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Search documents
三亚出台非遗保护实施细则
Hai Nan Ri Bao· 2025-07-11 01:50
三亚出台非遗保护实施细则 设立专项资金促进保护传承 海南日报讯(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李艳玫)《三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定实施细则》(以下简称 《细则》)于7月8日发布。该《细则》将于9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30年9月1日。 《细则》共7章67条,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评定与分级分类 保护、代表性传承人及传承团体(群体)认定与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评定与管理到 文化生态保护区设立与管理,构筑起"五位一体"的保护体系。 《细则》明确,设立非遗保护专项资金支持非遗资源调查研究、代表性项目保护等九大领域工作, 其中,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及传承团体(群体)每年可获0.6万元/人的传承补助,用于授徒传艺、研究 交流等活动。此外,针对不同类型项目实施差异化保护。民间文学和民俗类注重区域性整体保护;传统 音乐、舞蹈、戏剧类强化与旅游融合;传统技艺类则鼓励开发兼具生活感与现代感的文创产品。对黎族 原始制陶技艺等涉及濒危原材料的项目,将专项支持原材料保护和替代品研发,并建立数字化保护档案 系统。 《细则》创新设立"传承团体(群体)"认定制度,对两名及以上分工协作、掌握核心技艺的传 ...
邵阳布袋戏走进国家图书馆“非遗讲座月”
Zhong Guo Qing Nian Bao· 2025-07-07 13:15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国家图书馆202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讲座月"第 三讲——"孤独的剧团,不再孤单: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成果交流活动·湖南专场",近日在国 家图书馆举办。活动围绕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木偶戏(邵阳布袋戏)的历史发展与当代传承故事,带 领读者深度体验600年未变的戏剧魅力。 活动现场播放了纪录片《一个人的剧团——刘永安》,让读者跟随镜头走入木偶戏(邵阳布袋戏)国家 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刘永安的生活场景。湖南省文化馆(湖南省非遗保护中心)党委书记、馆长、中心 主任叶伟平,介绍了湖南省丰厚的非遗资源,以及湖南省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的开展情 况。 现场,刘永安讲述了他从年少随叔父学艺至今50余载的经历,分享了近期在自媒体上"走红"的感受。影 片中多次出场的刘永安之孙刘宇也来到现场,分享了自己从小到大对邵阳布袋戏的感受与变化。 "非物质文 化遗产保护讲座月"海报。国家图书馆供图 交流中最受读者欢迎的,当属不时穿插的邵阳布袋戏表演,传承人将扁担挑到现场,为读者表演经典剧 目,演示了布袋戏艺人如何藏身布袋戏台、如何操纵指尖上的小小木偶表演戏文。古老的唱腔让读者沉 ...
云浮市举办2025年岭南书院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活动
Nan Fang Nong Cun Bao· 2025-06-25 04:03
云浮市举办2025 年岭南书院传承 优秀传统文化实 践活动_南方+_ 南方plus 6月21日(夏 至),2025年云 浮市岭南书院传 承优秀传统文化 实践活动在岭南 书院(云浮市图 书馆)举行,15 组亲子家庭共聚 一堂,了解、体 验非物质文化遗 产的历史和魅 力,用甜蜜的糖 画唤醒记忆中的 中国味道。 飞翔高远的鹰击 长空、寓意吉祥 的一"鹿"平安、 造型古朴的"甜 蜜"风车……现 场,受邀莅临 的"舌尖上的画 家"、非遗糖画 手艺人廖耀球老 师为大家带来各 种栩栩如生的糖 画作品,引来家 长、小朋友阵阵 赞叹。现场展示 环节,廖老师以 勺为笔、以糖为 墨、凝神运腕、 指尖旋转,流动 的琥珀色糖浆勾 勒下,各种出栩 栩如生的动物、 花卉呈现在大家 眼前。在充分了 解糖画千年历 史、发展过程、 文化传承后,小 朋友们有序排 队、独立体验糖 画的制作,五角 星、胡碟、太阳 花……各种简单 糖画作品为这场 传统与童趣交织 的文化之旅带来 更多的欢乐与笑 声。 来源:云浮发布 版权声明:未经 许可禁止以任何 形式转载 活动主办方相关 负责人表示,糖 画既是甜蜜的民 间艺术,也是传 承百年的非遗技 艺。此次活动旨 ...
央广网评|推动非遗文创走进千家万户 让“古今对话”真实可感
Yang Guang Wang· 2025-06-18 02:41
保护、传承、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项系统工程。文化的个性、产品的个性和艺术的个性是相通的。 把非遗文创这件有意义的事做得有意思,就一定有价值,有成就感。非遗传播创新平台,可以激活产业 价值创造链条;通过首店、首秀、首展等首发经济形式,构筑起时尚传播新生态;通过借鉴潮玩经济, 可以培育新型文化消费生态,进一步营造非遗保护与传承的良好社会氛围。 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以使命感和责任感去呵护。我们期待,社会各界能够形成更强合力,让更多非遗技 艺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为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贡献更加强劲的力量。(央广网评论员 文 峰) 6月17日,由央广网和央广优选联袂打造的"央广非遗"直播项目正式启动,开启了对相关工作的深入探 索。据了解,该平台将通过三大举措构建非遗传承新生态:启动"非遗青年创变者"培育计划,为传统技 艺注入青春力量;打造"非遗'云'带货"品牌活动,让匠心产品走进现代生活;运用数字化技术搭建非遗 传播矩阵,实现保护成果全民共享。 这样的平台赋能具有多重意义。一方面,当非遗元素融入日常生活用品、文创产品,传统文化将以更亲 切的姿态走进大众视野。这种创造性转化不仅延续了文化记忆,更通过现代设计语言让年轻 ...
