐堆核 能系统"。2017年11月,钍基熔盐实验堆选址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2024年10月完成世界上首次熔盐堆 加钍。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在上述消息中称,"钍基熔盐实验堆的建成并首次实现钍铀核燃料转 换,为实验堆、研究堆、示范堆'三步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我国率先实现钍基熔盐堆的工业应用, 提供了核心科技支撑 ...
【新华社】燃料从“铀”到“钍”!我国实现钍基熔盐堆研发突破
Xin Hua She· 2025-11-03 03:16
钍资源丰富的资源禀赋,更能与太阳能、风能、高温熔盐储能、高温制氢、煤气油化工等产业深度融 合,构建多能互补低碳复合能源系统。 "钍基熔盐堆,与目前普遍使用的压水堆不同,采用高温液态熔盐作为冷却剂,无需巨大压力容 器,也不用大量水冷却。这就像把'核燃料'放在'高温的盐'里流动发电,既安全又高效。"中国科学院上 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专家解释。 从科学构想到工程实现,团队几乎从零开始。2011年,中国科学院启动先导科技专项"未来先进核 裂变能——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依托体系化、建制化优势,集聚了一支协同创新队伍。 没有成熟技术可借鉴,就自己研发;没有专业团队,就边干边学。专项实施期间,近百家国内科研 机构、高等院校和产业集团深度参与研发和工程建设,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实现了核心材料、装备 与技术从实验室研发到实验堆工程验证的重大跨越。 付出终获回报。实验堆2020年1月开工建设,2024年6月首次实现满功率运行,2024年10月完成世界 首次熔盐堆加钍,在国际上率先建成独具特色的熔盐堆和钍铀燃料循环研究平台。目前,科研团队正围 绕加钍后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系统研究。 2025 年 10 月 23 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应 ...
新华鲜报|燃料从“铀”到“钍”!我国实现钍基熔盐堆研发突破
Xin Hua She· 2025-10-31 23:16
新华社北京11月1日电(记者胡喆、张建松)茫茫戈壁滩上,一座全新实验堆的建成,使核燃料实现了 从"铀"到"钍"的多元化选择。 记者11月1日从中国科学院获悉,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牵头建成的2兆瓦液态燃料钍基熔盐 实验堆近日首次实现钍铀核燃料转换,在国际上首次获取钍入熔盐堆运行后实验数据,成为目前全球唯 一运行并实现钍燃料入堆的熔盐堆,初步证明了熔盐堆核能系统利用钍资源的技术可行性。 付出终获回报。实验堆2020年1月开工建设,2024年6月首次实现满功率运行,2024年10月完成世界首次 熔盐堆加钍,在国际上率先建成独具特色的熔盐堆和钍铀燃料循环研究平台。目前,科研团队正围绕加 钍后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系统研究。 团队负责人戴志敏表示,团队将以2035年建成百兆瓦级钍基熔盐堆示范工程并实现示范应用为目标,加 速技术迭代与工程转化,为国家提供安全可靠的钍基能源发电新路径。(完) "钍基熔盐堆,与目前普遍使用的压水堆不同,采用高温液态熔盐作为冷却剂,无需巨大压力容器,也 不用大量水冷却。这就像把'核燃料'放在'高温的盐'里流动发电,既安全又高效。"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 物理研究所专家解释。 从科学构想到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