非遗新韵曲子戏 传承不息在白银
Xin Hua Wang· 2025-06-13 03:50
新华社兰州6月13日电(记者郭刚、程楠)仲夏时节,黄昏时分。在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文化馆的小舞台上,一幕曲子戏《西厢调》正在盛装演 出,朱弦三叹,悦耳悦目。 舞台上,"唱把式"的小曲唱起来,珠圆玉润,声情并茂;舞台下,伴奏乐队"轻拢慢捻抹复挑",抑扬顿挫,声乐铿锵。传统戏曲的艺术魅力被 演绎得酣畅淋漓。 作为当地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曲子戏,在长期的传唱传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风格,目前已发展成白 银当地最具代表性的地域标志性文化之一。 白银市白银区西厢调艺术团演员在演出曲子戏《西厢调》。新华社记者 郭刚 摄 "近年来,白银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扎实推进国家级非遗保护 项目曲子戏的保护传承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白银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非物质文化遗产科科长张志平介绍。 "目前白银市已建成两个曲子戏传习所和一个传承基地,培育专业演职人员60余人,建立完善了传承人梯队,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的传承人队 伍。"张志平说,白银曲子戏是源于清同治年间的民间小曲,具有元杂剧的风格特点,通俗易懂,便于传唱,是集演、说、唱于一体的民间 ...
全球非遗传承人齐聚上海,探索千年技艺的现代之路
Di Yi Cai Jing· 2025-06-10 11:25
2025年(第十三届)国际(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于6月5日举办。 中国扬州的漆器、日本金泽的陶器、乌兹别克斯坦的木雕、吉尔吉斯斯坦的岩画……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着人类千百年来的文明和智慧。 在6月5日举办的2025年(第十三届)国际(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上,来自中国、日本、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多个国家的文化机构负责 人、学者、艺术家与非遗传承人,分享了各国在非遗保护领域的实践。从他们的讲述中,我们得以看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元之美。 这一由上海艺术品博物馆、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共同主办的论坛已经走过了13届,成为上海市"文化品牌"建设的重要内 容,多年来持续推动非遗保护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本届论坛以"各美其美"为主题,围绕非遗保护的国际合作、文化认同、社会参与、技术创新等议题展开讨 论,为非遗保护探寻更多可持续的发展方向。 上海艺术品博物馆理事长胡木清告诉第一财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经过漫长积累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随着工业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受到了很大冲击,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之后,各国越来越重视非遗保护,国际间加强交流合作成为趋势。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聚焦多样性呈现 完善分类 濒危项目优先保护
Jie Fang Ri Bao· 2025-06-06 01:41
记者 张熠 "中国民间艺术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多姿多彩的一部分,中国历来重视对民间文化、民间艺术的 保护。"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荣书琴看来,民间文艺的价值在于彰 显民众创造力,"它是老百姓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艺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文化多样性的核心,正 是对这种创造力的重视"。 论坛同期还举办第十五届国际传统艺术邀请展,汇集来自38个国家的艺术精品,充分展现文化多样 性之美。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各国人民的珍贵文化资源,保护非遗是全社会、全人类的共同责任和愿望。 昨天,由上海艺术品博物馆、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举办 的"2025年国际(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在沪举行。作为庆贺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重要 活动,该论坛已连续举办十三届,被列入"上海文化"品牌建设规划项目和《上海市传统工艺振兴计划》 重点项目,也是上海市政府推进"一带一路"友城建设的重点文化交流项目。 论坛以"各美其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多样性呈现"为主题,围绕非遗的多元表现形式与社会 参与机制,设置了"非遗保护的多元特性与国际化视角""非遗保护的社会参与与文化认同""技 ...
真假汴绣,扫描二维码验明正身
Ren Min Wang· 2025-05-21 01:10
"这绣品上的'汴绣地理标志'编号能在官网查到吗?" "您扫这个二维码,就能看到我们的授权使用公示。" ………… 近日,2025河南开封非遗市集上,绣娘们站在摊位前,熟练地向游客展示规范使用地理标志的汴绣 手帕、屏风。在仔细比对绣品吊牌上的防伪标识后,游客王女士放心地将一套汴绣摆件收入购物 袋:"现在买汴绣不用担心买到'李鬼'了。" 汴绣是汉族传统刺绣工艺之一,也是地理标志产品,2008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 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近年来汴绣市场乱象丛生,伪造、违规使用地理标志等问题频发,不仅阻碍 了汴绣产业的健康发展,更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地理标志的保护传承造成严重威胁。 2024年4月,开封市龙亭区检察院"云上知检"微信小程序收到汴绣商户反映的线索,称汴绣产业存 在地理标志使用混乱等问题。经初步调查依法立案后,办案检察官通过走访汴绣商户、咨询知识产权领 域专业人员、调取地理标志核准使用台账等方式,深入开展调查取证工作。 检察官经调查发现,部分未获得地理标志使用权的商户为谋取利益,公然使用伪造的标志;而部分 已获得使用权的商户,却仍在使用已停用的地理标志。"这些违规行为严重影响了汴绣的品牌 ...